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医疗剧中“系列剧化”叙事探析

2020-02-23王哲

视听 2020年7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生医疗

□王哲

“医疗剧”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中国从1986年制作播出第一部医疗剧《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医疗剧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医患关系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心术》《产科医生》《长大》《青年医生》等剧的播出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医生形象再度成为社会焦点,特殊时期中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英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行业剧中重要的一种,医疗剧以其独特的叙事题材充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纵观我国医疗剧发展概况,在叙事上呈现出“系列剧化”的总体特点,但由于其区别于美国医疗剧采用连续剧的体裁,在人物设置、叙事结构、悬念设置等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不同。

一、人物的设置——连贯与独立的辩证统一

按体裁,电视剧可分为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系列剧、电视连续剧五类①。系列剧作为短篇电视剧与长篇连续剧中间的“过渡”,在人物设置上具有特殊性,可分为贯穿人物与阶段人物两类,其中贯穿人物贯穿全剧,性格特点相对立体;阶段人物分阶段出现,性格特点则相对扁平。我国医疗剧中对于人物的设置总体上保留了系列剧中的叙事原则,在连贯性与独立性方面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一)贯穿人物——医生

作为医疗剧中的主体,医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医生形象通常作为贯穿人物在剧中出现,他们身上往往呈现出职业素养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总体特点,但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完美无缺,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其性格发展呈现连贯性,通常情况体现出明显的“成长”。《青年医生》中,三位实习医生性格迥异,在急诊科实习的过程是他们精进自己医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全方位人格成长的过程。《外科风云》中的陆晨曦,医术精湛,性格耿直,乐观坚强,但缺乏经验,容易冲动,险些因此终结医生生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明确一位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人格魅力。

(二)阶段人物——患者与患者家属

在医疗剧中,患者与患者家属通常作为阶段人物出现,每集或每几集变换一个事件主体,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治愈或死亡后视为完成了其叙事任务。这类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对比较单一,作为医患关系中比较弱势的一方,他们身上普遍带有悲剧性色彩,展现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人物关系搭建的新变化

由于大部分国产医疗剧在体裁上是连续剧,其人物设置在总体上呈现“系列剧化”特点之余,也体现出一些变化。医生与患者在叙事上本身似乎是“对立”的,但在一些作品中赋予了人物“双重身份”,将其统一化。例如《急诊科医生》中的何建一,他既是医生,同时又由于第一集中决策失误造成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医生死亡,因此心理受到影响,关键时刻“手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是患者。《心术》中,外科大夫刘晨曦的女儿身患肾衰竭,急需寻找到肾源,他既是大夫又是患者家属。这种身份的双重统一展现使人物在立场变换的同时不断进行换位思考,为重新构建医患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在一些剧中,患者也不局限在阶段人物上。例如《急诊科医生》中,锥子从第一集被江晓琪救下到收养他暂住家中,再到最后送他去西藏上学,几乎贯穿全剧,这也体现出在叙事层面上的新变化。

二、结构的布局——双线并行

医疗题材电视剧天然地以医疗事件的展开作为叙事主体②。国产医疗剧的结构设置基本上为每几集出现一个医疗事件,在医疗事件发生、展开、解决的过程中,围绕参与事件的医生、病患、家属等主体,推进人物情感关系向前发展。事件线索与感情线索并行,有效保证叙事情节起伏连贯、叙事节奏张弛有度。

对于事件线索,与系列剧叙事方式类似,医疗事件彼此之间关系不大,各自相对独立。近几年,国产医疗剧不断向美剧学习,力求加快叙事节奏,保持紧张感,体现在情节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增加医疗事件的数量。在《青年医生》50集的篇幅中,洋洋洒洒地展现出52个急诊室案例,其中涉及到的医疗名词、操作手法、处置方式等专业项目需要创作者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体现出医疗剧作为行业剧的重要属性。

情感线索是构成连续剧的重要元素,国产医疗剧中,围绕医疗事件展开的情感线主要体现在医生与医生之间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叙事线索主要从“职业竞争关系”和“情感关系”两方面搭建。例如《急诊科医生》中,何建一、江晓琪、刘慧敏三人争夺科室主任;《青年医生》中,程俊、王博、欧阳雨露争夺住院总;《长大》中,仁华医院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原则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实习生们的体力、智力和精力。“爱情”是国产医疗剧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叙事元素,《心术》中的霍思邈与美小护、《急诊科医生》中的何建一与江晓琪、《产科医生》中的何晶与肖程,均在工作之余收获了美好的爱情。除了爱情之外,对于情感关系的搭建也会延续到其他方面,丰富人物的行为动机。例如《急诊科医生》中,江晓琪得知父母火灾死亡时养母曾在现场的事实,动摇了本来坚固的亲情,也影响到她和男友之间的感情。《心术》中,谷超华由于对医院制度的不满转而成为专打“医患纠纷”官司的律师,引发观众在制度与情感间该如何平衡的思考。但是对于情感元素的过多表现也成为目前国产医疗剧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前几年热播的《青年医生》就曾被指出是“披着医疗剧外壳的偶像剧”。

医患关系是医疗剧中最核心的关系,“医患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国产医疗剧试图在叙事中引发观众思考。《青年医生》中,大家为夏可欣举办婚礼的行为引发广泛讨论,医生在为患者看病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有过多的情感投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相信任该如何建立。在不断探讨医患关系的可能性中,着重传达职业理想、人生价值、医疗困境、人生善恶等多元化的问题,在叙事中诠释“生与死”“善与恶”“是与非”“爱与被爱”等作品主题。

三、叙事悬念的制造——情感悬念大于事件悬念

医疗事件虽作为国产医疗剧中的叙事主体,但在叙事过程中,由医疗事件本身带来的关注度略显不足。患者疾病是否可以康复、手术方案能否成功并不足以成为医疗剧中吸引观众观看的悬念,而从医疗事件中折射出来的人物情感走向往往占据更大篇幅。

在医疗剧中,情感悬念大于事件悬念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会喧宾夺主,使医疗剧失去行业剧最核心的要点,与其他题材杂糅在一起,缺乏专业性。多集叙事的连续剧体裁需要情感线索作为支撑,但要注意与全剧题材风格相符。《外科风云》中,庄恕身上背负的秘密成为全剧最大的悬念,这起发生在多年前的医疗事故藏匿着不为人知的真相和丑闻。在叙事过程中,无论庄恕的医术多么精湛,仁和医院内部几方势力如何争夺,这个秘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始终埋在剧中人物和观众心中,也为庄恕与陆晨曦之间的情感纠葛做了充分铺垫。

四、结语

国产医疗剧发展至今,凭借其题材的独特性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成为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在叙事策略上,其在整体“系列剧化”的叙事特色中融合了连续剧的叙事方法,对创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国产医疗剧在如何平衡“情感”与“专业”的关系、如何立足本土深耕中国社会现实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结合我国医疗环境与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国产医疗剧还需进一步发展,力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表达与叙事风格。

注释:

①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247.

②李娜.新世纪内地医疗题材电视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26.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生医疗
最美医生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