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教法探析
——“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策略
2020-02-23刘义珍
◎刘义珍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整体的语文素养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指出,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145 万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的学生,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提高整体的语文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我们想要在教学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能力的话,可以从单元整合和主题阅读两个方面去深入挖掘,这两个词的意思就是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从新的方法入手,让传统的方法得到改变,学生不去孤立地去看待每一篇课文课本,而是整合整个语文课本,接下来我们从四个方面去进行整体的分析。
一、第一课:课前预习
课程的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预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理解老师课堂上的知识点和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是看学生自己能否去读书。课前预习是一个扎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上课前进行了预习的话,不仅仅可以提高整体的听课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仅是针对语文教学来说,针对其它科目也是同样有效的,课前预习对于任何一个科目都非常重要。“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把预习放在了一个第一个环节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初中的学生,在预习之前,我们可以提出六个渐进的要求,首先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整篇文章,进行文章通读,然后是要排除一些自己不认识的字,并且去查字典了解,其次是要明白整篇文章讲了什么,哪里读懂了,哪里不懂,针对不懂的内容可以跟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补充。这个预习的环节并不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独自的完成整个课本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对于教师也可以做出一些要求,倒是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读一部分文章内容,其实就是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去针对于阅读这篇文章的学生做出一个点评,就是让学生听出其中的一些易错字和读错了的字,并且进行纠正。如果是人物描写篇的文章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读文章之后,针对这个文章所描写的人物进行一个评析。这样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对于整篇文章做出了充足的预习,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就只需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而不只是单纯的去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兴趣去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第二课:课堂讨论和解惑
初中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可能还不是非常的充分,所以在课堂上是离不开教师的解惑环节,其实语文的授课跟数学的教学是一样的,针对数学的解题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的让学生去了解这个步骤是如何来的,针对语文同样也是如此,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进行肢解,让整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逐一去进行分析和解惑。针对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学生的自主讨论环节,由于教师跟学生的关注点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认为的重难点和学生认为的重难点是有出入的,所以这就需要有一个反馈的环节,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针对于自己不会的部分去询问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内部消化,也可以进行一个问题的整合,在后期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让教师进行解答。在进行问题反馈之后,我们就可以严格进行“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这一方面,首先我们从学生的疑问开始入手,教师开始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只去解决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他说感悟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就形成了一个思想上的碰撞,其实我们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学会自己阅读,还要去发现别人的阅读方法,这一个讨论的思想碰撞环节,就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他人的阅读方法和理解问题不同的角度[1]。其实,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这一环节,就是要鼓励学生去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使是会犯错,也不要害怕让学生能够勇敢的去表达自己。其次是教师进行总结,问题总结的环节主要就是去抓住“题眼”,找到“词眼”,然后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迁移性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联想法,让学生进行前后的联想和联系区域进行整个的题目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和分析。这样,这个整体的结构环节就是找典型的问题,抓住整个题目的题眼,让学生能够问得精,讨论出重点,回答的简明扼要。
三、第三课:主题阅读
每一篇文章都是要进行反复的阅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叶圣陶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读书要读的越多越好”。这段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的话,就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要去觉得一篇文章很枯燥乏味,每一次的阅读都会让学生发现不同的问题,理解出不同的感受,相对于语文的阅读,仅靠课堂上的设施,五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外也会有一些阅读的时间。语文的教材,每个单元只包括了四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读的文章太少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课外延伸,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足,方法不当。对一些文章,很多学生都是不太愿意去读的,他们喜欢阅读的是一些小说和有趣的文章。一些有内涵的文章,很多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就是注重的是课内外阅读的一个有机结合,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书目的话,就会出现一些盲目选择以及选择不当的问题,所以这里非常强调教师去推荐文章,首先倒是可以推荐一组与这一单元的主题紧密相扣的文章,但学生在课堂上导读,这样在课堂上进行海量的阅读,也可以延伸到课外,但是课堂的45 分钟是远远不足让学生去阅读另一篇文章,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精简的去介绍这一篇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去了解这篇文章,并且产生兴趣。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个阅读角,把一些类似的书籍搬到班级图书角上,这就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图书,让学生在课间以及课外的其它时间可以去借书阅读[2]。主题阅读这一环节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课外的拓展,课堂上的信息和课外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语文课本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有更多的阅读兴趣。
四、第四课: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的环节是离不开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才能进行一个课外交流[3]。课外交流其实可以利用课前的十分钟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我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去阅读一篇文章,然后轮流在课堂上进行自己的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书籍的介绍、作者的介绍以及自己的感悟。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定期的举办一些好书推荐会和朗诵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推荐一些自己认为很有趣的文章,并且找出推荐的理由,让学生在这些读书活动中去更好展现自我,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能够让学生在更多人面前去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个环节不仅仅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也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能力。
“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进步点,可以更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成为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开辟语文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