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基于宾阳县新桥镇的视角
2020-02-23梁小玲
梁小玲
一、宾阳县新桥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践尝试
新桥镇位于宾阳县西部,16个行政委,137个自然村,农业人口8.5万人,是宾阳县人口第二大镇。80年代初至20世纪末,新桥镇是宾阳县的手工业重镇,也是经济强镇,主要有鞭炮、皮革、造纸三大产业,老百姓安居乐业,群众富足,农民务工足不出镇。但由于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因素,2013年以来新桥镇皮革、鞭炮、造纸等三大产业退出市场,大量群众失业,群众收入失去来源,部门群众生活陷入贫困。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新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10户,贫困人口5871人,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0%,全县48个贫困村中,新桥镇占3个。如何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重振新桥镇经济,是新桥镇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为了实现产业转型,给农村经济重新造血,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新桥镇在充分利用政策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践上,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
(一)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创建新型农村产业园
新桥镇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推倒老村老屋,突破发展用地瓶颈,大胆整合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划归村集体所有,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建设新型农村产业园,通过引进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功打造了大罗村小五金创业园、朱村钟表工业园、陆村彩印纸业包装制品产业园等三个新型农村产业园。目前大罗村小五金创业园、朱村钟表工业园已引进企业入驻,正式投产;陆村彩印纸业包装制品产业园进入了施工收尾阶段,预计下半年投产。由于各村的具体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资源禀赋的条件不同,因此这三个村的集体经济以新型农村产业园为主要形式,衍生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
1.公司+企业+农户”模式
2015年大罗村成立信和五金公司后,规划建设大罗五金创业园,将村集体143亩老宅基地收回集体,统一规划为小五金生产集中区、环保设施集中排放处理区、小五金产品展销和产品研发区等四大功能区,采取“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整合全村五金产业,由公司统一调配、管理、采购营销,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全村农机农具修定达30家,产值达8000万元/年;外贸工业品企业达15家,产值达1.2亿元/年;铁艺家具企业达8家,产值达6000万元/年。仅2018年,园区企业年生产总值达10亿元,创利3亿元,解决了4000多人就业,不但全村群众受益,还带动了周边村群众共同致富。
2.“党支部+土地租赁+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
致富路上,只争朝夕。在大罗等村级产业园如火如荼建设之际,朱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统一思想,抓住东部产业向西转移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土地租赁+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整村推进,2018年9月自发改造“空心村”,平整出26亩空地,马上吸引了广东佛山钟表企业前来洽谈,双方签订了投资协议。2019年4月产业园已开始试产,计划招工150名,年产值2000万元。2020年年底该企业将引进7家钟表产业链合作企业入驻,提供村民就业500人,届时将带动家庭作坊附件加工40多户。
3.“村集体+产业园+公司+创业农户+股权”的发展模式
随着大罗村和朱村的示范效应,陆村村民排除万难拆迁整合土地,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腾出发展用地,其中群众自愿借资、捐款80多万元投入园区建设,产业园以“村集体+产业园+公司+创业农户+股权”模式合作运营,由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与村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经营,生产不同规格的彩色和普通包装用箱。通过创新筹措资本方式,引领农民变股民,村民以5000元/股的股金入股公司,变成真正的创业者,和企业共担风险。园区建设计划投资1600万元,占地60多亩,分三期建设。目前产业园正在施工收尾阶段,第一期工程将在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二)入股农业龙头公司,合作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
2016年新桥镇甘村通过竞争立项获得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270万元,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入股宾阳县百益柑橘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果种植的技术指导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建设洗果选果场,带动本村水果种植业的发展。目前沃柑产业化种植2000多亩,种果、洗果等工种返聘务工农民和贫困户共600多人,洗果按30元/件计务工报酬,旺季洗果时农户每天最低收入都能达到80元—200元之间。甘村的集体经济模式带动农民年劳务就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实现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2018年新桥镇大仙村委以27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入股宾阳县祥岭养殖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引领贫困户产业化养殖肉牛,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8万元。其中村委从1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8万元奖补贫困户代养带胎母牛,贫困户代养一头带胎母牛奖补2千元,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推动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实现了村集体创收,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三)引入能人合作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17年新桥镇马村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50万元,利用产业转型后的鞭炮厂房建设肉鸽养殖场,引入肉鸽养殖技术,能人投资合作经营肉鸽养殖场,以“合作社+技术能人+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该村推广肉鸽产业化养殖,带领贫困户产业养殖致富,实现产业转型。
(四)注资龙头公司,实现集体收入
2018年新桥镇9个非贫困村利用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20万元,统一注资新桥镇一家经营情况较好的明星企业获取公司经营固定分红,合约期结束以还本的方式实现村集体收入,同时也支持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宾阳县新桥镇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新桥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索,但在推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瓶颈。农民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决心,却伴有缺乏奖金、项目、资源、技术的苦衷;村级集体经济急需壮大发展,也存在组织领导乏力、主体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忧愁。
(一)组织领导乏力
2016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之一,为了申请项目扶持资金,新桥镇当年就成立了扶持发展村级集体工作领导小组,但并没有列入政府工作议程,缺乏具体的发展工作方案,人员落实不到位,职责不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培育发展的载体,工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2016年新桥镇申报3个项目,均由发起企业自主编制工作方案,政府和村委业主都没有充分参与和调查研究,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发展思路不明确,发展可行性不高,造成2016年获批复的甘村项目迟迟不能实施,直到2018年1月才完成全部投资进入运转状态;2016年获批复的大罗五金创业园项目因缺乏有效指导,造成目前欠债300多万元,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主体发展意识不强
各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体,存在发展思路不清,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的现象,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创业精神和发展积极性。新桥镇三个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都是在上级指令性要求下被动建设起来的,造成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甚至运转困难。
(三)发展后劲不足
因新桥镇乃至整个广西在过去全部实行分田到户,造成行政村集体资源资产匮乏,加上扶持资金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19年9个非贫困村均没有发展的项目和经济实体,为了完成集体经济收入任务,由政府主导将20万扶持资金集体注资到乡镇企业主体以实现村集体创收,变成了纯粹的借贷获利行为。
三、几点启示
村级集体经济是否能壮大发展,将会影响脱贫攻坚的实效性、持续性。从当前宾阳县新桥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践路径及面临的困境来看,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保障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组织领导机制。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组织领导机制涉及到县、镇、村三级组织机构,其核心环节是必须由专职人员担负主责,负责具体事项,如统筹规划、制定措施、项目规划、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集体经济实施等工作的全部环节。特别是在项目落地实施前,乡镇要派出专职工作小组指导各村编制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提高编制实施方案的质量,在项目建设选址、资金预算以及风险控制的可行性和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更需要组织机构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实施的可操控性。
(二)以党建为引领激发群众主体发展意识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是主体,是受益者更是执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但是要激发群众主体发展意识必须要以党建为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你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生活在乡亲们中间,生产在乡亲们中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你们的工作很关键。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这些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当前群众有自我改变的强烈愿望,基层党组织有党的好政策,“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当支部善于把群众的愿望和党的好政策结合起来,它就能点燃群众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望,成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与自我脱贫的强烈互动,进而达到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状态。
(三)培育集体经济新载体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的必由之路
从新桥镇的大罗、朱村、陆村成功打造新型农村产业园经验看,新型农村产业园发展模式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复制性强,符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能够解决群众就近就业以及农村发展难的问题。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东部发达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如企业租金涨价、人工成本高、劳务提供有限、厂房污水处理麻烦等诸多问题,为农村发展新型农村产业园带来了新机遇,群众自发整合“空心村”,将闲置土地、废弃资产变成可利用资源,建成产业园,企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将厂房整体搬迁至农村产业园,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工厂招工难的问题。新型农村产业园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产业链的辐射下,让农民变股民,让有能力、有冒险创业精神的农民变成新的创业主体,这将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新型农村产业园发展模式对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巩固脱贫成效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