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
2020-02-24崔伟健
崔伟健
(江苏省启东中学 226200)
新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中心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着高中物理学科教材内容的编写,课程难度的确定,课程的实施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确立.在新课程方案背景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新课程方案理念,并加以精准实施.
一、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变化,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旧的课程方案教学目标起先是加强“双基”教学,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来在“双基”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学科层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体现和落实.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培新学生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高中物理中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从概念的建立和呈现,例题的选择的训练,规律的总结和应用上,都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展开,教学目标也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来设计.在培养学生物理观念时,注重建立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注重培养物理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时,应从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四个方面着手;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时,应从科学本质、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展开.
二、准确把握新旧教材的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方案对应新的教材.各科新教材还没有正式出版发行,2018级和2019级还是用老教材进行教学,作为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经对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新教材的三大变化.
首先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利用了自身的引导和示范,通过高中物理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设置、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都渗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其次是教材体系的变化.根据物理知识体系特点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规律,教材本数作了精简.就以高考选择考物理的考生为例,高中物理教材由原两本必修和五本选修共7本书变为三本必修和三本选择性必修共6本书.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了部分章节内容.如原人教版教科书必修2“曲线运动”一章,现分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原教科书选修3-1中“静电场” 和“恒定电流”二个章节现改为必修三中内容,且“静电场”分为“静电场及其应用”“静电场中的能量”两章,“恒定电流”分为“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两章.原教材选修3-5中“动量”这一章节移至选择性必修一上,且要求有明显提高.
最后根据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教材部分内容作了删减和调整,降低了教学难度.原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力学中的“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电磁学中的“多用电表的原理”,“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热学中的“认识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液晶的微观结构、主要性质及技术应用”,“饱和汽、未饱和汽,相对湿度”,原子物理中的“康普顿效应”,“概率波”,“解释轻核与重核中子、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链式反应条件,反应堆、核电站工作模式”等内容,在新高考中不再进行考查.当然还删减一些原本就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充分理解教材变化的目的所在.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紧扣教材,重视教材中每一个概念形成、规律导出和总结的思维过程.要摒弃上课不用教材,一句话带过概念,以各种理由不做演示实验,直接告诉学生规律,然后用习题来巩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新课程方案下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大胆删除教材中已经不再出现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而在新课程标准下不要求的知识点,可进行简单介绍,使得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引导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学习.对于教材中新加入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一定要作为重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可作适当的加深拓宽.
三、全面了解新高考模式的特点,把握物理教学的正确方向
高考作为选拔学生的一次考试,对中学教育和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在新课程方案下,新的高考模式也应运而生,物理地位明显上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高考物理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基本确定,物理分数计入高考总分.现在还不清楚高考试卷的具体模式,如题型,题目的数量等.大趋势是高考试卷难度降低,但考查知识面更广泛,对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素养和解题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高考模式变化,在物理教学中应适当降低难度,从基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知识的广度.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可以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个物理观念出发,注重物理模型的构建,严谨的科学论证过程,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高中物理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新课程方案下,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实验数量上的增加,从原来的11个增加到20个;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变化,如旧教材中“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在新教材中变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以上两个变化充分说明了在新课程方案下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转变原有观念,绝对不能再有学生实验做不做一个样,黑板上讲实验,用习题巩固实验的思想.这种以会做题为最终目的的陈旧思想,已经完全违背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质疑创新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方案背景下,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每个演示实验必做,同时鼓励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全过程.每个学生实验学生必须进实验室动手操作,而且在实验时间上给予保证,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努力改进实验器材,完善实验方案,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论,在实验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论证、推理和质疑,得出结论,并提出创新方案就是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
五、注重学生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在基础教育中将得到全面的落实.新高考录取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把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为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来抓.教师要认真研究哪些物理课题适合学生研究,确定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利用证据得到结论,如何解释结论加以适当的辅导.实验室要尽可能提供学生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场所,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给予展示的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并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物理研究性学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必将面临巨大挑战.要想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在总结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