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间传播理论视角看国产影视剧的对外传播
——以美版《甄嬛 传》为例
2020-02-23卢丹阳
□ 卢丹阳
2015年3月15日,由美国团队独立改编的英文版《甄嬛传》在美国网站Netflix付费播出。改编历时一年多,除了对剧情进行删减,制作团队还邀请孙俪补拍了甄嬛年老时的镜头,并邀请音乐团队对改编后的版本重新配乐。美版《甄嬛传》最终以6集、每集时长90分钟、中文原声、中英文字幕的形式呈现出来。播出10天左右,美版《甄嬛传》在Netflix上获得了平均3.7分的评分;在IMDB上获得8.5分的评分,目前最新的评分是8.3分①。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认为,重新剪辑应该由更懂得欧美人欣赏习惯和节奏的美方团队进行,所以中方团队没有参与改编版的剪辑。这既是美版《甄嬛传》收获成功的原因,也是改编版本遭受诟病的原因。本文将从文化融合双方通过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理解的角度分析美版《甄嬛传》在文化融合上做出的努力和不足,探讨今后中国影视剧对外传播的路径。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问题
Edward Hall在 The Silent Language(1959)一书中提出文化间传播的概念,此后学术界对文化间传播的研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Edward Hall,1959;吴强,2009)。古狄昆斯特认为,“文化间传播广义上指来自不同国家文化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是群体间(intergroup)传播(如分属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传播)的一个类型”(莫迪、古狄昆斯特,2016)。文化间传播理论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学科(陈纳,2015)。
古狄昆斯特将文化间传播理论归为五大类,将文化融合理论(Cultural Convergence Theory)归在了注重有效结果理论之中(莫迪、古狄昆斯特,2016),可见,文化融合对文化传播效果将产生一定影响。文化融合理论在金凯德(Kincaid,1979)的传播融合模型基础上建立,金凯德认为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或更多的个体或群体共享信息以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和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相同看法”(古狄昆斯特,2016)。也就是说,文化融合的过程就是通过交流增加对彼此文化理解的过程。“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多次进行信息沟通,两个或更多的个体会向着更能相互理解对方意思的方向融合。”(古狄昆斯特,2016)交流机会的增多将会促进群体间理解的加深。
本文将使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美版《甄嬛传》展现的中美文化通过交流,彼此之间增进理解、寻求文化共识的文化融合,根据其具体内容从剧情主线以及台词翻译等方面分析文化融合在剧中的体现。
二、美版《甄嬛传》中的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一个由文化表层到文化深层逐渐融合的过程。文化既有语言、习俗、饮食、服装等表面上的东西,也有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内容。由于造就文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各异。不同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改变和融合的是语言一类的表层文化,最不容易融合的是价值观等深层文化(王金会,2007)。美版《甄嬛传》的文化融合则在表层文化——语言和深层文化——情感价值观上均有体现。
(一)语言融合
1.中美文化的语境差异
霍尔(1976)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区分了低语境传播和高语境传播。他认为:“高语境传播的大多数信息要么是处于物理语境之中,要么被个人内化,只有少数作为编码的、明确传输的信息部分。相比之下,低语境传播则是大多数信息处于明确的编码中。”古狄昆斯特和丁允珠认为,“低语境传播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占据优势,高语境传播在集体主义中占据优势”(古狄昆斯特,2016)。因此,中国文化是高语境传播文化,美国文化是低语境传播文化。影视剧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翻译的过程同时也是高语境向低语境转换的过程。
2.美版《甄嬛传》中台词翻译的语境处理
作为交流传播的媒介,语言的功能之一就是携带信息。之所以有些语言被称为高语境,是因为高语境的语言同时携带了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其中的隐性信息会更加丰富而且占据重要的地位;低语境语言携带的信息中大多数都是显性信息。台词翻译的任务就是将高语境的隐性信息转换成显性信息直白地表达出来。比如以下美版《甄嬛传》中的几个例子。
例 1:“请皇上翻牌子。”(Your Majesty,please select a concubine.)
例2:“不知学良禽择佳木而栖。”(I should have chosen a better master.To my chagrin,I chose wrongly.)
例3:“必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They have surely been influenced by the improper behavior of their mistresses.)
例1中的“翻牌子”表面的信息是皇上选择一个牌子把它翻过来。“翻牌子”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皇上要选择临幸哪位妃子的意思。因此在翻译的时候,美国团队就没有按照字面意思把“翻牌子”翻译成“turn over the brand”,而是把它含有的隐性信息“select a concubine”表达了出来。例2中“良禽择佳木而栖”的字面翻译是“Good birds live in good wood”,然而在剧情的语境中,这句话是惠贵人和祺贵人被甄嬛恐吓之后,惠贵人表示自己不应该跟随皇后。美国团队在翻译的时候结合具体剧情,将“不知学良禽择佳木而栖”翻译成“I should have chosen a better master.To my chagrin,I chose wrongly.”,把中文台词背后的信息完整地表达了出来。例3“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中国的一句俗语,出自晋代杨泉的《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说的是上级或长辈行为不正,下级或后辈就会跟着学。这句台词的英文翻译是“They have surely been influenced by the improper behavior of their mistresses”,不仅表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思,还结合了具体的剧情。
(二)剧情融合
赖凯利(2018)认为,改编后的剧情设置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变,整部剧讲述的是甄嬛的个人英雄成长史,同时也是她的复仇史。美版《甄嬛传》的剧名是《Empresses in the Palace》,其实从剧名就可以看出改编后的版本并非聚焦于甄嬛一个人,而是讲皇宫中的女人们。整部剧的剧情主线应该是中美文化中的共同元素——情。这个“情”由爱情、姐妹情和主仆情共同构成。原版《甄嬛传》以甄嬛为中心展开,主要展现的是甄嬛在后宫争斗中的成长。不过在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中,甄嬛也拥有过爱情、姐妹情和主仆情。美国团队在改编的过程中把原版中宫斗情节的比重削弱,而是更加聚焦于感情。美国团队代表的美国文化和《甄嬛传》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找到了共同点——情。以“情”为主线能够让美国观众更加容易理解《甄嬛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后宫文化,这一主线也更加符合美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1.勇敢追求爱情
美版《甄嬛传》虽然只有6集,但是在剧情选择上它不仅保留了皇上和甄嬛的爱情,还有皇上对纯元皇后、华妃对皇上、甄嬛与果郡王、宁贵人对果郡王、浣碧对果郡王、沈眉庄与温实初之间的爱情。这些错综复杂的爱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与妃嫔的爱,一类是妃嫔与其他男子的爱。因此,从这些爱情中可以将后宫的女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华妃为代表的真正爱皇上的,一类是以甄嬛为代表的不爱皇上的。不论爱的人是谁,华妃、甄嬛、沈眉庄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心之所爱。剧中保留了华妃一句台词:“真正爱一个人,又怎么能够容忍别的女人和自己分享他呢?”所以她对皇上爱得越深,对后宫其他的女人就会越狠毒。华妃使用手段计谋并非像皇后一样是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想要夺回皇上的心。甄嬛与果郡王的感情线在前3集不断发展,直至第4集甄嬛对皇上死心出宫,两人最终在一起。沈眉庄对温实初的感情在第4集的时候才被点明,在这里解释了沈眉庄对皇上不上心的原因,最后沈眉庄生下了她与温实初的孩子难产死去。这种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是可以跨越文化障碍而达到的共识,如此也能让美国观众理解中国古代的女人并非都屈服于权威,在感情上并非都只是遵循命运的安排。
2.珍贵的姐妹情和主仆情
第3集的开头,老年的甄嬛在独白中说:“难为了小允子,从我进宫就跟随着。世间有几个好姐妹不易,得几个忠仆更难,槿汐、浣碧,还有流朱都是。”甄嬛的一生可以用“不幸中的万幸”来形容。不幸的是,她本想找个平凡的人嫁了,却因神似已故的纯元皇后被选入宫;幸运的是,入宫后她有一个真诚的姐妹相伴,有几个忠诚的奴仆跟随、保护。沈眉庄从始至终以真心待甄嬛,甄嬛的奴仆忠心耿耿,誓死跟随她,流朱为了自己的主子连命都可以不要。友情和忠诚不论是在中国的文化还是在美国的文化中,都是备受追崇的。
(三)融合中的不足
由于改编版本是由美方团队单独完成的,中方完全没有参与,所以改编的版本在了解《甄嬛传》的中国观众眼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中国观众认为美版《甄嬛传》剧情不够完整,很多原版中重要或者有趣的情节都没有展现出来,比如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贱人就是矫情”“赏你一丈红”等等。最初中国网友还担心这些该怎么翻译出来,可实际上,美国团队根本没有把这些情节剪辑进去。这便是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阻碍,美国团队无法理解到这些台词的幽默。为了适应美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喜好,他们只能从美国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将76集的剧情剪辑成一个只有540分钟的完整故事。中方团队的参与并非像郑晓龙导演说的没有必要,而是能够在改编的过程中帮助美国团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主线,进而以美国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双方都能够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三、美版《甄嬛传》对外传播的启示
(一)适应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
国产剧的制作和播出形式和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根据目标受众国的形式特点对原剧进行改编,以适应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美国的电视剧以季播或周播的方式为主,每季电视剧的集数远少于国产剧,但是每集的时长要比国产剧长,大概是1个多小时。因此,美版《甄嬛传》只有6集,每集90分钟。且不论改编后的版本是否完整地呈现了原来要讲述的故事,但是如果不改成这样的形式,《甄嬛传》也许根本无法走入普通美国受众的视野。形式上的文化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最容易被改变,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二)中方与外方共同参与改编
一个良好的文化融合过程应当是双方共同参与的,双方在改编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可以增加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找到双方文化中更多的共同点,加强融合。正是因为没有中方团队的加入,所以美版《甄嬛传》在剧情选择以及部分台词的翻译上会与中国观众的预期不符,导致中国观众对美版《甄嬛传》评价不高。如若让双方受众都满意,就需要双方都参与改编。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外方团队为主导,中方做辅助,毕竟改编版的受众定位是外国观众。
(三)传达共性的情感和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共同点。影视剧对外传播就是要跨越文化之间的障碍,寻求共识,传播共性的情感和价值观。王金会认为,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文化深层次的情感、价值观不容易改变,那么我们为何非要改变呢?为何不另辟蹊径,转而传播文化中共性的价值观?不论是中国文化,抑或是欧美文化、非洲文化,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美版《甄嬛传》中女子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姐妹之间纯洁的友谊、主仆之间的忠诚,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无论置于何种文化背景下,都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四、结语
总之,中国影视剧对外传播的目的是想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希望能够和他们增进交流,进而丰富中国的文化。只有不断交流,才会不断产生新东西;只有不断产生新东西,文化才不会死。我国的影视剧对外传播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出新路径和新方法。
注释:
①Netflix为5分制,IMDB为10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