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定位和职业素养
——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2020-02-23王倩

视听 2020年7期
关键词:危机媒介公众

□王倩

不同于误解性危机、事故性危机、受害性危机和灾害性危机,公共危机的本质属性在于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因而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有紧迫性、长期性和链条效应等特性。在公共危机传播链条上,政府、媒介、公众三大主体共同助力公共危机管理。其中,作为核心主体的媒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需要把握自身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定位和职业素养,与政府和公众相互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开始席卷我国,这一大型公共危机对我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次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同样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素养,在媒介层面促进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

一、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定位

(一)公共危机前的预警者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当危机出现迹象时,对其做出大范围传播就是媒介的一大功能——环境监测。媒介具有敏感性,因此当变动发生,媒介一定是较早察觉到并对其进行报道的主体。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警示公众、守望社会,是新闻传播的首要功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预警者的身份要求媒介充分遵循新闻定义的要求——真实性、时效性,促进公共危机预警信号及时向社会传播,实现预警。

在新冠肺炎患者被湖北省武汉市一家医院发现时,医院相关人员及时上报政府,政府发声,我国媒介对此进行及时、有效的传播,让这一公共危机的苗头为受众所关注。此次预警的真实与及时加快了公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速度,公众在获得信息后第一时间引起警觉,做好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

(二)公共危机中的沟通者

在公共危机中,媒介主要发挥中介作用,它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促进这两大主体的及时、有效沟通。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作为管理者,需要通过媒介及时将管理手段和要求传达给公众,以便公众在政府引导下做出合理反应与决策,公众也借助媒介表达自身的诉求和困难。在公共危机传播中保持社会各方信息畅通,是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基础。作为沟通者,媒介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速度和质量,以及社会基于这种沟通采取的行动。媒介的沟通作用正如我国新闻学者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所强调的:一切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采取恰当行动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及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媒介扮演好了沟通者的角色。在我国政府做出相关防范和应对举措的决策后,媒介第一时间传达。众多媒介采访政府相关决策者,为公众明晰疫情应对机制与进展。同时,媒介深入一线,了解最新的疫情基本情况、发展程度等重要的新闻信息,向社会传达。我国媒介成功沟通社会各方,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了“隔离在家”“不群聚”“戴口罩”等社会合意的形成。

(三)公共危机中的动员者

这一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依靠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公共危机爆发,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增加了公共危机管理的难度。媒介只担负沟通者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缓解社会恐慌,实现社会协调,动员社会合意转向社会合力。《人民日报》便是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一个很好的动员者。除了对新冠肺炎疫情基本进展的报道,它还发展了两个报道角度:一方面是将现在的抗疫结果与之前的抗疫结果相对比,表现我们的抗疫行动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传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各方为抗疫做出努力的社会形象。这两个角度综合反映,在这场大型社会公共危机中,社会各方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并已大有成效。这样的报道有助于更好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坚定信念、释放恐慌,积极参与抗疫。

(四)公共危机中的监督者

监督者的角色功能主要是舆论监督。媒介是社会公器、国家公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公共危机中,媒介应积极代表大众监督政府行为,谨防不作为、乱作为,促进政府更好地管理公共危机,服务大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媒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报道政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态度、举措,让公众对政府行为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对于一些不当言行,媒介也进行了监督报道,力争做好公共舆论发言人,促进政府工作更好地展开。

(五)公共危机后的形象塑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我国的新闻在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上是高度统一的。一场公共危机的成功应对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社会力量,这批社会力量是公共危机处理的重要贡献者,他们的贡献行为和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相一致。因此,在公共危机结束后,对这些社会形象的报道有助于为我国树立社会榜样,给大众提供学习的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

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等均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为社会协调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表现出来的优良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提倡的。我国媒介应对他们进行真实、及时、全面的报道,塑造社会代表形象,以模范的力量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六)公共危机后的反思者

一场公共危机的结束伴随着它带来的各方面的重要启示,我们需要把握这些启示,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我国媒介应扮演好公共危机后的反思者角色,对在每次社会公共危机中涌现出的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式的记录,向大众传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唯有在危机中反思,吸取过去的经验与教训,解决社会问题,社会系统才得以良性运转。

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禁食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启示都是我们需要深刻铭记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显现了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有待提升的地方,媒介应当在疫情结束后加以客观记录,进行报道、传播,引起社会的关注,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

二、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职业素养

(一)政治素养

上文提到,在我国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是统一的。正如王贵东在《新闻要讲政治》一文中所言:“新闻不等同于政治,但要讲政治。”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媒介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更应具有政治素养,将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促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应对公共危机。

具体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媒介应与国家保持一致,坚守政治立场。从新闻的采集到发布各个环节,都应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谨防国际上和国内的不良言论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产生恶劣影响,做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例如,在疫情期间美国污名化中国的事件中,我国媒介有力反击,发表了《污名化是危险的“政治病毒”》《海报海报,谁是天底下最会甩锅的人》等新闻,以示我国的坚定政治立场。

(二)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基本和核心素养。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要求媒介及从业者为公众服务并负责,坚持自律与他律。在公共危机中,由于危机的特殊属性,媒介必须以专业的态度竭尽所能地传播与之相关的信息,不偏不倚,让公众对情况的了解是客观、公正、真实且及时的,如此方能发挥媒介的前哨和社会协调作用。

疫情期间,我国的媒介积极发声,不失语、不乱语,力求以最客观的视角呈现新闻事实,这为我国处理此次公共危机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柱和传播支柱。

(三)知识素养

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客观、真实反映,新闻必然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只具有新闻知识是不够的,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均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媒介可以做出好新闻的前提。没有知识做前提和基础,新闻实践就是不专业的,同样也是没有重点的。在公共危机传播中,新闻知识与社会各类专业知识的兼顾是媒介做好新闻的重要保证。

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涉及医学领域,没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媒介就无法对此次疫情有一个专业的报道,或者在报道中无法呈现要点。因此,知识素养要求媒介广泛涉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危机传播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对我国媒介提出了特定要求。唯有扮演好公共危机前、公共危机中、公共危机后的六种角色,发挥相应的角色功能,另外兼顾职业素养,媒介方能在公共危机传播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核心主体作用,真正地做好社会公器。实践证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媒介的角色担当与职业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有力抗击疫情的一大武器。

猜你喜欢

危机媒介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书,最优雅的媒介
停电“危机”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