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野下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价值

2020-02-22陈碧娟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建构主义就业指导

陈碧娟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但是课堂教学的老师往往都是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跟踪指导也随着终止。而辅导员由于其特殊的角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补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建构主义;辅导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加大毕业生的产出质量,已经成为各高校在学生质量培养方案上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除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高校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使它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能力,提高就业率,成为了学界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简单来说,如果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清晰客观地进行职业生涯决策,也就是找到人职匹配的职业目标后,在大学期间里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毕业的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那么这样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便达到了。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职业能力等为经验背景,通过教师引导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提升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最终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中。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不谋而合的,国内学者韩燕[1]、时亿宁[2]等都赞同了建构主义理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价值。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过程,并不是课程结束后,学生就停止探索职业目标,评估、提升能力。但是由于课程老师一般情况下,仅仅只负责课堂的教学,课程结束后,基本就不再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辅导员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能够更频繁地接触到学生,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了解更为清晰,对学生长处、优势以及不足点也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以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补充,课程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但辅导员在大学生4年期间,可以进行全程的启发和指导,展开的教育具有全过程性,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技能,挖掘符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目标,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成长。

三、建构主义理念下,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道的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即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地位老师,也是大学大学四年中交往接触最多的老师之一,可以在上述这四大要素里面创造更好地条件,明确大学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展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和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设计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辅导员可利用学校资源邀请相关企业到校园进行有关的行业和职业环境宣讲,设计生涯人物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访谈,从而获取有用信息,启发他们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此外,辅导员还可以请企业的HR来指导,设计模拟面试、模拟职业沟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职场体验和经验。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等,以赛促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协作会话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全程化指导,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辅导员可以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深入谈心谈话,根据不同的阶段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分阶段开展生涯指导。大一时,着重帮学生对学校和所学专业进行探索,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时,指导学生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从而进行职业定位;大三时,重点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必备素养;大四时,着重指导学生收集就业信息,点评求职技巧,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四个阶段,通过协作、会话的有机联系,相互贯通,达到一个全程化的意义构建辅导体系。

(3)組织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实习兼职,深化职业规划意义建构。实践实习活动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提升职业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的体验学习、启发,可以更好地达到规划和就业的意义建构。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就业实践、兼职工作,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为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4):82-84.

[2]时亿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翻转教学”运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9):64-66.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建构主义就业指导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