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2020-02-23◎陈超
◎陈 超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混合式学习逐步走入人们视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指将传统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两者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Learning events that combine aspects of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struction)。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了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了新时期教学发展规律。本文试图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如何按照既定教学目标,通过传统课堂和网络平台联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随着2017 版新课标的公布,“整本书阅读”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列首位。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以往的篇章阅读提出的,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名著阅读,是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完整的一本书为阅读单位,获取书中思想内容,引发思考,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活动。整本书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它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本,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几本书。
通过梳理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笔者发现整本书阅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解决了碎片化阅读造成的一些问题,学生的阅读速度、深度、能力有了相应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在新课标的课程计划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被给予了十八课时,总计十余小时的课堂学习时间。因为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整本书文本阅读教学难以在有限的十个小时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有些老师选择了精彩篇章或段落进行精讲,在本质上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无异。二是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及教师涉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有些领域并非所有教师擅长的,加大了教学指导难度。三是评价方式的粗糙,单纯通过交流课、展示课、活动课来对阅读效果进行验收,缺少过程性评价与监管,学生究竟读得怎么样,掌握多少,无从得知。为改善整本书阅读的无序化状态,避免形式化,打破阅读指导的时空限制,使学习指导更方便快捷,我们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突破时空局限,实现连续性阅读指导
混合式学习使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互动,突破了时空界限,也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有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信息和资源,并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混合式学习是互联网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极大程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构建了线下教学与线上辅导的有机桥梁。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混合式学习不仅丰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形式,还提高了教学效率,适应了新形势下学生阅读学习需求。
(二)提供海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系统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准备和对课程深入的研究。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阅读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学习。如何减轻教师课程开发和阅读指导压力?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获取想要的咨询,再进一步思考探索,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再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一学习范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行深度学习。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混合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了进行整本书的深入研读,需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去主动获取信息,收集资料,思考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性。师生的交流互动基于学生阅读体验,思考后的存疑,这就迫使其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主动探索者。课堂的宝贵时间,主要用于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展示和研究问题进一步探讨,逼着学生改变依赖课堂进行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四)有利于因材施教,加强差异化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进度,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一本书时,学生可以先进入导读模块,打开网络相关学习资源,了解相关作家作品的情况。网络平台可以对学生阅读进度进行监看,对学生随时进行检测,进行个性化分析评价,并跟踪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反馈,随时调整对每个人的学习指导和任务设定。在双向互动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调查学情,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整本书共读,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根据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书目,制定阅读目标,使阅读推进有节奏,防止散漫无序。要全面科学地把握学生阅读情况,需要做调查分析。传统的调查问卷操作较繁琐,耗时长,在大数据支持下,“问卷星”等小程序能帮助调查者快速获取并分析数据,了解学情,做出判断。
教师在制定共读计划前,可利用“问卷星”等小程序设计线上问题,邀请学生回答,对学情进行调研分析。借助线上设计的针对性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需要哪些帮助指导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确定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制定计划,进行有效指导。
(二)微课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一到两个知识点制作的短小精致的学习内容。微课因其针对性强,有利于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适用于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教学。
导读课首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学生通过知人论世,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老师可以借用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制作微课,在开启阅读之旅前,把背景知识分享给学生。比如在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之前,我们设计了关于介绍作者沈从文和他的家乡凤凰的微课,展示了边城美丽的风土民情,充分调到了学生对《边城》的阅读兴趣。
其次,还可以通过微课做阅读方法的指导。整本书阅读应有别于一字一句的篇章阅读。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我们制作不同的微课做阅读方法指引。例如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章节目录都高度概括了情节内容,可以通过目录管中窥豹,快捷把握整本书概貌。对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基于阅读方法指引的微课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这些阅读技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微课录制,教师指导修改后,通过QQ 群、微信群和校内外网络平台分享。这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输出性学习动力。
(三)软件打卡,形成阅读氛围
阅读工具的更新,使得时间,空间对阅读的限制减小。我们可以通过kindle 等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也可以通过豆瓣阅读、微信阅读,网易阅读等软件阅读,移动终端的日趋普及使阅读的方式日渐多元化,也更加便捷。
整本书的阅读周期较长,同学一起阅读打卡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部分难以坚持的同学更好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现在腾讯、钉钉和很多小程序的打卡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阅读过程监督这一难题。整本书阅读通常在寒暑假进行,“打卡”是有效的学习监管助手。通过打卡分解阅读任务,实现个体自由阅读的同时,整体监督调控。比如,高中生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小时2.4 万字,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红楼梦》全书73 万多字,大概一个月可以读完。全班同学一起阅读打卡,有利于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强化阅读效果。
(四)师生共读,打造阅读共同体
以我校1808 班为例,有学生51 人,组成了9 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了一名阅读组长,利用QQ、微信等工具在共读整本书时,小组成员定时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疑惑。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既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促进阅读思考,碰撞思维的火花。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作用。
教师也应当参与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对话。通过混合式学习,师生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沟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师生共读,思想碰撞交流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辨性思维。
(五)线上线下探讨,促进阅读深入
浅阅读是学生阅读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浅尝辄止。线上学习,具有资源共享性和信息实时交互功能。学生主动带着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查阅资料,对文本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通过交流平台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反过来推动线下阅读。
例如,在推进《边城》整本书阅读时,每个阅读小组选择了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进行线上讨论,整合讨论成果,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语文课堂展开进一步讨论。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各展所长,体现了差异性合作的特点。在自由交流与碰撞中,实现了观点的多元化碰撞融合,有利于发展思辨思维。学生会发表不同观点,并寻找佐证材料,在不断地研讨中,推进阅读深入。大量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探究式阅读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更高,研究学习更深入。
(六)实时检测,实现阅读多元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测试工具,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测。测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主要内容,不是简单复现文本情节。学生通过网上测试,能够重新发现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内容,调整阅读学习策略。在线自测既方便快捷,又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指导个性化阅读,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反馈,教师及时答疑解惑,调整教学,形成对话。
其次,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整本书阅读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例如,我们利用12km,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分享《平凡的世界》《红楼梦》《边城》《活着》等几本书共读后的阅读感受。通过网络平台,师生还可以参与点评互动,有利于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摘抄赏析,写读书随笔、及阅读小论文。
三、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有序列的经典小说→微课激趣和方法讲授→合作探究的研究学习→有引导的互动讨论→有数据的多元评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导读、微课、互评、在线讨论等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兴趣;线下研学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引领等途径,使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混合式阅读学习打破了时空束缚,将阅读社群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再者,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层指导,及时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状态,并提供帮助。这一学习模式有效提升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率,充实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课程化,便于推广实施,但又要避免过度模式化,失去教学弹性。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灵动的、开放的,差异化的,为个性化阅读留有空间。混合式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的混合式学习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深度融合模式,打通学习时空,构建连续流动的阅读生活,让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校资源库建设、教师信息化使用技能等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应当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让一线教师享有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好掌握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