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22张丽君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张丽君

摘  要:高职是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基地,承担了实践人才培养重任。计算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焦点,各大高校均已经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批量专业人才。但与此同时,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过剩、结构失衡、实践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高职学校在探究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从市场人才供需出发,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率。故此,本文将分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计算机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a)-0183-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training grou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my country, and has undertaken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As the focu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my country, all major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computer majors to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soci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computing talents, such as excessive talent, unbalanced structure, poor practicality and other issue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need to start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market talents and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when exploring computer-based talent training models, so as to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needs and problem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propose an effec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rain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s; Applied talents

互聯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推动了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我国高校尊重社会人才需求,积极开设计算机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计算机人才[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计算机专业发展至今,出现了人才结构性饱和问题,限制了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向社会后,依然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就业率。由此可见,探究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1  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1.1 技术型人才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包括软件设计、程序编写等多项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求[2]。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不得不加紧技术培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为人才多样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高质量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可行性条件。

1.2 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作为新型专业,有着明显的专业特征,教学内容与社会最新技术内容接轨,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编写程序、软件设计、模型构建等多种专业需求。如果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容易被社会所淘汰。高职院校必须从社会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1.3 实践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十分宽广,涉及教育、企业、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能够完成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技术资源以及计算机教学等多项内容,并在技术岗与非技术岗从事相关工作。从理论上而言,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几率应该最高,但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却面临着就业困难的现状。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虽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许多学生不具备专业实践能力,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最终被社会岗位所淘汰。

2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2.1 就业困难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状,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存在就业难题,究其原因与专业盲目扩张有直接关系。计算机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极大,各个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人才定位培养较为模糊,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学生之间的专业结构知识大同小异,致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

2.2 结构失衡

从客观角度分析,各行各业都受到计算机影响,均有计算机专业就业可能性,但对于专业需求侧重点却有所不同。IT行业需要计算机学生具备数据结构知识、编程能力、系统操作能力;教育行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行政、事业单位则需要学生具备系统维护与开发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日后就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导致部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人数过量,但高精端计算机技术型人才却不足,从而引发人才结构性失衡[3]。

2.3 内容滞后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最容易“过时”的一个专业,行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每天都有新信息技术产生[4]。但与之相比,计算机教材、教师知识储备相对滞后,导致教学内容落后,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与市场需求相差较大,增大了学生日后就业难度。

2.4 方法滞后

计算机专业具备明显的专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采用一般专业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方法滞后现象,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师专业水平滞后,无法满足新型人才培养需求;(2)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无法为创新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基础;(3)教学实践性差,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导致教学方法改革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状态。

3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也是指具有行业适用性的专业人才,是技术、创新、实践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应该正视人才培养需求,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构建新型人才模式,如图1所示。

3.1 专业定位

计算机人才结构性过剩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定位专业发展方向,调整计算机人才培养结构,让学生具有计算机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进入到不同行业,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也能够提升学生专业就业率[5]。高职院校应该尊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实践·技术·特色”,让学生具备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6]。

3.2 综合教学

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失衡、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注重构建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7]。具体措施如下:(1)双师型教学。学校从各行各业中聘请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并保障学生正常的理论知识学习进度,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培养学生专业知识;(2)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计算机专业人才,企业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3)工作室。高职计算机教师可以成立校内工作室,承接部分计算机业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校内实践,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专业选课。高职院校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日后就业行业,同时以此为依据,设置不同行业计算机专业公选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训,调整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细化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

3.3 内容更新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根据企业培养需求收集教学资料,增强教学内容的定向性;(2)组织教师定期进修,更新教师知识库,改变教学内容;(3)计算机专业每年都要组织教师选购一批新的辅助教材,弥补教学内容中的不足。

4  结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不能只是固守传统教学思维。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文章中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正视相关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培养模式,才能够促进计算机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顾鹏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2):119-120.

[2] 谢海燕,梁燕,张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36-37.

[3] 樊星."课训赛"模式下的高职"动画设计"课程教學改革探索——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3):273-275.

[4] 黄勇,甘利."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电脑迷,2019(2):104.

[5] 马翠翠.针对计算机应用合格人才培养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9(3):19-20.

[6] 徐洪位.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J].科技资讯,2019,17(11):132-133.

[7] 薛应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30,13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