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学体育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2020-02-24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国大学阶层体育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自1861年希区柯克(Edward Hitchcock)在马萨诸塞州的阿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MA)创建第一个大学体育部并开设全美第一个有组织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以来,伴随着组织化、系统化的美国大学体育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一直备受重视。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在于消除由于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区域、宗教等差异给受教育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有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1]实际上,在围绕教育公平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美国大学体育存在诸多争议,时至今日仍能听到美国大学体育“迷失了方向”之类的批评。[2]3教育公平问题在当前美国大学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阶层差异、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审视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认清美国大学体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一、阶层差异与教育公平

阶层差异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美国大学体育具有“业余主义”的历史传统,[3]阶层差别一直伴随始终。即使到了今天,能控制体育的人通常都是掌管庞大的媒体集团的总裁、奥运会的领导者,以及那些拥有职业体育特许经营权、体育馆和相关设施的人。在大学里,添加或暂停一个体育项目,建设新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的费用来提高体育方面的投入,接纳一个新的主要体育赞助商,按体育项目发放奖学金,以及让橄榄球队参加大学校际体育竞赛,上述这些关于体育方面的决策的制定者往往来自于社会优势阶层。具体而言,阶层差异上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育项目背后隐藏着阶层差异。“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24体育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有些项目内的发展机会主要取决于经济投入,而有些项目的花费则会少很多。不同体育项目往往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例如网球、高尔夫、马术和帆船等,以前都是有钱人的消遣活动,很多商业交易都是在打过一轮高尔夫球或者打完一局网球之后完成的。收入水平最高的阶层体育参与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上等阶层(例如大财团)与中上阶层(例如医生、律师、经理等专业人士)钟爱的体育运动包括马术、高尔夫、网球、帆船、马球、滑雪和其他主要由私人俱乐部提供的运动。同样,像体操、花样滑冰、游泳、射击、射箭等奥运会项目也成为典型的中上阶层的选择。由于这些运动大都是个人运动,因此一般费用比较高。此类运动设施通常价格高昂,且个人或家庭要承担训练费用,而到各地参赛也要花很多钱。中等阶层(例如技术工人、教师、从事服务行业者)更有可能选择那些廉价、便捷的社区运动。许多孩子都是从社区青少年体育项目开始接触体育的,之后参加由学校和纳税人资助的校际联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教练与设施一般都是免费的,有天分的运动员只需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提高成绩。这一阶层主要都参加团队运动,因为这更廉价,场地上也可以容纳更多的运动员,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会环境。像篮球、橄榄球、足球、棒球、垒球和排球等运动都非常受欢迎。通常父母还会自愿担任教练或裁判,以参与孩子们的运动,并将花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贫困与工薪阶层的人们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生计,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他们很少花时间与金钱在体育方面。经济收入较低的阶层通常会选择像拳击、摔跤、举重、赛车、保龄球、美式台球以及摩托车赛等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暴力和不确定性,且需要力量及胆识。它们一般花费不高,都在市区内进行,而且对所有人开放。此类运动项目要求有坚韧的男子汉气质,而这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们为了生存而必备的一种素质。

另一方面,对待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态度反映了不同的阶层诉求。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能从高中升入大学并最终进入职业体育。一名高中运动员进入大学运动队的几率仅为5%。那就意味着95%的运动员高中毕业后根本没有机会以体育为职业。而仅有3%的大学生运动员能进入职业体育。因此,只有0.2%的高中运动员最终能进入职业体育。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非常低点的。尽管有众多关于运动员摆脱贫困进入职业体育的人物传记,但是这一比例是不利于阶层间的流动的。[5]225向往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大学生运动员要花费很多时间与金钱在训练与比赛上。如果家庭没有条件来支持他们的梦想,那么他们成功的几率也就会小很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不同阶层在对待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态度上的差别:来自上等阶层和中上阶层的大学生通常不会有要在竞争激烈的比赛项目中获胜的强烈愿望;中等阶层的大学生将体育视为培养男子气概,以及通过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而获得社会资本的一种方式;来自弱势阶层的男性大学生运动员还将体育与男子气概联系起来,因为体育使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无畏精神与进取心。优势阶层的子女在靠经商和从事专业工作谋生的家庭环境中,体育运动仅仅被视为是解闷、有趣的消遣。家人与朋友会鼓励他们参加像高尔夫、网球、帆船以及滑雪等运动,这样将来就可以在一些社交场合赢得尊重。朋友圈的发展和很多商业交易都是在高尔夫或网球场上达成的。中等阶层的大学生从小被灌输诸如要自律、努力工作、要终有所成等价值观念,形成了符合自身阶层的文化资本,他们通常会在体育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家庭会支持大学生们在这方面的发展,而且一般会愿意支付训练所需费用。来自弱势阶层的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成功就变成他们证明自己勇气和实力的功勋章。

与美国相比,中国关于大学体育中的阶层差异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主张以职业作为分层的标准。他认为,在美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分层标准是职业,财富与声望都依赖于职业。职业的等级是代表个人成就的,是社会对个人成就的一种认定与酬赏。酬赏分配制度就是社会分层的原因。[6]284根据这一理论,邵雪梅通过调查发现,在中间阶层内部,不同职业在观赏型体育体闲活动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进行观赏型体育体闲活动比例最高的人群是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收看体育节目的人数比例高达41.1%,其次为管理人员(38.6%),商业、服务业人员(32.1%),最低的是办事人员(30.7%)。在现场观赏体育比赛的人数也呈现阶层差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人员的比例分别为36.9%、33.9%、31.9%,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比例仅为26.2%。[7]71阶层差异体现在观看体育比赛的方式上,这一规律在中美两国都是适用的。在美国,社会阶层对于一个准备到现场观看职业橄榄球比赛的四口之家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是一个上层社会的家庭,他们很可能会联系一些有观赏包厢的朋友,通过一番问询,最后都会拿到带餐的观赏座票,还有可能拿到停车牌。中产阶层家庭则会为此取消一年一次的旅行,或者买廉价票,并把这场比赛当作一次特别的庆祝。而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则会等待发售特价票和打折团体票,或者只观看季前赛或者练习赛,或者仅仅满足于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直播或者重播。不同阶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决定了人们参与体育的方式,与之相呼应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知识改变命运”、“体育改变人生”、“穷人家的孩子搞体育”之类的说法,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无论国别、视角和观点有何不同,大学体育中由阶层差异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将阶层分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基础上,保证教育机会均等,这是中美大学体育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性别差异与教育公平

女性的弱势地位和不公平遭遇由来已久。在体育界,1972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教育法修正案》第9条(TitleⅨ)为女性提供了一个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TitleⅨ规定:“在美国,任何人都不应在联邦资助的任何教育项目或活动中因为性别而被拒绝参与,被剥夺受益机会或遭受歧视。”1975年民权办公室公布了旨在阐明如何遵守TitleⅨ的执行细则。这一系列举措为女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机会,包括获得女子奖学金的机会,也带来了大学体育活动中男女运动员比例上的巨大变化。[8]438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数量上的增长掩盖不了更深层次的不平等,后者恰恰是更为重要的。具体而言,性别差异上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女性大学生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并存。如今,在大部分加入NCAA的院校当中,女子运动队数量一般都多于男子运动队数量。从总体参与人数来看,男女学生数量相当,依据2013-2014学年的数据来看,男子运动员共计271055人,女子运动员共计205021人,且近2年的增长势头明显高于男子。如果考虑到有奖金6万名男子运动员参加橄榄球这个项目(女子并未广泛开展这一项目),每年的男女运动员的人数基本是持平的。[9]可以说从数量上而言,今天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在性别上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平等,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从实质上说,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男女性别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十分显著。一方面表现在资金分配方面偏袒男性运动员。在TitleⅨ被采纳30年之后,男女体育机会平等仍未实现。统计资料显示,在招收资金、运营资金和教练员工资三方面,男子体育占2/3,而女子体育经费只占1/3。[10]虽然与之前相比,女大学生运动员参与网球、高尔夫、篮球和足球等项目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了,进入职业生涯不再是梦想。在奥运会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后,其他像体操、田径、花样滑冰和游泳等项目也提供奖金和拍商业广告的机会;然而与男性运动员相比,女性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仍然很艰难,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经济补偿勉强能支付女性运动员的花费。目前女子竞赛项目的赛事运作经费仍然需要从男子竞赛项目获得的利润来弥补。另一方面表现在媒体进行体育报道的过程中存在性别偏差。研究证明,一系列体育机制影响着女性运动的媒体结构(media constructions),例如在媒体关注度、叙事焦点、位置或时间安排、语言选择和视觉表征等方面,女性运动员均处于不利地位。[11]在“捕捉受众”的过程中,媒体塑造的体育形象绝大部分是占支配地位的男子形象,权力、主导地位和暴力等男性特征受到强调和崇拜。从这一点来看就很容易理解男子体育为什么会先于女子体育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男女平等规则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异。规则的制定与规则的执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出入。当前TitleⅨ在大学校园内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集中在橄榄球运动和大多数NCAA第Ⅰ级院校的85项为橄榄球设立的体育奖学金上。为了与男子的85项奖学金数量相当,这些学校必须设立85个女子奖学金项目。如果同时为男女各开设85个奖学金,大学就必须考虑还能担负得起多少个为其他的体育项目开设的奖学金。于是,在“做加法”显得不切实际的情况下,多数体育系主任选择了“做减法”:对于像摔跤、网球、高尔夫、体操和游泳等这些不是很受欢迎、非盈利的男子体育项目,把它们的奖学金砍掉。于是,那些历史悠久、其中还曾赢得过全国冠军的体育项目便突然间从大学体育项目中消失了。像摔跤和网球等项目的管理部门则发起恢复这些体育项目的运动。虽然他们尽量不去批判TitleⅨ,但是仍然会隐约流露出对女性的责备。当然,被删掉的体育项目被认为是意料之外的结果,因为TitleⅨ并非要通过开设女子体育项目来挫伤男子体育项目。这里体现出制定规则与执行规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学者从人权立法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大学体育项目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关注是如何通过完善负责管理和执行人权保障的法律机制和机构,来促进大学体育中的性别平等。[12]有的学者没有采用学术界广泛应用的形式平等理论,而是详细探讨了教育机构如何通过控制体育机会和体育文化,关注男性、女性与体育的不平等关系的建构过程,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13]尽管如此,可以预见的是,将男女平等的观念贯彻在大学体育的进程是漫长而缓慢的。目前,并没有快速解决方案,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法律约束、公众压力以及女子参加青少年和高中体育期望值的变化也许会促进大学体育的逐步变化。

美国大学体育中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在当前中国大学中也同样存在。杨向明分析了中国大学体育中男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体育行为和意识表现,发现大学体育场域中存在一系列影响教育公平的问题,主要有: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屏蔽现象、体育师资结构上的性别隔离现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分化现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以及课外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偏失现象。[14]吴爱兵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解读大学体育生态环境,发现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抑制了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社会环境的刻板印象弱化了女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行为,规范环境则束缚了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意识。[15]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当前中国大学体育中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从形式和实质上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教育公平,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天的美国大学,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滞后了的重要前线”,在这个前线上,性别平等的战斗正在打响,政府和女权主义组织都要求终止体育中的男性排他主义,女性体育组织已要求更多的广播时间和版面、赞助和转播收益。[16]113从另一个角度看,“滞后”要比“无为”强,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当前美国围绕性别问题进行的改革举措,值得中国政府、大学和社会组织重视。大学体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实际上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大学女子体育中的领导者应该与持赞同态度的政府和民间组织一起行动,彼此激励,互相促进;而女子体育的拥护者们应该积极招募、训练、指导女性大学生,使她们进入像教练、裁判、体育管理、体育训练、市场营销和媒体等具有影响力的关键岗位。一旦她们走上这些岗位,女性就能在体育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大学就能成为教育公平的助推器。对照美国现状,在科学制定相关规则的同时,更要注重规则执行过程中的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作用,[17]56避免“负规则”抵消“正规则”、“潜规则”取代“显规则”。

三、种族差异与教育公平

种族平等是美国社会的老大难问题,“虽然美国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欢迎多样性的,但是它还有一部歧视那些构成多样性的成员的历史”。[18]319客观地说,二战之后美国职业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黑人、拉美以及亚洲裔运动员,而且他们当中也不乏体育记录保持者,有的还在某些体育项目与职位上处于优势地位。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问题依然不少,有的还比较严重。具体而言,种族差异上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前美国大学体育项目在种族分配上非常不平衡。在美国民权运动和许多种族限制消除以后,美国黑人运动员得以在大学体育的一些项目中占据优势。在大学体育中,黑人在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第Ⅰ级院校的男子与女子篮球项目中的数量居多。同样,黑人男子在橄榄球运动中也占据优势,其次是田径项目。第Ⅱ级院校中黑人所占比例与第Ⅰ级院校中的情况相近,但在第Ⅲ级院校中所占据的比例则大幅下降,远远低于黑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第Ⅲ级院校通常是规模较小的私立学校,而且也不提供体育奖学金。根据NCAA的数据,23%的体育奖学金都由黑人获得,远高于他们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13%)。[19]178不过从整体上看黑人在绝大多数大学体育运动中的代表数额仍然不足。如果仅仅从电视节目的播放上了解美国大学体育的状况,很容易得到这样一个印象:黑人主宰了美国体育。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大多数体育项目中,黑人的代表数额严重不足,有些项目甚至从未有人涉足,例如帆船、冰球、网球、高尔夫、游泳、跳水、足球、自行车、花样滑冰、垒球、排球、水球,以及几乎所有冬季体育项目。仅仅在像篮球、橄榄球和棒球这些美国主要体育项目中才有众多黑人参与进来。由于这些体育项目受到广泛关注,且其利润高、媒体曝光率高等因素,才会使人认为黑人主宰美国体育。实际上,在篮球、橄榄球和田径项目之外的大学体育项目中,黑人的代表数额都是远远不足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种族问题往往与社会阶层问题交织在一起。美国社会的阶层分布造成不同种族之间文化资本上的差别,从而影响黑人青少年的职业选择。大学体育项目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黑人青少年的选择构成了现实约束。对一般家庭来而言,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等体育项目是可以负担得起的,而且学校通常会为运动员提供教练、队服和器械。黑人运动员之所以会自然地在学校选择这些运动,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这些体育项目,而且能够负担得起。与此相对,费用较高的运动项目(例如滑雪、水球、马术)以及主要通过私人俱乐部才能参与的项目(例如高尔夫、网球)都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另一方面,种族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教育公平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美国是个多种族聚集的国家,在大学体育场域同样如此。不同种族在美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大差异。与之前讨论的重点黑人种族相比,亚裔美国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亚裔美国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但是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增长却很慢。与其他种族群体相比,著名的亚裔运动员数量较少,他们的体育参与率也一般比其他群体低。根据NCAA的统计,在所有亚裔和太平洋岛民学生中只有0.5%是大学运动员,而黑人学生中运动员的比例达到6%,白人学生占2.6%。[20]184与黑人不同,许多亚裔人口在来到美国时就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处于中等或中上阶层。他们一般不会因为要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或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涉足体育。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的理想是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或者从事其他专业,而不是成为一名体育英雄。这一思想往往也是源于父母的影响和其所在文化的熏陶。亚裔美国人也会对武术类运动表现出兴趣,毕竟这种运动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拉美裔与西班牙华运动员则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近年来,拉美运动员在美国棒球大联盟中的比例已经超过黑人运动员,而且似乎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于越来越多的拉美裔球员在美国棒球大联盟职业联赛中取得成功,年轻的拉美裔大学生都奉他们为自己的榜样,并投身到磨炼自己棒球技巧的训练中。根据NCAA统计,西班牙裔在几乎所有大学体育中都明显地反映出了参与人数上的不足,唯独男子排球这一项目除外。这也许与西班牙裔大批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有关,那里的排球运动十分流行。美国土著居民则习惯与人合作,不喜欢竞争,对“胜利就是一切”的想法极不适应,他们宁可退缩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信仰。“在美国,最为根本性的政治原则根据平等是正义的基石的观点得到讨论和检验,其程度在任何其他国家,包括法国都闻所未闻”,[21]195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体育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也就是在尊重各个种族的历史、文化、习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体育多样化、并以此促进种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的过程。

研究表明,女性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与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积极结果呈正相关,女性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家庭满意度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自尊和自信水平,并能有助于获得社会权力。[22]1就当前美国大学而言,促进体育种族多样化的一个关键策略是改善大学与职业体育中聘请与保留少数族群教练的情况。在各个体育院校必须完全遵循的指导原则中,须囊括针对招募少数族群应聘者的一些策略,如让少数族群加入招募过程中,本着信赖他人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考核少数族群应聘者的能力。当然,其他一些措施也十分重要,例如增加少数族群在所有体育项目与体育领导者岗位的比例;根据其在全国总人口及体育社区内部所占的比例来制定目标。此外,体育领域种族歧视的司法救济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3]不同于美国大学体育中突出的种族矛盾,中国大学体育更加关注的是“民族”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另一方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第二个问题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融入了民族的思想、信仰、价值观,承载着民族的属性,它不是独立项目的单独呈现,而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下我们淡化了这种民族文化的属性内涵。[24]这种情况多多少少类似于美国大学体育项目在种族分配上的不平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国大学尚未形成气候,其体育项目尚未被列入教学环节,“这类项目对学生们来说更像是游戏而非竞技项目,无法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导致其逐渐被遗忘”。[25]这种情况与大学体育崇尚的教育公平背道而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迫在眉睫。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遵循原生态保护、人文体育关照、文化整体与区域性、民办官助、教育传承、多样保护等基本原则;同时,以当地人参与为核心,各级政府扶持为主导,强调文化传承,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26]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符合教育公平理论自身蕴含的多样化要求,有利于民族之间、种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体育精神与公平原则似乎“天然”的联系让人们理所当然地用严格甚至苛刻的眼光来看待大学体育发展的每一个举措,大学竞技体育的过度商业化,[27]大学校际体育竞赛中的“潜规则”,[28]大学体育中的腐败,[29]179大学体育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等,[30]1美国大学体育中的这些问题与教育公平密不可分,而且往往会与阶层、性别和种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当前中国大学体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样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对大学体育重视程度偏低、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人际交往呈现片面化倾向等。由于阶层差异、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同样存在,在某些方面(例如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性别差异的重视程度)较之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没有面临美国大学体育场域中如此尖锐的种族问题,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同样也是中国大学不能回避的课题。通过审视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相关问题,寻找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共性的规律;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大学体育自身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对策,在观念上和实践中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美国大学阶层体育项目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及其启示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