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框架:起、承、转、合
2020-02-23甘义锋李玉生
◎甘义锋 李玉生
小说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中学小说阅读教学主要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多数是将三者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和实施的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打破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相割裂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它有着不平常的构思、曲折动人的情节,而上一堂好课也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尤其是小说这种文体,情节结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基本上就是“起承转合”,所以,优化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也要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课堂交响乐的序曲,讲究“未成曲调先有情”,要善于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中,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期待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承”既是课堂的铺垫环节,又是课堂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既要满足学生在导入环节调动起来的阅读兴趣与期待,又不能完全使学生实现目的而停止学习,因此,“承”的环节要在学生思维和情感稍微动起来的时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紧扣文本获得细致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更高的阅读期待,如同汽车刚刚进入高速公路的引桥开始提速一般,又如同太极推手中的蓄势环节;“转”的环节则是整堂课最高潮最精华的部分,肩负着引领学生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如同蓄势后的发力要稳、准、狠,因此此环节应创设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情”的境,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的体验文本情感,把握小说内涵;而“合”的环节看似目标基本达成已无意义,但作为收尾部分,其实必不可少,如若匆匆而过,似有虎头蛇尾之感,此环节既是对学生情感高潮的收束,又是对学生所激发起来的阅读期待的满足的体验,更是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升华,力求激发起学生课后阅读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起承转合”只是一个教学结构的设想,如何与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实施联系起来呢?以梁晓声的小说《慈母情深》为例,他用真挚而生动的感情告诉我们一位平凡女性的伟大母爱,笔者以“激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思路,设计“起承转合”的情境教学结构。
一、小说阅读的情境引入——起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课前播放视频《跪羊图》,目的是用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教学伊始,教师利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伴奏,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隐藏在心里的母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然后再向学生发问:“你们的母亲爱你们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最后用“慈母情深”的“深”字作为解题的引子,通过齐读课题体会“深”字,回想对自己母亲的感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深”字,让学生要有“看课题,抓文眼”这种学习语文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慈母情深“深”几许,将学生引入情境,初步领会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对母爱情深的思考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小说阅读的情感体验——承
接下来,通过个别读、齐读、转换形式读,教师引读、以梁晓声的身份读等方式,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想象画面,读中细细品味,读中理解感悟,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突出重点这个环节要“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感情朗读体验“我”失书时的内心情感,体会“嚎啕大哭”等词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我”当时的心情,母爱从洞悉孩子的情感开始,孩子的一切细微的情感都逃不过母亲的心,此环节为唤起学生体验“慈母情深”作第一次铺垫。紧接着细读理解葛列高利的“桀骜不驯”,通过换位和联想的方式体验母亲为自己被拒绝、被冷笑的感受,为学生体验“慈母情深”作第二次铺垫。接着进行情感朗读,体会“我”当时的难过与内疚,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深切感受,为学生体验“慈母情深”作第三次铺垫。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对母亲的理解、内疚之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涟漪,但这还不是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本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只是课堂情感体验高潮的前奏,是虎扑前的蓄势。
三、小说阅读的情感升华——转
此环节在前三次铺垫充分体验母亲为“我”而受委屈的基础上,峰回路转,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寻找母亲在面对粗鲁、拒绝和冷笑时,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要回小人书的,品读语句,学生体会到母亲爱儿子、坚定、执着的信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同葛列高利抗争,她付出的是自己的尊严,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进而体会只有对儿子深深的爱才能使一位母亲这样做,到此学生对慈母情深的体验达到高潮,为满足学生正义感和维护母亲尊严的缺失性需求,又进一步体会了母爱感天动地的力量——感动了那位桀骜不驯的格里高利,他把我的小人书都还给我。并且叫了一辆车把我们送回去,他送回去的不仅是书,更是母亲的尊严!至此环节,本节课教学重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母爱的体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再转向情感体验的更深处,补充阅读梁晓声《慈母和我的书》中片段,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在了解年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补充阅读材料,仿佛走进母亲工作的恶劣环境和艰辛的劳动场景,而“我”的小人书就是母亲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赚的钱买来的,通过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学生那种情感激荡无以言表,我将此处称为情境中的情境创设,情感高潮中的情感体验。此环节的两“转”从情感体验的高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学生的内心的情感波涛可谓是汹涌澎湃,至此,情境教学的效果得以凸显,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重点。
四、小说阅读的情感延续——合
情境的创设要有开有合,情感的激发要有放有收。在学生内心情感最为波澜壮阔的时候,播放《懂你》音乐伴奏,创设音乐情境,在舒缓动人的音乐情境中,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抒写慈母情深,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学生在晶莹的泪光中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书写出对母亲的最真挚的爱。此环节将课内所学向课外延伸,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关注母爱,关心母亲,深化情感体验,不失为为本情境创设的有益补充、对情感激发后的及时收束,如同暴风雨后万丈狂澜归于平静,波光粼粼的海面下却积蓄起对母爱的无限眷念。
最后,创设师生互动情境,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师生共唱《母亲》,结束全课,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沉浸在情境中不忍离去……
从以上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基本课堂结构——起承转合的课例设计可以看出,该课堂结构恰好与小说文体的情节结构相吻合,同时又使情境教学理清了思路: 情境导入——情境铺垫——情感体验——深入感悟,当然,这种课堂结构并不是唯结构论,它实际上是教师对小说文本深度体验基础上的对情境教学课堂的顶层设计,为学生体验情感从初步激发,到逐层铺垫,再到高潮体验,最后回归平静的完整有序的过程做好准备,符合人的情感发展的规律。因此,小说阅读情境教学以起承转合作为基本课堂结构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