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连续性初中语文文本

随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问世,在连续性文本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许多非连续性文本。如何利用好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当今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及特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含义

在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其中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要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出有意义的信息”。[1]同时,在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强调学生要能“阅读相对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尽管课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这个名词有所提及,但并没有给出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明确定义。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

非连续性文本是文本的一种特殊类型。文本的实质是由各种意象、词语和语言为基本结构的编织符号,文本又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两种。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都非常常见。例如,在社会中我们的地图、保险单条款、衣服挂牌、药品说明书等。在校园中,我们的公告栏、海报、宣传画等都是以非连续性文本方式呈现的。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散落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比如:教材目录、索引、注释、旁批、阅读提示和综合性学习中的漫画、图表、片段性材料、文字拟写等。

非连续性文本相较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它的构成往往是由逻辑、语感不连续的各种段落层次组合而成。相对于连续性文本,各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组织性和连贯性是相对较弱的。这一特性也凸显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上地聚焦人们的关注点,提高阅读效率。

(二)非连续性文本特点

1.直观性和概括性。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体现在连续性文本是由具有叙事性或文学性的文字及符号组成,其最小单位是句子。而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呈现方式是以片段性文字、图表、漫画等,它的最小构成单位是数字。两者相比较,非连续性文本能以较少的篇幅和直观的图画来传达文本的含义,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此外,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更复杂,可由多个不同的文本进行组合,是多种信息高度概括的体现,所涵盖的信息量大。

2.生活化和实用性。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提出初中学生对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正是准确把握了互联网时代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价值。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图、图表、产品说明书等都是能够帮助我们较快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充分抓住机遇,培养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是我们当前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3.逻辑性和综合性。从内容上看,非连续性文本在不同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领域都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辅助呈现信息。从形式上看,非连续性文本多是以一段话、一幅图、一张表涵容复杂的信息,在这其中包含了严密的逻辑思维。正因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复杂多样,看似较为分散,其实质却是围绕一个主题或几个共同点展开。这就对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提出一定要求:要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发散思维。

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

(一)教材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忽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我们越来越重视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觉间对于语文的工具性渐渐有所忽略。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所占比重的失衡。在2011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多散落于教材中,并没有大量、专项的板块。同时,非连续性文本在中考中也频频出现,从考察的必要性和提高学生为现代化生活做准备的角度出发,都依赖教材设计出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轻视

从理论来看,教师对待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型文本的阅读形式,缺少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对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自身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阅读体系。从实践上看,由于教材中多以文学性、叙事性的连续性文本为载体,初中课文多是以诗歌、散文、议论文等为主,较少涉及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的匮乏,也使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有所轻视。此外,在中考中文学性文本的考察相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考察频率更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出现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以应试而教或不教的做法。

(三)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漠视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漠视的原因有二。第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往往是复合型的,为阐明一个主题,往往使用多个图、表及少量的文字。学生要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意义,需要理清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系、抓住关键信息、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在面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时往往伴随畏难情绪。第二,在初中阶段教师依然是学生心中的权威者,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轻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尽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非连续性文本的出现,比如:微博、微信的消息推送、药品说明书等,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良好习惯,导致这方面的阅读能力相对薄弱。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热点,教师要合理开发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努力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第一,课内教材资源的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比如:目录、插图、注释、阅读提示、旁批、综合性学习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注意充分考虑该篇课文文体特征、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后的思考探究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片段,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此外,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中往往含有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以“旁批”、“阅读提示”等为抓手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例如:在教学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旁批“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来指导学生学习多种角度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

第二,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来源,语文学习又要应用于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电器的产品说明书、衣服品牌上的标识、药品说明书、学校展板、宣传栏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资源。但是,教师在引入课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时因注意其内容和形式。内容上要符合学情,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因课标要求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不能仅停留于信息的提取。同时,教师要注意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组织和编排方式,注意各种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提高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水平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在这三者之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正确对待非连续性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以往的传统教材多重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新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视不够。如今,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具体运用策略上,教师应注意把握出示非连续性文本的时机。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明晰教学环节,随教学环节逐步推进,适时出示非连续性文本,为学生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师两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引用是教师试图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家史铁生不愿意好好儿活的原因,对作家的痛苦经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出示史铁生妹妹史岚,记载史铁生病痛情形的日记片段;第二次引用是出示史铁生文坛上成就的资料卡片,旨在证明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坚定要好好活儿的信念。两次使用非连续性文本,都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史铁生对于母亲那一份深切的怀念。

(三)培养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教材是最常见的课程资源而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引导学生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相互转化。

在作业布置和课前预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多元化的文本方式完成。在作业设置上,要求学生图文结合的完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课文结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结合思考探究第一题,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在以后不同的学习情境中灵活使用不同类型的文本,真正提高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连续性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