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学分制实施效果调查及其向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探究
2020-02-22杨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学分制优于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共识。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都是学分制改革的产物,但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文章以河套学院2017级、2018级本科生为样本,从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课堂互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效果与学年学分制总体认知等六个方面探究学年学分制实施效果。并从加强政策宣传与思想教育,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改善教学条件与资源、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等四个角度探讨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转化的路径。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功能,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声望。学年制与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始了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探索改革,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学分制已成为公认的优于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就我国的高校可知,对学分制的实施具体可以划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一、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的区别
(一)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分制。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区别于学年学分制,其核心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来说是指“用学分管理课程及其教学,由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自己安排学习进程、自己决定毕业时间,在一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学分并累计达到毕业要求即获得毕业证书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6]。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对应具体教学活动则是学生所修读的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要根据其学习分量按照一定的规则换算成为一定比例的学时,再将相应的学时换算为学分,学生通过修读相应的学分作为其毕业的衡量标准。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二是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选择所修读的课程和毕业年限,在保障学生知识技能扩展的基础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二)学年学分制
我国大学早年受前苏联影响曾实行的是以“学年”为计算单位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部分高校开始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探索,但由于受学年制传统观点的影响,在学分制改革的道路上并不彻底,形成了当下很多高校实行的兼具学分制和学年制特征的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年为标准的、规定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一定学分数,对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讲则是通过编制详尽、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将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划分为一定比例的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等,每学期修读不低于规定数目的学分数,最终达到毕业年限所要求的学分总数。它的主要优点是统一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利的保证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序运行。
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管理、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各有优势和不足,并无有优劣之分。
二、学年学分制实施效果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学校的实地了解,综合设计了关于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依托问卷星平台通过电子问卷方式进行。主要选取河套学院实施学年学分制的2017级、2018级本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100%。
(一)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方面
被调查者中每周缺课(包括请假、逃课、旷课等情况)次数为零次的占到98.05%;29.27%和68.78%的学生表示课堂上从来没有或者偶尔有睡觉或者玩手机的习惯;对于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的主要原因中20%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45.37%的学生表示“教师讲课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6.83%的学生表示“学风建设不完善,缺乏学习氛围”,另有27.8%的学生则选择了“其他”。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学年学分制下学生缺课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比较明确,但是上课有睡觉和玩手机习惯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受学年制传统观念的影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热情和投入力度相对不高,导致教师所教授内容缺乏吸引力成为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主要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二)课堂互动方面
28.78%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主要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讲”。54.15%的学生认为“师生平等,互动学习”;此外有49.76%的学生倾向于“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36.1%的则更愿意选择“讨论、提问、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由此可知,在学年学分制下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学相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课程设置方面
在调查中显示有87.32%的学生对目前专业课和公共课程设置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认为当前课程设置对毕业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问及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程能否满足你的学习要求时有96.02%的学生表示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针对学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课和专业课学分比例设置是否合理中有91.68%的学生认为合理或基本合理,同时94.63%的学生认可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设置比例。因此,对于“目前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有31.71%的学生认为“应该建设好现有课程”,另有53.66%的同学建议多开设人文类选修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学年学分制下绝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满意度比较高。
(四)教学资源方面
有93.66%的同学对学校现行网络选课系统运行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95.1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及其实验设备仪器、计算机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资源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学习要求。
(五)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在你所修读的课程中,认为教师采取的互动式或者传统填鸭式教学制度里教学效果良好的学生占到70.73%,其他近3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问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20.98%的学生认为来自教师,16.1%的学生认为来自教材,29.27%的学生认为问题出自学生自身方面,剩余3366%的则认为是其他因素。由此可知学年学分制下教师教学效果比较良好,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但受限于学年学分制的不足,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够,致使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六)对学年学分制的总体评价方面
在对学校现行的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时有92.68%的学生表示“很好”或“可以接受”。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6.59%的学生认为学年学分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统一,能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正如硬币的两面,优点也正是缺点,有52.68%的学生认为学年学分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固定,人才培养制度单一,学生知识结构比价狭窄”。由此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保障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未来学年学分制仍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
三、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路径探究
不同高校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都需要根据本地区和高校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基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探究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一)加强政策宣传与思想教育,重在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对于大部分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关键不在于学分的换算、甚至是教学管理程序的设计与操作,而是学校领导班子、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转变。因此要实现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必须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与思想教育,确保各方充分认识和科学理解完全学分制的相关问题,从思想理念上真正认可和接受完全学分制。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50.24%的学生认为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务管理人员的认识与管理水平”。因此对于掌握学校顶层设计的决策人员,例如领导班子和教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从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理念上充分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和珍视学生人格,为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创造和成长的机会,充分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权利,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和待命者的角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启发、保护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该调查还发现有28.29%学生认为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学生的配合与积极性”,可见学生对于完全学分制的科学认识与理解对于提升和加强自身学业态度和动机的重要性。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要重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最终才能成为完全学分制的受益者。
(二)顶层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性
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事关学校整体发展的统筹规划与设计,关系着学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完全学分制是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研判和设计。从学校教学运行体系、教师考核制度、学生学籍管理体系、各课程开设标准、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等相关问题必须做到整体与局部相配套、渐进与突破相结合,切实保证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实践操作性,理顺顶层设计,做到整体推进。
(三)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
完全学分制是选课制的产物,也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和核心的,因此要顺利实施完全学分制就必须扩充选修课的数量,提升选修课的质量,保证充足和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实现此目标学校就必须改革配套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优化人才设计,提供和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加大基础教学资源投入力度,鼓励和激励教师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为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四)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
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学生的毕业时间和上课时间都比较灵活、自由,同班不同级或同级不同班的现象是常态,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日益增多,这也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学校及教师必须有意识有行动引导和推動学生合理安排与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提供保障课余活动的基础教育设施或者举办互补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高质量课余活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督促,引导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品质,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总之,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涉及诸多因素,在实际执行中需要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各项条件和要素的全力配合。因此,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度的改革探索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昕.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6.
[2]杨柳.关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师角色的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边红杰.高校学分制与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09-112.
[4]张凌燕,王素华,黄丽华,郝金奇.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期教学改革现状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42-144.
[5]李舸民.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转轨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3):51-54.
[6]肖菊荣.对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反思和重建方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1,(2):87.
课题:本文系2017年河套学院转型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项研究项目“应用型学分制改革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TXYZX17014)
作者简介:杨静(1988-),女,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