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科技周期到哪步了?
2020-02-22荀玉根
荀玉根
科技周期正由硬件带动软件革新和内容发展,即从2019年电子到2020年计算机、传媒、新能源车产业链。
科技产业对技术周期和政策导向十分敏感,科技产品供求关系的突出特征是供给创造需求。技术发展周期是科学随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客观背景,决定着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同时宏观政策对科技产业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回顾历史,2010年以前,中国信息科技行业尚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无论是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还是上市公司数量规模都很小,2010年后在移动互联浪潮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下,中国信息科技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回顾A股历史,2010年后特别是2012-2015年间出现科技产业行情,2012年前后苹果产业链行情推动电子行业崛起,2013年前后传媒行业表现突出,2014年前后“互联网+”兴起行情。
近年来,中国产业政策重心转向高端制造业,支持产业升级,扩大5G、半导体投资,同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技产业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再到“5G产业”,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近年取得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在由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融资结构也在向美国学习,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中国过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针对新兴科技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造成在本土成长起来的“BATJ”类公司均远赴境外上市而无缘A股,2019年科创板推出,针对战略新兴产业在一系列制度上进行大胆改革,为科技类行业提供了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股权资金的供给端上,也正逐步推进养老金入市,引入中长线资金,壮大机构投资者。
本轮科技周期崛起的另一个政策红利是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国产替代。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在逐步增加中国商品进口关税的同时,也开始限制对华企业科技原材料的出口,导致一批中国科技公司原材料供应出现不确定性。 从短期看,中美贸易争端打击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但从中期看,却刺激了国内市场,推动国内科技制造行业的发展。
产业景气数据也显示随着贸易摩擦推进,科技企业进口转内需,半导体原材料进口数量累计同比从2018年1月28.8%降到2019年12月-8.5%,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设备进口数量累计同比从2018年1月58.4%降到2019年12月-28.5%,国产电子元器件销售额从2017年第一季度954.3亿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2001.7亿元。
国家对科技产业政策支持,叠加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发展机遇,是这一轮科技产业崛起的政策红利。纵观中国过去十年产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类似格力电器、万华化学、三一重工、海螺水泥这些行业龙头公司过去十年也都是利用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反观科技行业,在内部政策红利和外部压力下,抓住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望实现迅速崛起。
往后看,有望迎來以5G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周期,前期以硬件为主,中后期带动软件革新需求,最终万物互联、人工智能。
年报预告数据显示,科技产业链盈利明显回升。根据年报预告2019年年报创业板板块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为67.6%,而2019Q3/2019Q2为-5.9%/-21.3%。从行业分布看,创业板主要集中在TMT、医药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这三个行业。
科技产业技术周期特征明显,往往10年左右大变革中间叠加若干改进小周期,认为5G有望引发新一轮科技周期,2019年主要是订单引发硬件设备端业绩改善,股价上行,借鉴上轮经验: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场景,随着5G基础网络搭建完成,其他领域也会逐步好转,计算机、传媒、新能源产业链等板块将陆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