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
2020-02-23杜连军
◎杜连军
学生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是每个学科都十分注重的一项关键能力和品质。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看,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涵盖了思辨读写各个方面,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等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内化的重要素养。本文就从问题处置与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两大角度来具体分析、探究如何对现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进。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产物,也是思维提升的前进动力。而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语文教学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思维进步的方向和路程,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便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个问题。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再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问题处置环节。而这是一个内化学科思想方法的过程。
学生思维发展是一个内隐的结果,而教师的教学活动则是一个外显的表现,我们要通过外显表现去判断内隐结果是否产生。而思维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在对外显表现进行观察测量之后,判断其是否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对思维本身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无论其影响是积极或消极,都能够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改进策略。
构成日常的语文教学内容有很多元素:包括对于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科问题的处置和这么处置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都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能揭示出问题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以及其影响;其次是对于一个问题需要系统的审视,要有一个大局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要把握整个问题处置过程中对促进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的全局观;最后是在课程教学层面和老师个人层面上,要重视对于课程设置和老师综合评价导向机制的重要性。
二、问题处置的过程与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处置一般有四个环节:一是教师课前备课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准备问题(包括讲解过程);二是上课时依照讲课进程提出问题;三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四是在学生完成问题之后对其进行讲解分析和总结。而这种问题处置方式也贯穿了一个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对其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而现如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了能够使新一代青年具有一个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目标只有在一个“允许打破常规、允许失败”的自由环境中才能够实现。在这个“自由”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局限于老师的想法,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胡思乱想、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对于老师给出的答案,既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质疑。只有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有机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以往的课堂上,民主参与度很低,学生自由提问的机会很少,一些奇思妙想也会被否决。面对教师的权威,学生从“被老师支配”变到“习惯支配”,习惯了去附和老师的言行。如此条件下,学生如何形成独立人格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处置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自己提出想法或有疑问是有价值的,并给予认可和鼓励。同时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肯定。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1.以课外阅读为平台提升阅读能力
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从小学语文就开始十分重视,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阅读才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内在的文学涵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文章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是需要借助课外阅读的一些平台进行阅读。尤其是在对一篇课文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这篇课文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趁着学生刚刚学习的热度和兴趣,鼓励学生去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了解更多的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去阅读《屈原列传》《项羽本纪》等等相关的课外书籍,通过课外阅读加强学生对更多历史故事进行了解。
2.以课堂内赏析为抓手,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也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掌握和培养的一项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赏析,感受每一篇文章的结构之美和情感之美。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发现有很多高中生可能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对一些文章中的美感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通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赏析,逐渐培养学生的课文学习中的审美情趣。而《荷塘月色》便是一篇充满文字魅力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耐心去品读它。通过“幽僻、袅娜、宛然”等等词语感受文章的美,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句子进行画面的联想,深刻感受到荷塘月色的景色。教师层层点拨,让学生在字词句段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思辨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还是体现在语文的写作训练上。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拘泥于格式和形式。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过程,但是也并不是说让学生毫无根据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合理的写作,适当发散自己的思维。古人在写作中就十分重视针砭时弊,能够通过写作一些文章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描述和评判。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中也应该“接地气”,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热点事件,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通过互联网、电视等渠道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新闻。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效的使用学生所了解到的一些社会热点,让学生针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写作,写作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提出多个角度,让学生学会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能够用文章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前段时间悲惨的公交车坠毁事件,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相撞之后,公交车坠入江中,最终导致13 人遇难,通过公安机关的调查发现,造成公交车坠毁的原因是司机与女乘客在公交车驾驶期间发生了争执,此次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重大议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事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教师在写作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事件展开自己的思考。学生的观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可以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分析乘客在公交车上的行为,以文明素质作为文章的核心讨论点,乘客因为错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而与司机进行争吵,要求司机强行停车,这是缺乏文明素养的现象。而从司机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将职业素养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不够称职,只顾着在争吵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才会导致公交车坠入江中。还有的同学会从公交车的其他乘客出发,面对公交车上的争吵,其他乘客却无动于衷,正是体现了社会的冷漠,最终才酿成了这一起悲剧。每个学生可以就针对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对文章进行自由的写作,让学生根据事件分析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以核心素质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同时要明白问题处置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带领学生去看问题,给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养成辩证批判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达到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