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调查报告

2020-02-23

江西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创造力问卷

徐 佳 田 丹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之上,换言之,高职生创新意识的高低将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潜能。因此,加强开展针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调查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南省内三所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调查时考虑学生专业及年级分布。涉及专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业电气自动化、模具、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电算财会、旅游管理等,从在校生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98%,有效率92%。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有: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自编)。

1、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国内学者林幸台、王木荣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是用于测试个体创造性倾向的成熟量表,近年来常用于测试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认可度。该量表设置有50道测试题,通过考察高职生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高职学生个体的创造力倾向水平。

2、自编《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问卷调查表》

课题组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的调查基础上,发放《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问卷调查表》(自编),继续调查当前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后续研究中的原因剖析和对策建构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问卷的设计如下:该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一般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成长环境、是否独生子女等共七个条目。第二个部分是本问卷的主体部分,由20个题项组成,调查内容包括高职生的创新认知、创新兴趣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志四个维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生创新意识总体情况

课题组对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4%的被测学生的测试得分在133分以上,这表明该学生人群的个体创造力倾向很强;54%的被测学生测试得分在111—133分之间,处于中间段,这表明该部分学生的个体创造力倾向一般;42%的被测学生测试得分低于111分,个体创造力倾向水平较低。通过测试数据,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总体水平不高。高职院校是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职生的创新意识水平会直接影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创新意识也是高职生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

(二)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二次施测,选用自编《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认知不全面

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敏锐度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个体创新活动开始的前提。因此,对创新的认知,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从字面上去理解,片面的看待它,我们要用开放的思想,多维角度去认识它,理解它。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的创新意识指的是什么”多选题项上,48%的学生选择“有独特的想法”;16%的学生选择“有独特的技术技能”;12%的学生选择“产生科研成果”;11%的学生选择“挑战别人不敢做的”;9%的学生选择“勇于实践探索”;4%的学生选择“质疑权威”。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将创新的概念界定为“有独特的想法”。事实上,创新的内涵与外延十分的广泛,例如: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思维方式创新等等,都属于创新的范畴。由此可见,当前高职生对创新的内涵与外延还较为模糊,存在创新认知不全面的问题。

2、创新兴趣不足

创新兴趣是创新活动发生与发展的原动力,兴趣是个体对获取知识渴求态度的外在体现,创新兴趣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时思维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不断探索与思考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兴趣是高职生创新行为开始的前提,是创新意识重要的构成要素。在调查问卷中,关于高职生对于创新活动的态度的数据显示,只有35%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感兴趣;60%的学生表示兴趣不高;5%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对于高职生而言,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媒介与平台,由于高职生创新知识的匮乏与创新认知的模糊,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创新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这将严重阻碍高职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创新思维匮乏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调查当中,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您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怎样的处理方式?”题项上,只有9%的高职生选择了“独立思考”选项。选择“有取舍的借鉴资料和别人建议”的高职生占78%。选择“完全按照资料和别人的建议”的高职生占8%。选择“将问题搁置不管”的高职生占5%。

高职生创新思维匮乏的情况,在教师访谈中也有提及。如:在对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实践操作中总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创新思维能力较差,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会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的方案,大部分高职生对于书本和教师的依赖性过高,自主思维能力较欠缺。在对机电学院的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在机械拆装实训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喜欢照搬书本知识,在遇到问题时,习惯于寻求他人的帮助,且同时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匮乏。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在创新兴趣的引导和激发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现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创新意志薄弱

创新意志是指个体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和困难,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创新意志薄弱的问题。问卷数据显示,在“您在创新实践中遇到障碍和困难时的态度?”题项上,16%的高职学生表示会求助老师和同学,积极解决问题;62%的高职学生表示需要视情况而定,尽量克服;16%的高职学生表示如果困难太大的话,则会选择放弃;6%的高职生表示不确定。在访谈中,也有些学生认为创新是科研人员的事情,高职学生学历较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不具备创新实践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表示,虽然自己也有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但是自信心不足,再加之自身意志力薄弱,往往坚持不下去,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由此可见,高职生的创新意志还较为薄弱,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培养学生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总体水平不高。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创新认知不全面、创新兴趣不足、创新思维匮乏和创新意志薄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

基于对调查报告数据的分析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影响因素的探讨,为了提高高职生创新意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高职生创新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优化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与路径,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构建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实践的策略。第一,社会层面,积极营造以创新为主流文化的社会氛围以及正确引导各类大众传媒对创新思想观念的传播,为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第二,学校层面:通过完善高职创新教育体系、丰富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学生评价考核机制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方式发挥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第三,个人层面:通过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加强创新意识理论知识储备、培养创新兴趣和创新思维等方式进行创新意识的自我培养。

猜你喜欢

高职生创造力问卷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问卷网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问卷大调查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问卷你做主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