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教育推进的策略与实践

2020-02-23钟光声王利伟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室智慧课程

钟光声,王利伟

(福州大学 教务处,福州 福建 350116)

人类社会正由信息时代走向智慧时代,而以创新、创意、创造为核心特征的智慧时代要求当今教育重构为新时代的教育——智慧教育。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致力于智慧教育的推广工作。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技术,高校必须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实时进行策略与方式的调整,正确认识智慧教育才能做好智慧教育的改革。未来要想更好的推动高等智慧教育的工作,必须能正确解读智慧教育和正确认识智慧教育。

1 智慧教育定义

经过这几年研究与探讨,学术界对智慧教育的定义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智慧教育实际上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从智慧教育的范畴来说,智慧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是单纯的智慧教室,而是包含智慧校园、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课程、智慧管理、智慧资源、智慧平台等等的一个综合教育环境构成。”“从智慧教育的本质来说,它的本质是教育,它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

从各大高校实践经验来看,“智慧教育”定义落地到实践中则应该是涵盖“人才培养政策制定”“智慧教室建设”“智慧平台建设”“智慧课程建设”“智慧教学养成”等多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教改政策是保障,智慧教学环境是基础、教学管理是手段、教师队伍是核心,而学生培养是目的。”“教改政策”“智慧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这四要素可构成一个“智慧教育环”,每个要素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大的循环,最终达成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

2 高校智慧教育推进策略与现状

从近年来高校智慧教育的发展来看,智慧教育推广的层面和实践的深度关键取决于政策保障。一般来说,学校层面的决策决定了该所院校智慧教育推广高度与深度。一般高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隶属教务处或为独立部门,在政策制定上有天然优势。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十三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均提出对智慧教室、集成教学服务中心、MOOC/SPOOC课程建设等智慧教育的建设项目进行支持。智慧教育推广工作是得到学校大量政策支撑以及经费倾斜的。

2.1 以智慧教育定义四个要素的“教改政策”为例

近10年来,高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全面促进智慧教育落地教学。纵观这些政策,在课程建设推广中,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进行“网络课程培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工作。网络课程培育工作开展,可上溯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入。高校教务部门通过立项、评优、培训、职称、绩效加分等手段,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实现课程培育。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MOOC课程开始发展。某高校在试点“混合教学课程群建设模式”的同时,鼓励各院系、课程组以学科群课程建设模式进行教改探索,建设课程数近千门,推动并完成200多门网络课程立项及结题,为课程培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以MOOC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优质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网络课程培育”工作,线上课程建设产生了一大批优质课程。为鼓励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与示范,各高校以MOOC建设为抓手,通过重点立项等途径,推出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将这批优质课程上线“爱课程”“好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共享开放的教学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第三步,推广精品课程,实现跨校选修,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人才培养,部分地区成立高校教学课程联盟,并积极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开放共享和学分互认工作,以“跨界协同、打造精品、建用并举,促进教改”为原则,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相关规定。高校充分利用新建的直播互动教室、智慧教室,积极引入校内外精品课程,实现跨校选修,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每年有来自全国数十万名学生能够完成跨校修读,并获得学分。

“三步走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课程改革压力大,优质课程资源缺乏、多校区教学难等问题。

2.2 从“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来看

“智慧教学环境”应与现代化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当下热点的教育建设项目如“智慧教室”“未来学习中心”就是“智慧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保障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高校专业型远程直播互动教室、翻转课堂智慧教室、云桌面专业实验室、计算机数字语言实验室、云网络智慧语言实验室等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从硬件上保障智慧教育得到有力推动[1]。

2.3 教学管理手段的智能化

智慧教育推广另一侧重点是“教学管理手段”的智能化。2018年4月,国家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我们要提高教育治理水平[2]。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思维类型观转变,脱离工业时代,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应用深化教育。信息化2.0政策的提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校智慧系统的集成步伐。

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应用早期,因规划不全、经费不足等不可控因素,很多高校往往存在多平台、多系统并存,很难做到融合集成,给管理人员、师生、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困扰,智慧管理反而变成一个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开始进行系统集成工作,各类平台、系统与整体平台对接,以期打通平台壁垒,以智慧教学为例,主要是实现智慧平台、智慧教室、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构建高度融合的教学管理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改革现代化。

2.4 教师队伍培养

在智慧教育推进工作中,高校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教改政策的制定,不是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也不是教学管理手段智能化的提升,而是教师队伍的热情度极低。在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后,有一部分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中自主表达的兴趣不高,甚至拒绝,普遍认为增加工作量,还不如从事科研的效益高,尤其是部分资深的老教师。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教师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充分理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才能够成为智慧教育推进的核心力量,教师是关键、是核心。

为了推进教师队伍适应智慧时代的需求,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期能达到以点带面,分阶段逐层推广,保障智慧教育主张在校内形成主流。主要的做法可分为:

①以点带面,竖立榜样作用。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切入点,积极动员有丰富智慧教育经验的教师发挥导师作用。一是通过这些老师开展相关讲座和培训工作,鼓励对智慧教育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参与智慧课程实践;二是对一些课题组、教研组负有更多教育工作责任的教师进行带动及参与到智慧教育模式改革中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②积极介入教师岗前培训,宣讲相关政策措施以及智慧教育对个人教学工作带来的好处,加强教师的智慧教育认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其能适应智慧教育时代所需求教师人才。

③促进教学工作坊建设。邀请相关专家研讨交流,开展智慧教学竞赛,为智慧教育理念推广提供空间与场所,让教师在交流与实践中形成智慧的教学理念,体验到智慧教学工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3 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思考

目前国内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既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更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可以遵循。各学校发展定位的不同也决定着对教学环境需求的差异,因此应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避免被技术“绑架”,宽口径,重实用,建设、使用、探索、改进同时进行,为教学提供一个开放、高效、互动的智能化体验环境。

①是否是按需建设。自提出智慧校园建设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部分院校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与架构并不是完全了解,出现只求建设有“数量”和有“质量”的盲目跟风现象,因为与学校的定位不一,软配置跟不上硬件,最终沦落成坐冷板凳的会议教室或参观教室。盲目建设的结果只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3]。

②是否是集成建设。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必须是有规划系统进行。在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时,大多数学校将建设智慧校园的核心与重点放在技术与硬件层面上,在硬件设备上不惜重金投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单独拎出来,都是好工程,凑到一起又乱七八糟,不是出现硬件的配备远远超过智慧校园建设实际的需求,就是建设结果不能应用。目前,一些授课软件对课堂的记录与初步的数据统计,只是机械的记录,并不能达到学习分析的标准。如何打通各个系统,相互支撑,有效利用大数据,提高办事效率,为高质量的教育提供分析参考数据,是智慧教学环境的初衷之一。

③是否有软件的支持。教师是智慧教育的主要使用者,教师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直接决定了智慧教育推广和使用效果。所以,适应智慧时代的教师是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软件。高校有没有对教师开展相应的智慧教育培训,有多少教师会使用智慧教室这些都是高校在智慧教育建设前必须考虑的。此外,没有在线课程的支撑,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授好课。在线课程“引进来,走出去”是智慧教学的中心软件。

4 结语

智慧教育作为新生的概念,从理念的普及到实际的操作践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推进中,除了很多细节问题处理不够到位,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些甚至是严重性的,尚待解决。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学校的师资实力不一样,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定制一套从教育者角度出发行之有效,达到因材施教目的的解决方案,才是智慧时代智慧教育发展的初心与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教室智慧课程
“313”教室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