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侦探》:“推理+娱乐”打造综艺节目新形态
2020-02-23廖明隽马新新
□ 廖明隽 马新新
近年来,为跳脱出综艺节目固有的内容框架,拓展综艺边界,桌游元素开始进入综艺市场,从形式上的客串环节到桌游推理综艺的兴起,经过了创新融合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桌游推理综艺已成为一个细分的真人秀门类,凭借着逻辑连贯与快速反应,被受众迅速认可与喜爱。例如,《饭局狼人杀》《高能玩家》等桌游综艺的超高人气与话题热度,让这类型综艺成为全民爆款。2019年11月8日,《明星大侦探》第五季开播,“推理+娱乐”的新形态也让综艺节目走上一个新台阶。
一、艺术形式混搭化,剧情张力加强受众感兴
《明星大侦探》是由“剧本杀”演化而来的桌游推理真人秀综艺节目。从艺术形式上看,电视节目以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由多种艺术因素综合而成,属于视听综合直观艺术;剧本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塑造具有间接性的艺术形象,属于非直观艺术。
两种艺术形式的碰撞使得节目整体相互综合发展。一方面,电视艺术拉近现实生活,激发观众参与;另一方面,剧本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完善了节目的情节逻辑层次。《明星大侦探》通过电视艺术对剧本演绎、记忆、应变、逻辑的多维度考量,将更立体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加强了受众的情感共鸣。
(一)预设剧情下的悬念制造
悬念是剧本创作的技巧之一,能够丰富节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明星大侦探》通过规定情境,每一期设定不同主题,嘉宾根据预设背景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分为两个阵营:“侦探”——搜查线索,查明真相;“嫌疑人”——隐藏线索,混淆视听。同时,配合剧本多元的戏剧结构,节目整体增加了逻辑维度。
开端篇,通过剧情推动嘉宾角色创作,铺垫因果关系,加强观众的代入感,进一步完善了节目的逻辑层次与角色定位。发展篇,嘉宾开始搜证,然后集中推理,预设剧情开始浮现出明线、暗线两条线索,设置贯穿型悬念、变换型悬念和交错型悬念使得剧情有张有弛。高潮篇,嘉宾通过线索分析、一对一谈话、辩讨疑点等方式,进行最终玩家投票环节,此时暗线的探索程度将影响结局走势。结局篇,公布结局,开始通过案情映射现实,加强观众感兴。
(二)建立“推理+娱乐”IP矩阵
节目在表现手法上敢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加强创新性,其中“剧中剧”“视角切换”等艺术创作手法增加了节目的“烧脑”程度,丰富了节目的推理元素。节目通过假定场景融入更多娱乐形式,如群星演唱会、小剧场、侦探能量站等来加大娱乐信息的交互性,同时多样的娱乐形式也更好地引出了故事主题。《明星大侦探》通过构建“推理+娱乐”IP矩阵,正在打造属于中国现有市场的桌游类真人秀综艺体系,扩大自身圈层受众。
二、嘉宾构成多元化,增强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
与传统综艺节目不同的是,《明星大侦探》逻辑更连贯,角色分工更明晰。嘉宾除了在节目故事情节上担任叙述者,还各有剧情任务。按照推理与娱乐两部分划分,侦探、侦探助理、职业型专家串联节奏助推情节发展,普通玩家及NPC、嫌疑人增加娱乐元素碰撞。多元的嘉宾构成,也更易实现节目与嘉宾的有机融合,加强与受众间无形的羁绊感。
(一)主持角色引领逻辑推理
在全游戏化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地位被淡化,但主持角色不会。由于情节推动的需要,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需要被介绍,因而成为主持角色的任务之一。节目中的主持角色大概有三个类型。一是侦探角色。在第五季节目中,控场能力较强的主持界常青树何炅、撒贝宁以7∶3的概率较多次数担任侦探,他们具有较强的驾驭节目的能力来把控节目进程。二是侦探助理。剧本杀考验的是玩家的即兴表演与逻辑表达,因此《明星大侦探》所有嘉宾不佩戴耳返,一些关键环节的推动需要由佩戴耳返的侦探助理代替导演组传达。三是职业型专家。他们是法学院教授、犯罪心理学家等,这部分嘉宾通常负责完善剧情学理上的漏洞,以此连贯节目逻辑。主持角色只有把握好了节目的逻辑性,才能更好地带动观众认真思考,实现共同推理的节目效果。
(二)常驻嘉宾老带新
节目的娱乐元素也在于嘉宾的新鲜血液。嘉宾决定着节目的吸收与产出,节目组敢于邀请跨界维度较大的明星加入,就是看中了明星在不同圈层的隐形技能点,如歌手即兴表演、谐星正经推理、呆萌人设大反转。一方面,老嘉宾为节目的固定收视群体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嘉宾也在吸引外圈观众。
新老嘉宾带来的节目标签也各不相同。何炅(常驻嘉宾):可能性把控King+搜证达人;撒贝宁(常驻嘉宾):证据链推算者;张若昀、白敬亭:案件演算大师;刘昊然+戚薇:演技在线+推理加持;鬼鬼、魏晨、吴昕、魏大勋、范丞丞:才艺小生+综艺趴担当;papi酱、肖战:推理趴新星。正是各种各样的元素排列组合不断加强了节目的互溶程度,更碰撞出意料之外的娱乐性。
三、节目衍生品多样化,强化节目效益
新媒体形式能更好地延伸节目的传媒领域,拓展节目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加强节目互联网思维,创新衍生品内容生产尤为重要。《明星大侦探》除了塑造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也注重衍生品开发,既加强了纵向维度“推理+娱乐”的IP矩阵系列化衍生,又增强了横向维度精神属性的周边化衍生。新媒体艺术的强互动性也赋予了节目主体新的功能,让其无限贴近大众文化,促使受众感知变化,更乐于接受新的综艺娱乐形式。
(一)姊妹节目《名侦探学院》吸引关注度
基于芒果TV的平台资源优势,顺势打造姊妹篇节目《名侦探学院》(第一季17期节目平均播放量为2037.7万次),搭建出主体节目的立体维度。《明星大侦探》进行主线剧情任务,《名侦探学院》复盘推理进行受众反馈接收。不得不说,错峰播放的姊妹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主体节目的话题热度,在节目经营上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审视,实现了节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同时,因为《明星大侦探》的游戏模式单一,在姊妹节目中加入了更多元素的游戏环节,如真人大富翁、你画我猜、狼人杀等,加强了观众的期待感与节目的娱乐性。
(二)剧本杀APP“我是谜”带动全民推理
衍生游戏产品——剧本杀APP“我是谜”被大力推广,既给观众提供了线下体验产品,又满足了受众强烈的参与欲望。其实桌游本身是一种线下互动游戏,但桌游的推广以单一口碑形式传播。“我是谜”将桌游转换为线上模式,依靠明星同款体验形式,拓宽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属性价值,带动全民推理模式,一方面为《明星大侦探》带来了线性热度直接收益;另一方面,从受众参与所带来的时段价值看,也推动了剧本杀创作的直接动力来源。如今,一二线城市兴起的各种侦探体验馆、剧本杀桌游社,也因节目的良性宣传增加了热度,而节目也得益于线下的爆火,收获了更多节目受众。
四、结语
综艺节目的创作形式是不断变化的,现如今国内的综艺趋势已逐步走向“内容为王”,但还不能免于国外综艺内容的约束。国内综艺节目从中国“独播”“独创”到世界“独家”“原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媒体人发挥独特的中国艺术创作手法——感兴论(感物—感兴—伫兴—意兴—神思—定兴),用创新和真情实感来完成我们自己的综艺本土化创作。从日常积累中找寻新世界的认知,感物起兴,研究受众所系,贮积感兴,在艺术发现和艺术创作之间磨合,搭建属于我们的综艺传播体系,最后呈现出中国的综艺艺术,只有这样,中国的综艺市场才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