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生寒假期间心理状况的调查
2020-02-22蒋萍俞伟珍关陆阳庄楠楠曹佳琪侯文龙殷旭圆朱振华尹晓莉贾秋放惠李
蒋萍 俞伟珍 关陆阳 庄楠楠 曹佳琪 侯文龙 殷旭圆 朱振华 尹晓莉 贾秋放 惠李
[摘要] 目的 调查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的心理状态。 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1月1日~2月29日对2201名来自于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区的医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评估,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发生率分别为10.9%、26.2%和44.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是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是压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主要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压力症状,进一步研究揭示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在中国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医学生;焦虑;抑郁;压力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6-0141-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winter va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201 medical students from Jiangsu, Zhejiang, Anhui, Heilongjiang, and other regions from January 1 to February 29, 2020, were surveyed on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using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method. The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stress perception scale,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or evaluation, and SPSS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1)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tress among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winter vacation was 10.9%, 26.2%, and 44.2%, respectively. (2)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nual family income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symptoms(P<0.05), gender, annual family income,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symptoms(P<0.05), gender, current academic stage, family income, stressor,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ress symptoms(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includ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tress symptoms. Further research reveals that gender, current academic stage, family income, stressor,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merg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Anxiety; Depression; Stress
大學时期是青春期过渡到成年的重要阶段,然而家庭的压力、同辈竞争压力、学业和经济上的压力事件可能会增加精神上的痛苦,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1]。医学生既具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又具备专业带来的特殊性。一项涉及30817名中国医学生的荟萃分析显示,分别有21%和29%的医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2]。在寒假期间部分医学生仍需进行科研实验、实习轮转等活动,无疑增加生活压力,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然而,目前针对寒假期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数据欠缺。因此,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开展了针对全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旨在了解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使用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横断面问卷,该研究方式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3,4]。问卷由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的7名具有心理学或精神医学背景的研究人员设计,之后邀请5位医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其反馈进行修订和定稿。根据各省市教育厅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多数医学院校寒假时间从1月中旬至2月下旬,但考虑到部分北方医学院校寒假提前,所以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1日~2月29日。本研究以全国在读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向苏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师生群发放问卷,再由受试者转发给符合要求的医学生,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既往存在精神疾病人员。共有2549名受访者填写问卷,剔除未放假学生、非医学专业、无效问卷348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2201份,有效应答率为86.3%。其中,男812名,女1389名,23岁及以下1945名,24岁及以上256名,护理专业933名,临床专业751名,其余信息见表1。
1.2 方法
研究工具包括:(1)基本信息:共9个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学校、目前学业阶段、专业、家庭年收入、目前压力来源、家庭关系、知情同意书。由于大部分重性精神疾病都是在24岁之前起病,所以本研究将年龄的分界设定为24岁[2,5]。(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AS和SDS均由Zung编制的自评量表,分别广泛适用于精神心理科门诊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和0.92。包含20个评分项,按照1~4级评分,量表最终标准分=量表分×1.25,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我国常模标准为SAS/SDS≥50分存在焦虑/抑郁,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6]。(3)知觉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Chinese version,CPSS):该量表广泛应用于中国人群个体压力水平的研究,由14个项目组成,0~4级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压力水平越大,≥25分代表有严重压力症状,Cronbach's α系数0.85[7]。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人口学特征、心理问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2201份问卷调查显示,在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发生率为10.9%、26.2%和44.2%。见图1、表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中国医学生有焦虑症状和无焦虑症状组在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國医学生有抑郁症状和无抑郁症状组在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压力症状和无压力症状组在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的中国医学生心理状况水平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中国医学生不同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组间的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国医学生的抑郁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段、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国医学生不同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组间的压力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两比较发现家庭年收入10~30万元和30万元以上组分别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组在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考试、就业和其他压力源的医学生与无压力源相比在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就业与考试压力源也在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家庭关系组间在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相互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中国医学生发生焦虑、抑郁、压力的影响因素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别以中国医学生是否焦虑/抑郁/压力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学校、专业、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与其出现焦虑症状有关(P<0.05),性别、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与其出现抑郁症状有关(P<0.05),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与其出现压力症状有关(P<0.05)。见表3。
3 讨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的重要阶段,情绪发展不完善,需要应对生活中多方面的压力,易出现心理问题[8]。医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其压力来源于更多方面[9],正常情况下适度的压力会引起短暂的情绪变化,可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但是,人们难以适应持续高强度的压力,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造成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一步发展就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破坏身体健康状况[10,11]。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发生率分别为10.9%、26.2%和44.2%。国内近期发表的一项涉及30 817名中国医学生的荟萃分析显示,分别有21%和29%的医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2],与本研究结果略有差异,但均高于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2]。国外的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在美国约有20%的医学生经历过抑郁,喀麦隆和土耳其30%以上的医学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约有40%医学生遇到情绪问题[13]。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差异可能受人口学特征、不同地区、样本大小、研究方法等因素影响,但均提示医学生正面临着心理困扰且严重程度高于公众,因此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势在必行。
在分析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时,本研究注意到医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抑郁、压力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这与我国流行病学数据相一致[12]。抑郁的性别差异可能来源于脑结构、早期压力、性激素等方面。首先,既往研究发现女性在面对同等的压力时呈现更多负面情绪,通过影像学可以看到调控情绪的海马和杏仁核等大脑结构均呈现性别二态性,这可能提示大脑结构的差异可能增加女性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14,15]。其次,压力系统的男女差异也可能导致抑郁的性别差异。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儿童性虐待在女孩中的发生率是男孩的2.4倍,并且青春期女孩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日常压力来源于同龄人性骚扰[16]。最后,抑郁的性别差异会随着青春期的开始逐步出现,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性腺的发育,造成性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分泌增加,推动女性早熟引发内化问题,最终导致心理障碍[16]。
除此之外,本研究還发现寒假期间医学生心理问题可能与考试、临床实习、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带来的压力有关。寒假期间,医学生仍需要准备考研、执业资格等考试。最近,来自东南大学的研究报道就指出考试是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可能导致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与本研究结果较一致[17]。而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还需要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夜班轮转、睡眠剥夺和娱乐活动减少等问题,无疑增加心理问题发生的风险[13]。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高收入家庭是心理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寒假期间医学生仍需支付生活费用、购买考试资料/专业书籍、承担实习费用,中高收入的家庭可以应对日常经济压力,不易引发心理问题。近期一项纳入35 160名中国医学生的荟萃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低、经济负债与心理问题显著相关[18]。同时,有研究表明拥有较好家庭条件的学生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经济或心理支持,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好处[19]。考虑到来自家庭、朋友和老师的支持是抵御压力最主要的动力[20],如果家庭并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那么会使医学生的心理状况继续恶化,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外研究的支持[18]。因此,建议在减轻医学生学业和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应在寒假期间增加家庭互动、朋友沟通以及师生交流等活动。
本研究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调查了寒假期间2201例中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焦虑发生率:10.9%,抑郁发生率:26.2%,压力发生率:44.2%),并进一步揭示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和家庭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潜在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后期中国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本研究仍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人群均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采取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可信度和覆盖度不足,针对性有限,无法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指导;第二,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故后期应进行进一步纵向随访研究,以充分评估寒假期间医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Pokhrel N,Khadayat R,Tulachan P,Depression,anxiety,and burnout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 of a medical school in Nepal:A 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Psychiatry, 2020,20(1):298.
[2] Zeng W,Chen R,Wang X,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A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2019,98:e15337.
[3] 陈云霞,李毅贤,郭树彬,等.北京市急诊科医师进行SOFA评分准确性的多中心调查[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6):558-563.
[4] Huang F,Shen X,Chen X,et al. Self-reported confidence in patient safety competencies among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a multi-site cross-sectional survey[J]. BMC Med Educ,2020, 20(1):32.
[5] Auerbach R,Mortier P,Bruffaerts R,et al.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ject: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ental disorders[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18,127(7):623-638.
[6] 段泉泉,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 Yang T,Rockett I,Lv Q,et al. Stress status and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mong urban residents:A six-province capital cities study in China[J]. PLoS One,2012,7(1):e30521.
[8] Hsiung D,Tsai C,Chiang L,et al. Screening nursing students to identify those at high risk of poor mental health: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BMJ Open,2019,9(6):e025912.
[9] Azim S,Baig M. Frequency and perceived causes of 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of a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e in Karachi:A mixed method study[J] J Pak Med Assoc,2019,69(6):840-845.
[10] Thomas S,Larkin T. Cognitive Distortions in Relation to Plasma Cortisol and Oxytocin Level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Front Psychiatry,2020,1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