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产业良性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2-22安凤霞孟祥松卢宝伟杨永建
安凤霞 孟祥松 卢宝伟 杨永建
摘 要:校企合作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亳州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产业良性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进而证实根据地方行业特点,在原有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加大与本市其他企业的联系力度,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的特点与需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运行模式等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 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b)-0199-04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nno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aking Bo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s with benign docking between specialty and industr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rther confirms tha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cooperative running of school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inks with other enterprises in the city, conduct in-depth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make joint syste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enterprises. To formulate a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o study and for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operation mode of training bas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Key Word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Talent training mod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教育規划纲要》(2010-2020)指出:“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结构与学科专业的层次结构调整,增进多学科交叉互融发展,着重扩增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培育规模”,那么其核心就是用,本质即为学以致用,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主体,最终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地向前发展;基于应用型人才和传统型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的差别,相关院校已经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实验实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1]。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业已成为培育地方区域性人才的摇篮之一[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整体水平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主要项目之一,同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与基本保障 [3]。应用型人才作为社会发展与建设的最核心力量,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实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建设要时刻将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4-6]。
亳州学院作为新升格的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围绕“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建设,成为亳州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建设亳州学院在实践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良性对接,下面根据亳州学院校企合作取得的经验,就服务地方产业,实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的创立及运行进行探究。
1 办学目标与宗旨
1.1 基于岗位需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专业
亳州学院位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亳州,学校秉承“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形成以药学类、生物工程类、旅游管理类、教育学类等专业为特色,构建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融,
亳州学院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的刚性需求,将专业(方向)直接对接亳州经济圈和亳州的支柱性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建立起“现代中药、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 76条专项产业链(如表1所列),此外,目前正在积极建造“绿色有机产业”专业链。
学校紧紧以“地方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核心进行建设,积极进行集开放、创新和服务为一体转型发展,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极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已投资近1亿元用于实验实训建设,拥有实训室160多个,完全可以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课堂教学与实践性岗位教学的需求。
1.2 开展学生针对性就业
学校采用“校地”、“校企”和“校校”等多种合作模式,努力构建产学研多方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产教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建成实习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合作平台。目前学校分别同包括泰国博仁大学和韩国汉拿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此外,学校与“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30多家优秀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与本地知名企业先后合作建立了71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亳州学院以中药学专业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拓展专业方向,带动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进而提高中药学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学校与企业共同摸索与制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开放式、共享型的社会培训基地,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亳州地区技能培训中心,并使之辐射至周边区域。如根据华佗国药、广印堂药业发展规划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学院进行对口招生。
在多种合作培养模式下培养下,学生能够获得夯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一毕业就能进入工作角色。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更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
2 特色做法
2.1 共同制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方案。将相关岗位工作内容、要求渗透培养到全过程,并将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为企业定向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与合作的有机对接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需要开展新型合作的人才培养。学院更加注重与当地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增强对学生就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中药学专业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以“基础强化,理实交替,能力拓展”为培养步骤,进行专业类基础平台的通识化、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教学方法的理实一体化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的有机对接。
第一学年,理论文化课时占50%,基础实训课时占50%,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薄弱的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要学习目的,突出“基础强化”;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时、相关技能训练各占50%,“理实交替”,达到初级工技能水平;第三学年,顶岗实习,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各项专业能力不断提高,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校企合作由亳州学院与企业共同组织和管理,在学院层面,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成立校企合作办,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由合作办统筹协调,实施归口管理。在企业层面具有相应的职能部门人员负责接洽校企合作事宜。
亳州学院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校企合作,同时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相关规定:企业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企业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酬金。在充分保障学生权益的同时,调动了企业参与积极性;学院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后,成立相应的培养班,并在实习结束后依据招生计划择优录取毕业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合作期限一般为3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延长合作期。
学校充分利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良好合作关系,以需求为导向,开设培养班,建立双向人才流动的机制,实现了校外基地学校化、校内基地企业化,着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就近就业,成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不仅仅保障了家庭的稳定,又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学校根据本市中药行业特点,在原有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加大与本市其他企业的联系力度,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的特点与需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运行模式。学校将专业建设需要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力度,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更適合单位的需求。真正实现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使学校的教育功能与合作单位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为一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契合企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3 主要成果
3.1 因地制宜,促进学院快速转型发展
学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以岗位需求为本位,制定地域特色的教学计划,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举办企业培养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建设融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建立优质企业就业基地。
3.2 促进学生就近就业
学院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将学生培养融入到企业生产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与行业共同探讨并完善学生职业资格考评制度。积极主动扩大招生渠道,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大部分学生都是安徽人,经过2~3年的培训,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显著。
4 结语
4.1 服务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设置专业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调研,掌握人才实际需求情况,积极稳妥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使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地方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职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4.2 合作共赢:把握校企合作的动力之源,实现三方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学校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导向,又是企业战略和学校战略的内在要求。挖掘得到校企合作的动力之源:企业得人才、学校得发展、学生得就业,最终实现三方的共赢。
4.3 促进就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为了更顺畅地与企业合作,学院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联合,招工与招生一体,目标明确,共同规划与实施职业技能教育,激励学生学习,形成就业的良性循环,以此吸引优质生源。
参考文献
[1] 刘斯津.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34(4):104-106.
[2] 李增来.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金融整体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719(5):94-96.
[3] 任克勤,钟东荣,何睿.公安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路径探索[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28(4):92-97.
[4] 张华.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16,32(3):54-56.
[5] 刘飞.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与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6] 唐倩.地方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