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对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
2020-02-23王红娣
◎王红娣
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首先要认识所有的字,这可以让他们的文学积累更深厚;其次,认识所有的字,学生需要知道作者通过这些文字表达了什么意思,这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从作者表达的意思中,体现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试问,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一部分的学习能像阅读这样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而语文素养,说到底是语文能力方方面面的体现。所以说,阅读和语文素养之间是有莫大联系的,阅读可以极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问题时能用语文素养来解决和实现自我提升。但是,就我国小学的阅读教学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功利性太强,均是为应试考试而存在,所以要实现阅读对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所讲的阅读方法不单单针对应试教育,还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素养综述
语文素养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文学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素养内涵很丰富。他是个人融入社会的基本修养,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国家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是试图在语文教学为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防止把人工具化,塑造魅力人格之间寻求平衡。总的来说,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丰富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对语文教学有指导性作用,重视语文知识可以让语文教学更理性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汉字形音义、句子语法和阅读方法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在平时阅读时所需要的语文知识。
(二)深厚的语言积累
语文教学是通过讲解一篇篇文章来进行的,每篇文章中都有语言材料,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语言积累。深厚的语言积累应该包括:常用词汇、一定量的古诗文、一定量的文学阅读。从一个人的写作和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语言积累的厚度。
(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语文技能是语文素养的外在体现。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掌握思考、组织和表达等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的见解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通常从一个人的语言对话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语言技能是怎样的[1]。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语文学习,就应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比如善于借鉴、懂得充分利用工具书等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可以说是和语文素养最密切相关的,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语文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位。让他们懂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懂得在遇到文化产物时如何欣赏。
(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可充分体现出他素养的高低。语文素养作为个人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也可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如何发表适当的言论。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尊重别人的看法,与人进行文明的沟通。
二、阅读教学对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语文素养的促进又从何体现,以下是具体阐述。
(一)认读能力
学生首先就要有足够的语文知识,认识足够的汉字,知道句子语法。这里所说的认读能力,并不止学生知道汉字的意思和拼法,还要知道汉字在文章中的具体意思。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就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文字积累,懂得基本的句子语义。而以上所说的,正是文学素养中所体现的丰富的语文知识[2]。
(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文章阅读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必定要求足够的理解力,不仅要求学生要读懂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但要透过这句话,理解这些句子构成的段落表达的总意思。学生阅读通常都局限在文章表面的理解,而忽略了深层次所表达的思想。要理解文章的本质意思,必定要求学生有深厚的语言积累,将以往在阅读别的文章时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这篇文章理解上。所以说,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正可以体现语言积累和语言知识。
(三)感受能力
这里所说的感受能力,是指学生要从文章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即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遇到此类问题:知道这篇文章表达的意思和表现主题,但就是无法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学生感受能力的问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要通过扎实的理解能力和大量的文章阅读来提升。而这些举措恰也能让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和学习习惯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诵记能力
首先来说朗诵能力,拥有较强的朗诵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语感好,在不断的文章诵读中,学生可以掌握思想表达的技巧,懂得规范的表达方式,这正可以锻炼语言技能。其次再说记忆能力,学生能将读过的文章记下来。这个记不是盲目的记,而是懂得欣赏这篇文章的妙处所在并且记忆。懂得如何欣赏作品的妙处,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审美和品位,这些正是学生文化素养的体现。学生记住阅读过文章的精彩内容,在与人的交流中便可拿来作为自己语言支撑,展现出自己高雅的言谈举止[3]。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四个能力,这四个能力与语文素养体现的六方面有莫大的联系,甚至有重合部分。认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促进作用;理解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积累和语文知识的体现;感受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诵读能力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言谈举止和语言积累有重要帮助。由此可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力等等,笔者在下面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并结合小学高年级的一些语文课本文章做了具体阐述。
(一)鼓励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汉字是学生进行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阅读来说,没有扎实的汉字积累基础何谈阅读训练。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汉字,积累汉字的关键时期。而学习汉字,锻炼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朗读。笔者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优美和丰富的情感。在不断的朗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语言技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至少留有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章朗读一遍的时间。其次,要求学生朗读精确,在朗读文章时做到不读错、不少字、节奏清晰正确。再次是注重实际效果,有些教师只选择几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朗读,这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教师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最后鼓励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背诵技巧,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轻松背诵[4]。
以《桂林山水》一文为例,笔者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文章的结构进行有重点的讲解。全文分为四段,最重要的是二三段。在学生读完整篇文章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读二三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和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比如再讲到第二自然段时,在领着学生诵读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作者通过哪些词语表达了桂林水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圈出。文章中用静清绿三个字直接描写了桂林水的特点,把桂林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教师可重点讲解这个用法,启发学生在写作时也可运用这个词语或利用这种写作方法。在对第二自然段讲解之后,教师就可指导学生背诵。教师先告诉学生第二自然段分为几个层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背诵。与此同时可以启发学生,在背诵别的内容时,也可先通过划分层次来使背诵更有逻辑性,降低难度。
(二)理解内容,加深阅读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才能把握作者写文章的意图,真正感受到主题和思想情感。在阅读文章时,是一个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再到感性认识的过程,首先读懂文章意思,这是感性理解;其次,通过这些感性理解概括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最后通过层次结构和对文章的分析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上升到思想共鸣层面。
就比如《灰雀》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句子好理解,都是对于灰雀这个事情写列宁和孩子之间简单的对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对话理解起来却不简单。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要引导学生从文章写作的背景出发,通过简单的句子深刻理解出背后的含义,体会作者深层次的思想。
(三)注重实际,拓展训练
小学阶段,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是很强,很多学习还是基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对周围人依赖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学习督促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学生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组织好学生学习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具体的流程,引领学生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拉近师生距离。就比如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文章的教学方案,引领学生学习阅读文章,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品读[5]。
教师要懂得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到了足够的语文知识、言语技巧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技能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强化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文能力更具有实践性。在带领学生品读文章时,教师可以找准切入点,在课堂上打造文章中所描写的情景,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出更多的感悟。
(四)传授方法,培养习惯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教学,即让学生在没有旁人带领下也能学习新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更要让学生知道,从哪些角度怎样理解文章,即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比如有些学生阅读过快,对文章进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而有些学生过于精读,阅读效率很低。教师就要教会学生精读和略读的结合。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一篇文章中快速找到重点内容,精读重点内容、略读次要内容,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优质阅读质量的重要保障。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结束语
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密切关系。虽然阅读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外在动态的体现。但他们之间有互相转换,也有相互体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语文素养不会太差。而语文素养高的人,阅读能力必定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学习阅读的开始阶段,正是培养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和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做好阅读训练,可为语文素养的培育提供扎实的基础。如果教师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不妨从语文素养的几个具体体现方面来着手,通过阅读来训练。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拙见,以上叙述如果有别的见解,还望广大读者能积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