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深度阅读:如意金箍棒
2020-02-23
话说孙悟空于菩提老祖处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又于傲来国收了各种兵械给猴子猴孙受用,正喜间,忽然觉得自己手中的混世魔王的这口大刀不称意。此时,四老猴出谋划策,说是这东海龙宫兵器繁多。
一、来历与特性
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往东洋海底。见着龙王后,龙王倒也不吝啬,依次抬出了一把大捍刀、一捍九股叉、一柄画杆方天戟。话说这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这已经是龙宫里最重的兵器了。要说这金箍棒也是和孙悟空有缘分。“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深浅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交代了金箍棒的来源。有多重呢?孙悟空让拿出来看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孙悟空见到金光万道,接下来小说的描写极生动: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要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特性:1.二丈多长,斗来粗细。但是后来金箍棒跟随孙悟空时,不用时变作绣花针,藏在耳朵里,打斗时幌一幌,有碗来粗细。
2.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是一段乌铁。两头是金箍在“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中有验证:
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一个果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金箍棒的形象是符合小说的描写的。
3.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得了金箍棒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形容众猴拿不动,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句,“蜻蜓撼铁树”,顿时让人感受到它的沉重。接着又描写小猴子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它的重。“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
4.这宝贝如人意。在《西游记》中还有一宝也能随身而变,可大可心,唤做“如意佛宝”,“如意佛宝”是太上老君盛丹的葫芦,被金银二童子下界为怪时,带到凡间的,能大能小。金箍棒也是如人意,尤其与孙悟空心有灵犀。孙悟空自己说:
物各有主。……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们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掂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揌在耳朵里面藏下。(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又是侧面描写:“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骇然一词用得妙,骇然是惊惧的样子,既惊讶又恐惧,这一神态描写侧面烘托金箍棒如人意。
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金箍棒除了能变大变小以外,还能变多。
行者见了,满心欢喜,双手理棍,喝声叫:“变!”变的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变做三根金箍棒。(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这件武器可谓随心应手啊。为何到孙悟空手里就能随心应手呢?除了孙悟空自己所言:“物各有主。”还有一点选文阐明了“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可见金箍棒是“怀才不遇”的,遇见了孙悟空,就如同“千里马”遇“伯乐”,等来了大显神通的机会。
二、用途与威力
刚获得金箍棒时,就显现了金箍棒的威力。文中如是描写: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在得到金箍棒回到花果山后,给众猴炫耀金箍棒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可见金箍棒的威力: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揝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得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状 九幽十类尽除名)
首先,它长得高,而且作者把金箍棒当作巨人来写,又连用了五个比喻句正面刻画头、腰、眼、口、牙。接着侧面描写,写到满山的妖魔鬼怪的神态是“战兢兢魄散魂飞”,行动是“都来参贺”。
在闹地府时:
那猴王恼起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精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略举手,就打成了肉酱,细想“略”字正是表现了金箍棒威力大。东海龙王不也说:“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捉拿孙悟空时,巨灵神为先锋,看二人打斗: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扢扠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扢扠的一声”读作“gē chā”,意思有两个,一是象声词,二是参差不平的样子。这词一用,似乎听到斧子断裂时的声音,看到断裂处参差不齐的样子,形象逼真。巨灵神斧子断裂反衬金箍棒刚硬,巨灵神的败反衬孙悟空金箍棒的神威。
在二郎神与孙悟空打斗时情景,仍然不输分毫:
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先描写二郎神的动作: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并将这一动作比喻成华山顶上之峰,可见其威武,以此来正面衬托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孙悟空举着如意金箍棒像是昆仑顶上的擎天柱,由此可见金箍棒之高之固。又用马、流元帅和崩、芭二将的“战兢兢”和“虚怯怯”侧面烘托这场打斗的凶狠。
别人眼中的金箍棒是什么样的呢?是“哭丧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侧面烘托金箍棒威力无比。
八戒慌了道:“那个哭丧棒重,擦一擦儿皮塌,挽一挽儿筋伤,若打五下,就是死了!”(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二魔道:“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铁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我洞中不过有四五百兵,怎禁得他那一棒?”(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金箍棒不仅是武器,还是工具。
1.用来捣门。
走上前,摸了一摸,原来是铜汁灌的锁子。狠得他将金箍棒一捣,捣开门扇,里面却黑洞洞的。(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2.剖开山路。原著中多次提到,以金箍棒剖开山路。
3.钢锉。
他见面前无人,就弄神通:顺出棒来,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个纯钢的锉儿;扳过那颈项的圈子,三五锉,锉成两段;扳开锉口,脱将出来,拔了一要毫毛,叫变做一个假身,拴在那里,真身却幌一幌,变做个小妖,立在旁边。(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4.代替绳索。孙悟空将猪八戒骗到井边捞乌鸡国国王的尸体:
行者道:“你下去么?”八戒道:“正是要下去,只是没绳索。”……好大圣,把金箍棒拿出来,两头一扯,叫:“长!”足有七八丈长。教:“八戒,你抱着一头儿,把你放下井去。”……那呆子抱着铁棒,被行者轻轻提将起来,将他放下去。(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5.指挥号令。孙悟空在与虎力大仙斗法降雨时,指挥龙王等人降雨。
6.变作剃刀。孙悟空在与鹿力大仙斗法隔板猜物时,金箍棒变作剃刀,将小道童剃成了小和尚。
三、结语
《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在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的过程中,斩妖除魔,功劳巨大,它与孙悟空如影相随,二者已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