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目标导向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

2020-02-22张咏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儿习作目标

张咏梅

2018年9月,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行,我们抽到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课《我的心儿怦怦跳》。备赛研讨过程中,从精准的目标研发、有效的活动设计、一以贯之的评价跟进三个维度,探索以目标为导向,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这节课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本文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阐释统编本教材视域下这种课堂教学理念及操作要领。

一、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

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味着不知道“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意味着难以把握“教什么”“怎么教”的方向。

1.明确教材规定的目标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体系,用好统编本教材,要从整体着眼,整体涵盖、统领部分,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需要教师有自觉的系统思维能力,站在课程的高度理解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研读教参是获得正确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参教学目标的制订源自三个角度的整体考量:对课标的回应,对教材助学系统的转化,对学情的把握。这是编写团队智慧的结晶,是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和保底要求,不能随便更改。研读教参,就是正确理解编写意图,定位每个教学内容独有的教学价值。

《我的心儿怦怦跳》一课,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为:1.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

如何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参规定的目标,还需要深入的教材研读。我们分两步完成,首先是读懂统编本教材常规习作呈现的方式,将本次习作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接着将本次习作训练放到教材整体习作体系里纵横勾连,并调研学情,找到重点目标。

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呈现方式颇具匠心,通常都采取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分三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在情境中引出话题,唤起写作动机;第二部分针对训练重点提示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明确表述写作任务。读懂教材,不仅要读懂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要读懂三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教材主旨,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我们这样理解教材:

《我的心儿怦怦跳》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是列举“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第一次当众讲事情”等学生生活经历,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关注内心感受,选择写作素材。

二是出现 “惊喜”“害怕”“紧张”“激动”等情绪,引导学生明白“在事情的经过里有我们独特的感受”。

三是提供了词句资源包,暗含了表达感受的不同角度,比如,心里的想法和身体的感受。泡泡语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累生动的语言材料,并运用到本次习作中。

通过这样的解读,有了对本单元教材的初步把握,还需要退到教材整体的高度将本次习作的教学价值准确定位。接下来,我们做了进一步分析:

统编本教材注重习作教学的序列性。《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在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尝试写出自己感受的基础上的发展。在统编本教材中,讲清事情经过从三年级开始训练,一是通过观察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作文》),二是借助关联词把过程和变化写清楚(第四单元《我做了一次小实验》),三是从几个方面把一个事物写清楚(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本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训练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把与事情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第六单元习作写“记一次游戏”,第一次要求写出当时的心情,最好能反映当时的感受。单元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都有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训练了运用动词来写出心情。这些前置课文、习作的学习训练,为完成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叙事中写出感受是本次习作的目标之一。

可以看到,只有在理解单元整体、年级整体、年段整体、全套教材整体的基础上,才能梳理出本次习作任务的教学目标“在叙事中写出感受”。这还不够,通过学情调研与分析,才能进一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

本次习作现场课执教的班级所用教材是人教课标本教材,人教版教材对中段学生的习作要求与统编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但对写一件事同样进行了多次训练。学生通过三年级的习作练习,已基本掌握了把一件事情的内容写清楚的表达方法。但是我们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进入四年级不到一个学期,所以本次教学仍有一定挑战性。通过调查发现,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写事中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把感受写清楚,成为本次习作教学课的重点。

2.制订可操作化的课时目标

这是最具挑战的任务,本质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精准的学科知识,就习作课而言,就是精准的写作核心知识。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清楚,当这样的目标没法变成课堂上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教学便会流于表面。

产生这样的知识有两个路径,一是从理论中来,二是从实践经验中来。孙绍振在《审美、审丑与审智》一书中说“汉语‘事情的构词就揭示了在汉人的原始思维中,事中有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抒情常常渗透在叙事,包括静态的描述式叙事之中,情事交融”。正是“情事交融”四个字构成了对“选一件令你心兒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这句话的学理支撑,情不离事,感受要在事情的经过中去感受,感受让事情的经过更精彩,于是,“借助心跳图,一边讲清事情的经过,一边讲出当时的感受”这条教学目标便产生了。

继续读孙绍振,“情是一种黑暗的感知,情之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要借助感知,才能传达,所以叫感动”,这种感动会有怎样具体的表现呢?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学经验,“想法多了”“身体变了……”这样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便产生了。

3.站在儿童立场描述目标

统编本教材强调了语文要素以后出现了概念满天飞、“贴标签”式的教学。 如何纠偏,我们明确提出了“心中有概念,口中无术语,手上有方法”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的叙写开始就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描述要学生看得懂,做得到。本课的前两条目标分别描述为: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心儿怦怦跳”的事儿,通过绘制“心跳图”做到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讲出当时的感受。

能聚焦“心儿怦怦跳”的时刻,停下来,多写几句,从“想法多了、身体变了……”等多个角度,借助资源包和自己积累的词语把感受写清楚。

4.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前两条目标很清晰地回应了怎样写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写呢?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具体到本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聚焦心儿怦怦跳的那个时刻,就是借由文字静观自己,认识自己。紧张害怕的同学可能因为写作释放了当时的不良情绪而变得更加勇敢;激动高兴的同学再次回到特定的时刻,会发现一个值得自豪的自己;借助同学间的分享与交流可以增进彼此更深的认同与了解。这才是写作对于人的终极意义。第三条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教学回到育人处归一:

在讲述与写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至此,三条可操作的课时目标全部开发完毕。读懂教参,调研学情是前提,保证方向正确;从学理和经验出发研发可操作可检测的核心目标是关键,保证方法落地;回到育人处归一是教学的价值取向,保证立德树人不是空话。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用好统编本教材,陈先云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语文的训练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基于这样的理念,语文学习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我们总结出三条:设置问题情境,对标设计学习活动,重视学习工具开发。

1.设置问题情境

能充分唤起学习动机,赋予学习过程以意义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以本次习作为例,首先要唤起的是学生对情绪的感知与体验,进入到对曾经有过的情绪的回忆中。课前的热身活动有二,一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坐过山车为话题,以教师的情绪变化带动学生参与,二是将这样一个独特的体验借助《头脑特工队》的一分钟小视频引出喜怒哀乐等多个情绪小伙伴,将看似虚无的情绪具象化,给学生在课堂上释放各种情绪提供了一个安全亲切的时空。

2.对标设计学习活动

只有对标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本课两条目标,与之对应的就是两个主要的学习活动。一是讲清事情,讲出感受 ,找到心跳一刻;二是聚焦心跳,建构方法,写清内心感受。

第一个活动设计了三个推进步骤:请一个学生上台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勾画出一个形象的心跳图,这是以典型引路,教给学生情事交融讲清一件事的方法;二是每个学生用这种方法完成自己的心跳图,并借助图示尝试讲清一件事;三是每个学生都找到跳得最厉害的那一刻并标示出来。

第二个活动针对核心目标,需要更充分地展开,分为四个推进步骤:一是学生试写心儿怦怦跳的片段;二是给出三阶两文的评价标准,引导每个学生自评试写片段的等级;三是在组织学生讨论建构如何在感受写清楚的方法之后用微课将核心知识进行整理,清楚明了地展示修改习作的方法;四是每个学生自主修改并交流分享,既自评也互评。

纵观整个课堂,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参与,方法应学生需要而产生,通过师生建构得出,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教学过程。

3.重视学习工具开发

从传统的问答式或者对话式课堂教学走到活动化设计,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功课,就是学习工具的开发,这是我们不习惯和不擅长的。工具开发的出发点仍然是教学目标,功能指向如何保证人人参与。

第一个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就是心跳图。配套第二个活动四个步骤的工具分别有四:第一,约有200个格子的写作纸;第二,提供自评标准的阶梯图,其核心是一阶和三阶两篇范文,范文内容与目标高度呼应,凸显“想法多了”“身体变了”这两个核心评价要素;第三,微课,以“我怎么才能得到三颗心呢”为任务导向集中展示核心方法;第四,附在写作纸后面的评价三步骤,一读二勾三评。

三、嵌入一以贯之的评价

教学评一致意味着评价的全程嵌入,无评价不教学。这样的教学跟我们业已形成的备课上课习惯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需要基于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基于目标收集课堂信息组织教学语言。

1.基于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这是备课时就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甚至应该先于活动设计,也就是需要将目标转化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变成教师可以实时收集的信息,教学的推进将依赖于这个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习作课最难解决的是对学生习作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1~3名学生的习作通过展示平台做公开指导,指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习作样本抽取是否典型及教师指导是否到位。在设计《我的心儿怦怦跳》一课时,我们一直想突破的难点是如何针对核心目标做到人人都明确了评价标准并参与了评价的全过程。为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嵌入了四次评价任务。

一是在学生自主完成第一次习作后给出了三阶两例文,让学生自己比对标准为自己的习作判定等级,并用手势反馈。这次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标准是是否有“想法多了”“身体变了”等具体描写。二是学生二次修改以后再让学生自我评价,还用手势反馈,评价主体依然是学生自己。三是同桌交换习作,勾出习作中是否有相应的具体描写并评出等级,评价主体是同学。四是推荐并展评习作,这次是全体同学和教师一起作为评价主体。

这是针对本课核心目标设计的评价任务,按照这样的理念,每一条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设计,也就是教学评有效融合,评价全程嵌入,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从教过到学会。

2.基于目标收集课堂信息组织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是教学现场最重要的主导,我们常常把这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中,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向,课堂上临时生发的万千信息,如何取舍,需要教师克服思维惯性及个人喜好,时时以目标为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有了这个标准,杂乱的信息就有了取舍尺度,教学就能呈现出清晰的层次。以本课例的结语为例,每一句都指向了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边写事情一边写感受。还在心儿怦怦跳的时刻停下来,用上“想得多了”“身体变了”把感受寫清楚了。大家看,在整件事情的过程中,心儿怦怦跳的时刻可不止一个哦。我们也可以像今天这样,停下来,多写几句,把感受写清楚。这样整件事就会更精彩,我们的记忆就会留存得更久远。好,让我们拿起心情卡,记住这一个个心儿怦怦跳的时刻,回去后还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像今天这样,记录点滴感受,聆听彼此心跳,分享彼此成长。

以目标为导向,把目标贯穿于教—学—评这个完整的过程,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是使用统编本教材的有益探索,我们还需要开发更多不同类型的课例予以丰富和完善。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科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心儿习作目标
鹧鸪天·无题
贾人渡河
习作展示
我的心儿在高原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