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2-23张红伟任淑敏
郭 莹 田 原 张 伟 张红伟 任淑敏
(济宁医学院图书馆 济宁 272067)
1 引言
数字人文是高效计算和人文交流相融合的一种模拟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推理途径和本体化约束,通过对传统人文研究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可以实现二者有效结合,是当前跨学科合作背景下的主要研究方向。医学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数字人文改革过程中为推进跨学科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国内跨学科合作研究起步较晚,学科文化存在隔阂、学术地位差距过大等问题阻碍了医学高校图书馆领域数字人文的可持续发展。
2 跨学科合作与医学图书馆数字人文
2.1 跨学科合作价值
随着学术研究发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特点。目前科研合作已不再局限于学术界内部,研究者与企业合作方式涌现,为跨学科合作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尤其在生物和医药等领域较常见[1]。对于企业而言,跨学科合作可提供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或项目,有利于开拓企业发展前景;对于学生而言,可促进其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有利于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对于高校而言,可获取更多资金渠道,增加经费。跨学科合作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和学术价值[2]。
2.2 医学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必要性
国外数字人文已发展60余年且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数字人文起步较晚,2016年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数字人文作为一种致力于文化信息资源和科研数据全面处理和整合的研究方式,在促进学术沟通的基础上提升文化信息资源的公众影响力,符合图书馆工作发展需要,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3],二者可在数字化、资源导航、技术咨询以及版权管理等方面合作。数字人文在医学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开发成为图书馆领域研究主要问题。图书馆在数据储存和文本挖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良好科研环境和服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4];同时数字人文研究和应用可为图书馆内学术团体的建立提供全新机遇。
3 存在的问题
3.1 学科文化存在隔阂
学科认同是跨学科合作基础。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医学高校图书馆内应用更加广泛,改变传统图书馆模式下人文价值取向。从图书馆管理来看,图书馆员更加依赖信息技术,通过对数字工具和相关技能学习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科领域知识交叉。受学科文化影响,人文研究者较难深入了解医学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未意识到图书馆可提供具有科研信息链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服务。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数字人文建设方面研究[5],实现数字人文的跨学科合作尚面临挑战。
3.2 学术地位差距较大
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项目中拥有一定话语权,但其学术地位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提供基于传统服务的学术支持服务且未引起重视,无法实现与现代高校学术交流机制的融合。相较于其他学者,图书馆员知识体系较为单一,在目前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中其通常仅提供初级支持服务,地位较低,影响医学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跨学科工作开展。
3.3 组织结构存在冲突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关键。医学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字人文等跨学科合作时必须依赖成熟的项目规划和技术开发等,且项目环节需在跨学科合作理念基础上进行设计,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沟通,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6]。数字人文中心建设以高校现有组织结构为基础,且项目组成员具有临时性,受传统单一组织结构影响,数字人文项目缺乏有效责任配置体系及统一规划,不利于实施开展。
3.4 缺乏专业项目管理人员
人文研究学者在数字人文中心占据主要地位,而图书馆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占比较低。人文研究学者普遍较缺乏管理经验、项目管理理念,导致数字人文项目设计和安排不合理问题,影响项目进度。目前大部分医学高校图书馆未设立数字人文岗位,在开设数字人文项目后采用临时抽调技术人员的方式提供服务[7];少数设置数字人文人员岗位但员工配备数量不足,图书馆资源调动等权限和能力均受限制,不利于数字人文项目开展。
4 发展建议
4.1 打造良好制度环境
建立良好、成熟的制度环境是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跨学科合作的基础保障。首先,医学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明确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跨学科合作的数字人文战略规划,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基础设施,使数字人文发展目标与图书馆发展战略保持一致[8]。例如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图书馆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提出相关学术发展战略,对2020年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确保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计划与学校整体数字环境相符,为数字人文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其次,加强对现有预算制度和自主体系改革,通过构建与数字人文项目相关的资助体系实现项目扶持、鼓励项目开展。最后,构建相关评估体系,通过引入不同类型评估标准,提高现有数字人文项目水平。此外明确数字人文项目员工聘任和晋升渠道,提高图书馆员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积极性。
4.2 建立有效管理计划
图书馆员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筛选和管理经验,对于数字人文项目监管具有一定优势。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该优势,建立基于跨学科合作的项目管理计划。数字人文跨学科合作管理计划可分为4个主要阶段: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和评估。项目启动阶段,图书馆和人文学者在跨学科合作基础上达成共同发展目标,提出相应数字人文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计划可行性。项目规划阶段,拟定数字人文项目具体范围,对相关专题资源和现状进行搜集和评估,对所需要资源进行估算并制定项目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应对突发情况[9]。项目评估阶段,完成项目报告,针对项目结果进行分享、评估和反馈。
4.3 构建完善新型组织结构
通过对图书馆数字人文跨学科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可知,组织结构不完善是影响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完善现有组织结构,构建与项目相匹配的新型结构模式,推进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创新。可打造专业化数字人文小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自行决定招聘或吸纳相关领域学科专家,成立专业化跨学科合作团队,在双向领导作用下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有效投入人力、财力等资源,例如纽约大学图书馆设计实施4级数字基础设施模式,有效实现对资源合理分配;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组建人文数字小组、人文数字实验室并形成数字画廊专业团队,开发出较多数字人文项目。医学高校图书馆应重新定义图书馆员基本职责,要求数字人文小组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馆员,通过馆员与学科专家合作发现并解决相关学术问题,推动项目由创意向成果转换。
4.4 实施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是图书馆与数字人文有效融合的关键所在。数字人文作为一种跨学科合作模式,与图书馆不仅要在宏观上相互促进,还应在微观上相互融合。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导向构建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体系。医学高校图书馆应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图书馆实际情况的数字人文模式,实现资源有效重组、整合和优化,以创新和知识生产为动力,推进医学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可建立线上或线下专业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发布和共享相关数据。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良好沟通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邀请数字人文相关领域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深入探讨某一主题并展开充分交流;通过微信建立数字人文社交网络群交流经验和想法以推进项目研究。
4.5 提供稳定人才保障
为积极应对数字人文学科快速发展要求,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吸纳更多数字人文学科管理人员,为项目开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可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方式吸纳人才。一方面,在内部可对现有馆员进行数据素养综合培训,包括数字人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编程、文本分析等数字网络技术,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人文资源的数字化问题[10]。例如哥伦比亚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拥有丰富设备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人员可提供基础支持及个人参考咨询、成果产生以及专题讨论等多项服务,当医学图书馆相关人才无法满足需求时,通过与其他图书馆或院系联系进行专业培训或邀请专家协助。另一方面,外部招聘人员应满足医学高校图书馆岗位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数字存储经验以及展示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能力等。例如英国约克大学和美国布朗大学在进行图书馆员招聘时对其知识水平、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数字人文馆员岗位的设置将进一步反映医学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空间及其在数字人文跨学科合作领域下的发展前景。
4.6 营造数字人文环境
在空间资源建设方面,应进行空间再造、开辟数字人文工作室。新型医学高校图书馆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术研究,还应支持教学研究,同时为学生从事与数字项目相关的课程设计、项目创新等其他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此外应结合当地地域人文开展文化环境建设,如在医学高校设立人文教育专区。
5 结语
数字人文是跨学科合作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医学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学科文化存在隔阂、参与人员学术地位存在差异以及组织结构存在冲突等困境。对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实现对现有组织结构的完善、创建新型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以及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等途径,重新对医学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角色进行定位,推进跨学科合作环境下数字人文在医学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