湘商责任意识的基因探源
2020-02-24李红艳
赵 智,李红艳
(湖南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近年来,湖湘文化所倡导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容并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热议,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发展潮流,打造湘商品牌,如何塑造湘商责任形象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责任意识是责任主体的一种自觉自为意识,它是责任主体形象塑造的内生发展动力,外显形式表现为中华民族“以诚为本”的传统美德;责任意识清晰地告知责任主体的责任内核,要求他们遵循社会道德体系要求,自发地、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并把责任内化为行动的品格。湘商责任意识作为责任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儒商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转化为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湘商精神和湘商品格,并由此总结和提炼出“责任、创新、务实、和谐、诚信”,作为当代湘商责任意识的内核。
一、湘商责任意识历史脉络
湘商责任意识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层次结构密不可分。中国曾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封建社会,一直沿袭和遵从着“尊儒尚学,贵农贱商”[1]的历史文化传统;“四民”社会秩序从汉代发源,历经千百年延续到清代,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形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在“四民观念”中,商人地位处于“四民”的底层,被社会其他阶层所漠视,士尊商卑的社会主流意识也被人们普遍接受[2],从而促使商人群体的社会存在价值和意义长期被忽视;同时,也正是由于其社会地位处于“末位”的尴尬局面,迫使商人群体自觉地进行文化内省和文化体系改造,通过学习并适应儒学文化和“经世致用”理念而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商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近代湘商群体的兴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历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西学东渐”的发展阶段,历时两个世纪的曲折发展,逐渐成长为现代中国工商界之中流砥柱。在吸收和兼容东西方文化、制度、科技、教育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湘商群体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切合中国历史与现实国情,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此时的湘商群体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气节,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者魏源,到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大力兴办国内第一批近代官办工业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不难看出早期湘商群体大都带有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或者既是革命家同时也是商人,他们希望通过军事、工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和富强,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第二阶段表现为“卓越创新”的开拓意识,早期代表人物如民族化学工业的创始人范旭东,近期代表人物如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湘军”,他们通过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外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力量攻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享誉世界。此外,还有近年来享誉中国文化界的先锋代表“出版湘军”和“广电湘军”,他们无一不是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楷模[3]。他们的出现掀起了文艺传播的新浪潮,引领文化潮流的方向,进一步影响着当代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在中国全面迈开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脚步时,涌现出的一批积极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首善”们,也有湖南籍成功企业家的身影,他们投身于医疗、教育、慈善救济等领域,扩大了湘商群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纵观湘商责任意识的发展脉络,这既是湘商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湘商责任意识的历史素描。
二、湘商责任意识文化基因探究
新时代湘商群体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将湘商责任意识的弘扬和倡导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就需要探索其责任意识的基因根源,探究隐藏在基因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揭示其文化基因。
(一)儒商文化
儒商文化发端于儒家经典学说,以儒家学说宣导的“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商道价值取向,影响和指引传统儒商在日常经营活动、贸易往来、待人之道、立世之本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彰显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模式[4]。儒商好读儒家经典,潜心研究经世致用学说,儒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既是基于商界自身为人处世的需要,同时也是封建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识。儒商文化所宣扬和倡导的“仁爱”“人本”“诚信”“由此及彼”“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反求诸己”等精神内核,既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崇敬和继承,也奠定了湘商责任意识的思想基础,铸就了湘商群体经商之道的行为准则,如“以义取利”“言信货实”“勤俭廉洁”的道德要求,以“性善论”为主的性多元论和“人本观念”的管理哲学,以“务审时、如治国”为主的经营哲学,逐渐凝练成为现代企业的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经营战略;而后,在具体经营工作中又一并转变为“顾客至上,客户第一”的经营方针,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宝库和精神力量[5]。
在儒商文化的引领下,湘商群体中涌现出一批近代经济改革的首倡者和民族工业的先行者,他们在中国百余年的救亡图存历程中践行着儒商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他们高呼“实业救国”的伟大口号,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创造价值、书写奇迹。湘商之血脉,自古及今,从未间断;迨至近现代,更是发扬光大,为实现民族工业的自强自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及湘商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成就了一批科技与经济复合型的企业家。他们兴业为民、回报社会的事迹彰显了儒商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境界,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传播了湘商群体在国内和世界商界的影响力。
(二)湖湘文化
湘商文化是湖湘人士在经济筹谋、经商创业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它汲取湖湘文化“心忧天下”“肝胆相照”的爱国情怀、“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人生境界,又展现了自身的经济才能和经营智慧。湖湘文化作为本土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指湖湘地域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物质财富、思想行为、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等的总和。作为一种至今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它具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独特品质,这些优良品质对于塑造湘商群体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湖湘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6]。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认识、理解、诠释和构建,其虽夹杂了一些“保守、宗派、崇官”等劣根性而被后人所诟病,但同时仍保留了“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坚韧执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等优秀风范。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曾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中说道,“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这充分表明湖湘文化在基因继承和精神追求中仍坚守着代表其本质性的标签——“创新和开放”,这些标签与现代企业家所追求的经营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一致的。
追溯湖湘文化的发展,其历史自上古至今,源远流长而延绵千年、影响深远。在湖湘地域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有屈原的“上下求索”、范仲淹的“先忧后乐”、魏源的“变古愈尽,便民愈甚”[7]等文化底蕴,而后有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曾国藩、左宗棠等实业家代表,以实业开化湖湘,促使湖湘文化孕育催生了湘商文化。在湖湘文化的思想传承中,以宋代周敦颐为代表的文化思想最具影响力,他的“以诚为本”思想成为了当代湘商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一直被视为做人之本和立业之基而被广泛推崇。在历代儒家经典中,自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始[8],儒家学者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之宝,认为“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基础,也是世人实施各种善行的根源。诚信的最大特征是“信者,无伪而已”[9];“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10]作为一代大儒,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则是以“诚”为核心展开关于天道、人道等维度的论述。他把人性划分为“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适中”五品,在这五品人性中,“适中”作为一种最完善的人性可达到“至诚”的境界;也只有达到“至诚”,人性才能够最终得以完善。显然,周敦颐实际上是对《中庸》关于“诚”的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他从宇宙论推及人道观,试图建立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为了达到“至诚”“成为圣人”,周敦颐提出“主静”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11],从寡欲达到无欲,若无私无欲,“善”必至焉。显然,周敦颐以“诚”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优秀湘商文化的形成。在湘商文化系统中,诚信是其核心内涵,以天下为己任,立身行事皆以诚实为本,语不言假、事不涉假,去伪饰、存本真,既不自欺、亦不欺人。这也使得湘商群体相较于其他商帮,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脱胎于湖湘文化,并逐步催生出系统的湘商文化[1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正因如此,湘商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湖湘文化的优秀基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湖湘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形成于漫长的农业社会,所以具有典型的农耕意识形态。湖湘文化既然作为保守的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又将如何推动近代湘商的工业文明和迅速崛起呢?费正清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可以由一种社会变革的“冲击-反应”来进行解释和分析。美国史学家芮玛丽则认为,这是湘商群体为了保守旧传统才主动去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优先发展工商业。从这两方面的解释中,也可以看出湖湘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充满历史特定原因和地域文化色彩。在湖湘文化形成的上古时期,中原文化逐渐南移发展和传播,在特定历史时期与南方本土文化相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湖湘文化的生长发展;而湖湘文化的内核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地域情感、人文信仰和社会理想,又不断推动着湘商敢于变革、无畏挫折的勇气。湖湘文化已深深地影响着湘商的思想和行为,并深深烙在湘商群体发展壮大的基因之中;湖湘文化对湘商责任意识的触动和启发彰显出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怀,是湘商天然的基因优势,是湘商群体自我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的精神堡垒,也是湘商在商界崭露头角的强大武器。
(三)地域个性
湖湘地域虽然地处偏僻、贫瘠落后、民生艰苦、民风倔强霸蛮,但在历史沿革中却拥有着地貌地形、中部区域、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民风民俗、饮食风味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湘商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湖南悠久历史的沉淀和缩影[13]。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人口组合的全面革新,呈现出与清代前居民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情况。同时,湖湘区域的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势头迅猛;地方政府兴修水利,选育优质稻谷品种,推广双季稻种植。在明代后期,曾经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苏常熟,天下足”已悄然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其中“湖广”就是指湖北与湖南的地理区域位置,这也足以看到湖湘地区农产品的富足;而发展到清朝,湖北的粮食产量在不断下降,湖南的产量却远超湖北,所以“湖广熟,天下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湖南熟,天下足”[14]。由此可见,湖南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商业文明进步和繁荣,奠定了湘商近现代工商文明的经济基础。清代前中期,一些从事稻米、调料、绸布、鞭炮等土产经营的传统商业活动活跃了地方经济,加快地域商品的流通和变卖,从而带动并促进了湖南近代手工业、金融业和商贸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奠定了物质基础[15]。另外,随着对外口岸被陆续打开,湖南的长沙、株洲、岳阳、郴州等区域城市发展也日益成为口岸商贸中心,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并利用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桐油、茶叶、丝布、药材等产品。据史料记载,这些商贸中心保留着本地商业特色,各行业商铺林立、货物云集,吸引着国内的徽商、晋商、苏商、粤商、赣商等各地商人往来其间,互通有无……所以,湘商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文化飞跃的有利条件,精准定位、审时度势,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等经营上争夺和划分市场,而是把握时机、扬长避短,利用好各地产业优势,如长沙米粮、常德林业、洪江桐油业、岳阳渔业、安化茶业等,积极与各地商帮合作共赢,促成大宗生意持续发展,湖湘地域贸易兴盛,商业景象空前繁荣。
此外,湖南地处中部区域,受到古楚本土文化和两晋后文化中心南移时带来的中原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这也为形成富有特色的湖湘文化奠定了地理条件。其中,古楚文化的结构成分极其丰富,在文化源流上,“楚文化的主流可上溯至祝融,其干流是华夏文化,其支流是蛮夷文化,三者交汇合流,形成楚文化。”[16]曾有学者说:“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萃。”这也可以看出湖湘地区受地理文化的影响,使得湖湘人士自身的担当精神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强烈,这与湖南天然的地理区位和民风民性等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流传的“湖南人会打仗,不会经商”之说,盖因地域位置使然[17]。诚然,“商场犹如战场”,经商之道与战争之术是相通的,地域优势促使湘商的经商之道占据优势,且“天下湘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传承先辈们“心系天下、敢为人先”“霸得蛮”的奋斗精神,并融合和继承传统文化基因,成长为商界的中流砥柱。
(四)文化融合
中国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湘商责任意识相契合的根本点,可以从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转型着手,传承“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将其作为现代湘商理想人格发展的思想来源,以此来培育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而这种价值取向的企业也必然会发展为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所以,现代湘商可以兼具商人精神与儒商身份意识的“双重自觉”,依托地方商帮或商会平台,重新构建商业文化生态圈,培养现代湘商“诚实守信、慎言笃行、温良恭俭让、敬业务实、互惠互利、任劳任怨”等儒者的优良品质,并将这些传统文化品质作为湖湘企业或湘商群体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评判标准。
三、湘商责任意识反思与批判
在积极倡导“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湘商群体应更进一步从国家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层面的湖湘文化中汲取营养[18],并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注重自身潜能挖掘、保持自身价值。湘商责任意识是在湖湘文化和湘商文化的影响下,历经长期实践验证。且能为当代湘商所践行,但是更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保持湘商群体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积极融入社会经济新生态,努力体现湘商责任意识的价值。
(一)湘商责任意识的伦理定位
湘商责任意识遵循“理实一体”的商业伦理体系,借鉴湖南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和三湘大地厚重的理学文化及强烈使命意识与历史责任感,遵从儒家“五常之道”,推崇“格物致知”与“经世致用”的文化理念,形成一套自己的经商理念和价值观[19]。这种商业伦理价值包括:心怀天下,报效国家;勤劳勇敢,敢于拼搏;先义后利、义利相通。这些商业伦理为湘商塑造行为规范和价值指引,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主题,完全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显现。如“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范旭东、连续三年蝉联“胡润慈善榜”第一的“慈善大王”余彭年。中国股改第一人梁稳根、高举民族商业大旗的胡子敬等三湘精英,他们致力于实业兴邦、造福社会,用实际行动去抒写商业伦理典范。
(二)湘商责任意识的价值创造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为湘商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近年来,远大住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金桥国际、芒果影视等一批湖南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并日渐具备国际影响力,湘商价值逐渐卓越于市场,也让市场见证了湘商群体的进步。湘商责任意识需要唤醒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将国家富强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时代文明进步的必然,更是湘商群体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远见和智慧使然;湘商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感督促自身在“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中不松懈、不畏惧,创造显赫战功和辉煌战绩。湘商责任意识的价值创造,意味着要塑造独树一帜的湘商经营文化,诚实经营,塑造品牌,形成以湖湘地域文化为标识的现代湘商共同体,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一带一路”的开放格局中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四、湘商责任意识传承与发展
湘商责任意识的传承与发展,不是沉溺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啃老本,或是盲目陶醉不能自拔,而是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继承发扬,不断创新。湘商责任意识作为湘商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影响力是借助并依托湖湘文化和湘商文化自身优势产生的一种“无形作用力”。湘商群体在其责任意识的鞭策下,由过去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湘军”“湘政”的起飞,这是湖湘先辈们百余年努力的结果,更是湘商文化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湘商责任意识是衡量湘商文化被认同和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指标。湘商责任意识不仅作用于市场经济活动,而且作用于政治管理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作用于历史和现在,而且也作用于未来[20]。湘商责任意识的传承与弘扬,为湖湘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和无穷动力,是“湘商”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武器。
(一)重塑湘商责任精神内核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之本源所在,湘商责任意识作为湖湘文化和现代湘商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因子,是湘商群体在商界不断发展、勇往直前的精神堡垒和智力支撑。湘商责任精神内核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湖湘文化所赋予的“心忧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神内核是湘商文化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它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提炼成为新的商业文化;这些商业文化囊括了湘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规范的商业行为。同时,湘商责任精神内核可以动员全体湘商自主参与商业改革事业,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商帮精神,应对目前面临的“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打造创新发展湘商文化的新阵地。
(二)营造湘商责任意识氛围
湘商责任意识氛围是湘商群体所共有的责任环境和文化环境,它代表着湘商群体的形象。湘商责任意识氛围可以为湘商群体提供未来行动方向和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不断影响和端正企业价值观,彰显企业公民意识,促使其选择外部经济性行动,营造良好的商业文化生态圈,对湘商事业饱含强烈认同感,促使湘商价值选择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唤醒湘商群体再创伟业的激情和热情。
(三)培育高素质湘商优秀人才
人才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湘商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代表着湘商发展的未来。湘商优秀人才应被定义为一种认同湖湘文化并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既具备高超的专业造诣和创新意识,又要具有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既要具备企业管理、战略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识。在人才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特色人文精神,同时也要有坚守和传承湘商文化的信心和勇气。湘商人才将成为中华商业文化优秀基因继承者,他们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建设的高素质商业人才接班人,必将肩负着扩大湘商群体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