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2020-02-22阮锦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3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核病

阮锦达

[摘要] 目的 探討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因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538例患者中,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7例(1.30%)、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有42例(7.80%)、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28例(23.80%),一般不良反应有361例(67.10%);538例患者中,男242例,女296例,年龄最小0岁,最大88岁,40~65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48.10%;538例患者中,静脉滴注、口服、皮下注射途径最多,分别为72.02%、12.35%、9.05%;538例患者中,结果好转298例(55.39%)、治愈227例(42.19%)、未好转5例(0.93%)、不详8例(1.49%),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要充分认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患者基本情况,根据每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地抗结核方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减少、防止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3-01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 in anti-tuberculosis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Methods A total of 538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e result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hat lead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538 patients, 7 cases(1.30%) had new an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42 cases(7.80%) had new and general adverse reactions, 128 cases(23.80%) ha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361 cases(67.10%) had general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 538 patients, 242 were males and 296 were females. The youngest was 0 years old and the oldest was 88 years old.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highest at 40-65 years old, which was 48.10%. Intravenous drip, oral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routes were the most, which were 72.02%, 12.35%, and 9.05% respectively. Among 538 patients, 298 patients(55.39%) had improved results and 227 cases(42.19%) cured, 5 cases(0.93%) did not improve, and 8 cases(1.49%) had unknown results. There were no deaths. Older age, liver disease, diabetes, and long-term drinking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P<0.05). Conclusion Clinically,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ommon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n effective anti-tuberculosis plan should b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ach patient, and the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to reduce and preven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Key words] Tuberculosi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s

近几年,结核病发生率不断升高,抗结核化学药物是临床治疗结核病患者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治疗方法疗程长,剂量比较大,容易导致抗结核期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多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在合格药品正常使用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关报道显示,抗结核治疗期间因为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约为12.6%,一般发生在胃肠道、皮肤、肝脏部位[2]。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更加严重[3]。为了预防、减少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次研究对本院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538例患者中,男242例,女296例,年龄0~88岁,平均(78.6±11.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盗汗、发热、胸闷、咳嗽症状,经临床实验室痰菌检查、CT检查、X线胸片检查确诊。诊断标准[4]:(1)咳痰、咳嗽时间>3周,伴随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症状;(2)存在午后低热现象,伴随有月经失调、体重减轻、食欲降低、乏力、盗汗症状;(3)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存在结核风湿症、泡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纳入标准[5]:(1)患者无除肺结核之外其他病症。(2)患者自愿进行肺结核治疗护理。(3)非本地户籍人员的肺结核患者。排除标准[6]:(1)患者有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癌。(2)患者对肺结核治疗相关药物过敏。(3)患者有吸毒史或长期吸烟史。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1.2.1 抗结核治疗  初次治疗方法:使用2HRZE+4HR,强化期:使用吡嗪酰胺(河南省福林制藥厂,国药准字:H41022614,规格:1250 mg)1250 mg,乙胺丁醇(漯河南街村全威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57,规格:750 mg)750 mg,异烟肼(南阳普康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41022711,规格:300 mg)300 mg,利福平(湖南九典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43020915,规格:450 mg)450 mg,1次/d。连续治疗2个月。继续期: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1次/d。连续治疗4个月。

1.2.2 复治方法  使用2HRZE+6HR,强化期:链霉素(桂林南药公司,国药准字:H4502084,规格:750 mg)750 mg肌内注射,乙胺丁醇750 mg,吡嗪酰胺1250 mg,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1次/d,连续治疗2个月;继续期:乙胺丁醇750 mg、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1次/d,连续治疗6个月。

1.2.3 不良反应判断  肯定:存在明确记录的相关用药记录,存在临床症状,异常血液检查结果,出现不良反应后,再次使用同一种药物又出现了同样症状的患者;很可能:停用后症状消失,未再次使用;通过这两项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2.4 研究方法  在抗结核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记录,对表现形式、出现时间进行记录,所有患者连续随访3个月。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对患者的胃肠道、肝脏、营养神经进行保护,同时进行抗过敏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抗结核药物剂量,必要时停止所有的抗结核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类型:患者治疗期间对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对不良反应类型进行详细记录,主要有新的、严重的,新的、一般的,严重的,一般的;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核病分型、并发症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药途径: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用药方法、病史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给药途径情况,主要有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吸入给药、泵内注射、腹膜腔内注射、吸入剂等各患者占比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主要有好转、治愈、未好转、不详、死亡等占比情况。最终将患者的所有情况电脑存档。多因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年龄、性别、初复治、痰涂片情况、饮酒情况、其他部位结合疾病情况、肝脏情况、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进行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538例患者中,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7例(1.30%)、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有42例(7.80%)、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28例(23.80%),一般的不良反应有361例(67.10%)。见表1。

2.2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538例患者中,男242例,女296例,年龄最小的为0岁,最大的为88岁,40-65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48.10%。见表2。

2.3 给药途径分析

538例患者中,静脉滴注、口服、皮下注射途径最多,分别为72.02%、12.35%、9.05%。见表3。

2.4 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538例患者中,结果好转298例(55.39%)、治愈227例(42.19%)、未好转5例(0.93%)、不详8例(1.49%),没有发生死亡病例。见表4。

2.5 多因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3 讨论

结核病是临床慢性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部位主要为肺部,患者发病后的症状主要为盗汗、乏力、低热、胸闷、咳嗽,病情严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8]。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联合等,全程和足量的应用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地控制,且可以达到治愈效果[9]。但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常见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级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最大,肝损害最值得关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均具有肝毒性,三药联用应高度警惕肝毒性反應发生,发生最多不良反应的药品为吡嗪酰胺,主要关注尿酸增高和肝功能损害[10]。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必须更换药物,这会对最终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1]。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机体的年龄、个体化差异、病理状态等有关。因此,对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538例患者中,男242例,女296例,年龄最小0岁,最大88岁,40~65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48.10%,这是由于中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发生了变化,年龄增大,脏器功能减退,药物排泄、代谢较慢,容易使药物在体内堆积;且老年人群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不单用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联合作用,这会使得不良反应的概率发生提高,例如异烟肼引发肝炎发生率低,但与利福平合用时肝炎的发生率比单用要高出许多,其原因是利福平对异烟肼水解酶具有诱导作用,使有肝毒性的乙酰肼的释放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会造成药物治疗作用的减弱,也会使毒副作用增加或治疗过度而伤害身体[12-13]。因此,临床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先小剂量,逐渐增加,以便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4]。

此次研究显示,538例患者中,静脉滴注、口服、皮下注射途径最多,分别为72.02%、12.35%、9.05%,这与临床医师用药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住院患者大部分使用静脉给药方式,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发挥效果,但这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期间应该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口服尽量不要静脉滴注[15]。且在患者接受治疗的期间要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密切观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确保治疗效果。

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服用的药物种类与剂量比较多,比较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因此,这类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分析原因为:(1)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其组织代谢功能较差,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比较低,这会使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明显的变化,使抗结核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清除率下降,容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加之老年患者存在较多的基础疾病,抗结核药物会使疾病加重,对脏器功能造成进一步损伤。(2)长期饮酒会使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由于酒精会诱导药物代谢的有关微粒体酶细胞色素P450酶明显增加,进而会使异烟肼转化为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加之抗结核药物本身就对肝脏存在毒性作用,这会进一步增加肝脏的负担。(3)糖尿病会对肾脏血管、微血管产生明显的影响,加之抗结核药物本身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会使糖尿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加重肾脏损伤。(4)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为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不是很好,因此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对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疾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物种类与剂量进行有效地调整。肝脏疾病患者要禁止使用吡嗪酰胺,并要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有效地保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的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长期饮酒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告知其戒酒;年龄较小的患者,临床治疗中要密切观察其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便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重则危及生命,临床要充分认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患者基本情况,根据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有效地抗结核方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减少、防止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利臣,曹仕鹏,鲁虹,等.121例二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12):1070-1074.

[2] 刘宇红.注射类抗结核药物在我国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6):401-404.

[3] Kyu HH,Maddison ER,Henry NJ,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tuberculosis: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8, 18(3):261-284.

[4] 张培元.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5] 钟剑峰,沈斌,邱佳,等.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02-106.

[6] Kusel RR,Craig IK,Stoltz AC.Modeling the airborne infection risk of tuberculosis for a research facility in eMalahleni,south Africa[J]. Risk Analysis,2019, 39(3):630-646.

[7] 刘洋,万朝敏.儿童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0):770-774.

[8] 賀仁忠,张建勇,刘梅,等.孤立性肺结核球患者胸腔镜术后化疗不同疗程效果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9):881-886.

[9] Altamirano M,Marostenmaki J,Wong A,et al.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J].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9,169(5):1162-1165.

[10] 任汝通.多重耐药肺结核成功治愈与治疗用药相关性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2):230-231.

[11] 魏明禄,刘建民,陈南清,等.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45-48.

[12] Conde MB,Suffys P,Lapa SJR,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the outcome of non-progressive pulmonar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 Journal of Infection,2019,11(1):94-97.

[13] 马俊杰,王姬,谢固雅,等.中药与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6):691-695.

[14] 王涛,田彦卿,王岫峥,等.加味升降散对饮停胸胁型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胸腔积液ADA,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169-173.

[15] Khosravi AD,Meghdadi H,Ghadiri AA,et al.rpoB gene mutations amo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extrapulmonary sites[J].Apmis,2018,126(3):241-247.

(收稿日期:2020-07-22)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