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剪辑
2020-02-23陶大勇
陶大勇
赤峰市元宝山区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 赤峰市 024076
在纪录片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剪辑是关键的环节。前期拍摄的素材众多而杂乱,剪辑就是把前期拍摄的内容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电影电视剧通常是按照脚本进行剪辑,在剪辑过程中难以发挥更多的主动性,而纪录片的剪辑不同,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剪辑需要反复调整素材、灵活运用艺术手段,能否将作品要传达的观念和思想、要体现的情感和节奏展现出来,都取决于后期的剪辑。
一、剪辑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编导的剪辑意识
纪录片剪辑是要根据所拍摄的内容,找到镜头之间的组接点,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剪辑工作不仅仅是属于后期制作环节,其贯穿于纪录片创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前期的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纪录片的编导都要有剪辑意识。在前期,编导就要对故事的大体走向有所预测,根据自己的设想与预测去拍摄自己想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剪辑在编导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不仅仅能提高拍摄效率,还能提高所拍摄素材的质量,一些“故事化”的镜头以及精彩瞬间往往是后期进行剪辑的灵感来源,在剪辑过程中才会发现前期拍摄过程中准确预测分析的重要性。如果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镜头,那么在后期剪辑工作中即使拥有高超的剪辑技术,也是难以弥补的。巧妙的剪辑是建立在前期充足的、高质量的素材基础之上的。
(二)素材的观看及记录
电视剧及电影在拍摄中有预先设定好的脚本,因此,前期拍摄计划性很强。而纪录片不同,纪录片的素材量通常很大,要从大量的素材中寻找到有趣味性、感染力的镜头,就需要编导和剪辑师在后期仔细认真的对每一个场景和镜头进行审看、权衡。在观看到那些能触动心灵、体现主旨、引发深思的镜头时应及时的记录下来。比如某一个人说了什么话很有感染力,引发观众共鸣,并能充分体现片子主旨,对于这句话怎么用,是作为同期声出现还是作为解说词出现更好就需要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好的想法往往稍纵即逝。在浩如烟海的素材中及时的文字梳理和记录是抓住有价值的镜头及场景的关键。
二、纪录片的剪辑技巧
(一)镜头组接剪辑
镜头与镜头之间要想流畅、自然、连贯,就要找准组接剪辑点,镜头剪辑点需要精心选择,一般包含动作剪辑点、情绪剪辑点、节奏剪辑点,如动作剪辑点就需要根据纪录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将镜头进行切分,截掉不必要的动作,缩短篇幅,使叙事更加简洁明了。
镜头的组接要有连贯性,这主要取决于镜头内容,要在内容中寻找到连贯因素。匹配景别、变换角度、缓冲处理、转场剪辑都是镜头组接的技巧。
匹配景别。一些镜头会在运动的过程变换景别,如由远景推到近景甚至特写,但是这种景别的变化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观看感受。
变换角度。如果镜头只有远近的变化难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现,如侧面、正面、背面,就能增添视觉上的新鲜感,让观众对人物的整体形象、故事的背景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
缓冲处理。镜头与镜头在组接过程中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避免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跳跃感,在镜头剪辑中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也就是说,动态镜头与动态镜头组接,静态镜头与静态镜头组接,一般这样的组接只需要考虑镜头叙事的连贯性、完整性,但是在遇到动态镜头与静态镜头组接的时候就要进行缓冲处理。当动态镜头过渡到静态镜头时,要在动作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找到动态镜头的“落幅”,然后与静态镜头组接;当静态镜头过渡到动态镜头时,要找到动态镜头的“起幅”,将二者进行组接,以保证镜头组接自然舒适。
转场剪辑。在纪录片的剪辑中,如果地点、时间、事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要进行很好的衔接,这就要进行转场,转场也有一定的技巧,如通过解说词转场、字幕转场、音乐转场等,帮助画面自然过渡,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介绍完一种美食或食材,需要介绍另外一种美食或食材的时候就经常利用解说词进行转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镜头的组接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的联系出发寻找剪辑点,在剪辑的时候要注意位置、方向、视线的匹配。一个人物在近景中是在一个建筑物的左边,那么切换到远景画面时也要在建筑物的左边,否则就破坏了空间统一性,使观众产生疑虑。方向上的匹配也是如此,一个人从家里出发到邮局,是从画面的左边到右边,回家的时候就应该是从右边到左边,镜头呈现一个明显的参照物,观众便能明白。无论是特写、近景、远景都不会产生混乱。这是纪录片保证叙述连贯,让观众视觉舒适的原则。
(二)注重声画结合
声音是纪录片除了画面以外又一重要的叙事及表意途径。纪录片的声音一般包括人物同期声、环境同期声、音乐、解说词等。不同的声音在剪辑时有不同的技巧。以人物同期声为例,对人物进行采访时可能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但是在剪辑的时候要选取最有价值、最为精彩的部分,最终剪辑到纪录片中的只有短短几分钟,甚至几句话,否则采访过于冗长会减慢纪录片的节奏,降低观众的观看兴趣。为了避免人物同期声和镜头画面同时切换给观众带来的突兀感,可以采取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的方式。声音先于画面,就会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引发观众的好奇心;画面先于声音,就可以缓慢的将观众带入下一个场景,给观众一个适应期。以音乐的剪辑为例,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难以替代,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作品,音乐是烘托氛围、表达主旨、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所选的音乐的总基调要与纪录片的总基调相匹配,纪录片《故宫》在拍摄雄伟壮观的宫殿时,配上高亢的音乐、急促的鼓点,将帝王之都的威严、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剪辑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只是纪录片的辅助性元素,要在特别需要强调或者渲染气氛的时候使用,也就是要进行间断性剪辑,避免通篇使用,过犹不及。在过渡阶段,音乐应该长于相应段落,也就是在组接的过程中,音乐在上一个段落末尾开始,在下一个段落开始以后再结束,与段落同时结束或开始都会影响叙事的连贯性。
(三)注意节奏的把握
从纪录片的节奏角度考虑,就要注重纪录片在长短镜头的剪辑上张弛有度,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如上面提到的在人物采访中要选取最为精彩的部分,否则过于冗长,就会减缓纪录片的节奏,带来呆板枯燥之感。为了记录一段完整的事件,摄像师一般会根据被拍摄者的动作,进行推拉摇移,形成一个长镜头,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如果剪辑师不知道长镜头的功能,就会将其进行剪辑。而优秀的剪辑师能发现长镜头中蕴含的丰富的戏剧性,对其进行保留,有时候这种长镜头会成为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长镜头中通常还会包含一些精彩的瞬间,也就是最为触动心灵的细节。有时候,前期所拍摄的素材运动较为缓慢,难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在后期剪辑中就可以通过加快画面运动速度来提升纪录片节奏。相反,有些精彩瞬间,可以采用减缓画面运动速度的特效处理方式,如一些回放画面采用慢动作,提升作品的可看性。
电视剧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增添作品的戏剧性,而纪录片只能从生活中寻找戏剧性,生活中的戏剧性场面少之又少。一味的“平铺直叙”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纪录片应充分利用素材进行多角度的剪辑,利用快节奏的画面提升视觉冲击力,增添悬念感。
纪录片虽然拍摄的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环境,但是作为一种影视艺术作品,纪录片也应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艺术性,以带给观众审美愉悦。纪录片的剪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决定着纪录片最终的呈现效果,好的纪录片是创作者在反复的修改、不断的完善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