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诗歌鉴赏教学

2020-02-23丁毅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利用微微课诗歌

◎丁毅明

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下,教学课堂也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走去。微课作为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融合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优化中也能够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除了将微课视为一种能够展现更精炼知识内容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教师在利用微课时也应当充分结合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以及诗歌鉴赏教学的实际要求来巧妙结合微课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鉴赏相关的知识。

一、微课辅助预习,高效导入课堂

对于学生而言,预习环节能够帮助他们初步认识诗歌,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浅层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课上更有目的性、更高效的进行听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预习环节的效率并不高。有的学生不重视预习环节,预习作业“形同虚设”;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预习过程“手足无措”。针对这一点,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好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走近诗歌、初步思考的预习题目,再利用微课这一方便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课前播放微课,跟随微课一起进行高效的预习。

例如,在《锦瑟》一诗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微课的录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无题》与《夜雨寄北》这两首曾经学过的诗歌,回想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谁、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基调、作者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从而引出我们预习的主题:《锦瑟》。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李商隐的有关事迹,帮助学生奠定好解读《锦瑟》时的背景基础。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锦瑟》一诗名为“锦瑟”,那它是不是一首咏物诗呢?从而引导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并了解诗歌大意。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题:阅读诗歌的时候想一想,其中应用到了哪些典故?借助书籍等工具查一查。

在这样的预习微课中,学生们就能够更有方法、更高效的开展预习工作。同时,微课声图并茂的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也为今后正式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的维持带来帮助。

二、微课中添趣味,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身心素养都在迅速发展的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个性以及看待事物的想法,如果课堂教学乏味、模式单一,许多学生都会因为提不起兴趣而在语文课堂上选择发呆或是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诗歌鉴赏课堂上,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无外乎一句一句、一字一词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分析情感,学生因兴趣缺乏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便更为显著。因此,在优化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视频表现力强大的这一优势,将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通过微课融合到语文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蜀相》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搜集好诸葛亮、杜甫生平相关的视频,并将其剪辑成一个微课视频,以便于课堂上的播放。视频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三国演义》切入,引导学生回忆书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人物是谁,而后再开始播放诸葛亮生平相关的视频。在学生们都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所吸引、所感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蜀相》一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杜甫的诗歌,结合刚才了解到的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来思考杜甫诗中所写的这位“蜀相”是谁,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将两名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有兴趣与热情,获得思维的活跃。

在微课视频的帮助下,课堂氛围得到了营造,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诗歌的思考中来,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尝试着探索诗歌内涵,从而提升了诗歌欣赏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微课中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巧妙转换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提升教学的效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程中,许多诗歌的分析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基础、共情能力,只有使自己真正身临其境般换位思考,才能够读出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生活经验都较为不足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一些诗歌时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学生们问教师:“为什么诗人写这句话就要表达这样的感情呢?”“为什么我读不出这样的感情呢?”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理解诗歌、解读诗歌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来丰富教学方法,探索更加高效且富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加深学生感悟的深度,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素养。

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设身处地”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田园情境。首先,利用微课播放一些田园风光的照片或视频,而后,再播放一首田园主题相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乐开展教学。音乐中,教师可以用比较闲适的语调先为学生们朗读一遍诗歌,以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在音乐的帮助下逐渐走入诗歌的意境。在接下来分句讲解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展现山、鸟、林、鱼、池、榆、柳、桃、李等田园景色的照片,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人所描绘的美妙世界,身临其境般地进行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陶渊明所想要表达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自由而又独立的精神品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形式也在不断得到丰富,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更加新奇、高效的微课内容展现形式来为学生理解诗歌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素养。

四、微课翻转课堂,体现素养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重视,以学生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翻转课堂”这一形式也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为了培养更加适应新时代、更能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才,教师也应当关注到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将教育目标从原本简单的知识教学提升到素养培养的高度。因此,优化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也应当具备培养学生素养的意识,将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巧妙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两种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帮助下掌握诗歌鉴赏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书愤》一诗时,由于这首诗理解起来难度不高,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也学习过许多爱国主义诗歌,所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围绕这一诗歌来进行翻转课堂。首先,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分好小组,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准备、微课的录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作者简介、诗歌分析、感情解读、对比其他爱国主义诗歌。在准备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更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也能获得搜集整理资料、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探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对诗歌这一文化载体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得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

可见,微课这一形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时的效率,也可以巧妙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来帮助学生获得包括诗歌素养在内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值得教师加以充分的关注与利用。

五、微课辅助复习,知识掌握更牢

诗歌鉴赏相关题目中题型都比较固定,虽然教师常常会对一些比较常见的题目以及答题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但是这些“干货”毕竟是从教师处“接收”来的,许多时候学生们只是当时理解了,回过头来自己再做新的题目时又常常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再加上诗歌鉴赏对于答题者的理解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许多时候简单地套用模板是不够的,还需要答题者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不断地重复相同题型的讲解又是不现实的。那么,该怎样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干货”的认识,提升学生灵活应用“干货”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形式来录制诗歌鉴赏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将几个知识模块分别录制成几个不同主题的视频,下发给学生,当学生们对其中某一部分知识印象模糊、或是又产生疑惑时,就可以通过反复收看微课来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诗歌鉴赏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微课教学的优势,推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优化。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活动的角度切入,为学生的诗歌预习提供更多指导;从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的角度切入,促进学生诗歌鉴赏兴趣的激发;从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切入,降低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认识;从翻转课堂的角度切入,结合微课来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课后复习的角度切入,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复习材料,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利用微微课诗歌
诗歌不除外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