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策略在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的运用

2020-02-22邹臻杜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嘴巴

邹臻 杜娟

一、联想策略的定义

联想是语文阅读策略里辅助内容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结合文本特性与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经历,是创新、创作、学习的源泉,有效的联想能力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综观国内多个学者的观点,联想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库存,由当前所读的文本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以往感知、接触到的类似生活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阅读材料,进一步展开深入阅读。(周步新《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

二、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构建联想策略的意义

1.基于种子课程在童本阅读课程框架中的作用

童本阅读是我们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提出的课程理念,包括种子课程、营养课程、生长课程三大圈层结构。种子课程以语文教材为例定点扎根,营养课程借层级阅读丰富拓展,生长课程创研学情境迁移实践。种子课程是童本阅读的第一层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以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为点,据点探究,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联想策略是种子课程中播下的一颗种子,引导儿童在阅读中感知、激发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运用不同的联想策略进行语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相关信息产生联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解读文本含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基于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即儿童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的基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应用能力的基本素养。阅读能力不是阅读素养的全部,但国内外公认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

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构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统编本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阅读单元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构建联想策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让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其成为培养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一颗种子。

3.基于联想策略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联想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在课标中多次被提及。联想策略在不同学段的实施中各有侧重。第一学段侧重在阅读中了解并学习简单的联想策略,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插图,联系文本内容,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解文本含义;第二学段侧重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等多种方法,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侧重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多种联想策略理解阅读重点,突破阅读难点。

三、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如何构建联想策略

教学中,教师聚焦联想策略,在种子单元中选定种子课文,在种子课文中选择联想依据,设计有思维含量的联想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联想策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理解文本。

1.紧扣年段目标,构建分层级的联想序列

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其中,低年级主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展开想象帮助阅读理解,教师以插图为教学载体,给出具体的引导和组织,找到文本学习的切入点。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想、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感知文本整体内容。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鉴赏文本语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角色诵读、对比阅读、成果展示中形成崭新的阅读认知。高年级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运用多种联想策略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结合具体文本,选择适宜的联想依据

联想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情境。

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如《日月潭》,通过观察插图和结合生活经验了解“隐隐约约、群山环绕”等词语的意思。

对于相同或相似句式排列组合的课文,可以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如《比尾巴》,根据一问一答的句式展开联想,模仿课文句式说话。

对于有深刻寓意或含有深刻语意的课文,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如《坐井观天》,可以展开想象,在朗读中体会青蛙和小鸟说话的语气,初步理解寓意;又如《珍珠鸟》,可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神话或童话类课文,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复述课文内容,如《女娲补天》《巨人的花园》,可以在交流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学习把故事简要地讲给别人听。

對于文体形式较特殊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推想行文特点,如《桥》,可推想短句的作用,体会其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知道微型小说的一些特点。

对于一些有鲜明写作特点的名家名篇,可引导学生在紧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或拓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运用类似联想策略,想象小女孩三次擦亮火柴后看到的情景,读出小女孩对温饱、亲情的无比向往;又如《穷人》,可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写后与同学交流。

3.搭设下位支架,明晰可视化思维过程

把联想策略落实到阅读教学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学习,搭设合适的下位支架,能让学生的学习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让联想这一较为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小学低年级,引导学生运用联想,需借助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时将文章与插图进行对比,获得有关的情节依据,更好地帮助读文,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在教学《妈妈睡了》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联想,体会妈妈的“温柔”。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出示插图,启发学生联想,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很“温柔”?学生结合插图,抓关键词句“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走进妈妈的内心。

课文的结构一般遵循着起承转合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或追溯课文描写内容的原因,或将其继续演化,或针对结尾进行续写。追根溯源,多方联想,如《月光曲》一课,引导学生从对话、从皮鞋匠“看”到的等多方面去联想,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思维的活跃性,不断建构,以期碰撞出更完整、更丰满、更具创造性的情境或内容。

4.利用多媒体等资源,拓宽联想广度

周步新主編的《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说中获得的信息能够记忆的约占25%。如果同时调动听觉、视觉,就能接受信息的65%。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不是凭空的,需要有所依托,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难以理解,需要借助图片或视频,调动视觉、听觉,更直观地加深理解。小学生视野有局限,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一些视觉上不曾见到过的事物,或者对平时少见的事物记忆并不深刻,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出示学生未曾见过的事物,或触发学生的认知,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教学《观潮》,教师相机引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的理解,又能让学生通过接近联想策略说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教学《爬山虎的脚》,先默读课文,关注爬山虎的脚的一系列动态,想象其变化过程,再出示爬山虎及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感知。

5.链接课外实践,挖掘联想深度

(1)知行合一,重视社会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与鲜活的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的见闻才能得以充实和丰富。因此,学生应在学校学习之余广泛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艺、体育等),充实见闻,丰富阅历。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其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围绕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精心设计寒暑假阅读作业纸,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实践,让身体和心灵同时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精心设计“阅读存折”,做有痕迹、有思考的阅读……

(2)以点带面,拓展群文阅读。

教师的教学,应以统编本教材的联想策略单元的课文为点,铺展更多可应用联想策略阅读的文本为面。我们学校在每个学段都会选编适宜的群文阅读教材,教师执教阅读,与学生共同经历“习得—迁移—运用”的过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后,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教学《女娲补天》一课后,推荐阅读金子美玲的诗《向着明亮那方》,使学生感受主人公执着向上的品质。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嘴巴
为什么牛的嘴巴总是嚼个不停
只有嘴巴想睡觉
总想去舔小嘴巴
总想去舔小嘴巴
小嘴巴,我想对你说
“贴嘴巴”游戏
为什么嘴巴会干裂起皮?
“逃跑”的嘴巴
我是“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