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革命是提升山西工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2020-02-22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工业革命山西

党 婧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8 世纪,瓦特蒸汽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厂手工业”完胜“封建家庭作坊”为标志。人们从中看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国防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远大前景。因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更多国家争先恐后的,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生产力水平更高、市场化程度更深、与全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态势,相继完成了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目前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工业革命”使人们深刻认识并总结出:国家要崛起,就必须要以“工业立国、工业强国”为基本国策。同样,“工业立省,工业强省”也应成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省策。

一、“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发明发现更先进的劳动手段,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纵观人类,从诞生起,从劳动工具偶然的发现发明,到必然的自觉的“工业革命”就是一部劳动工具不断发现发明、不断提高的历史。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命,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自此以来,工业革命就成为人类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者。纵观全球历史,“工业革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常态,并且持续不断的创造着更多的社会财富。工业革命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在自身工业领域革命的同时推动了农业及其它产业的进步和革命。

在我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对其“立国安邦、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如近代的“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起步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工业化出现了不小的波折,错失了三次“工业革命”,也错失了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革命”得到迅猛发展,相当多的“工业制造”“工业智造”,走在世界前列,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不仅弥补了“三次工业革命”落下的课,而且在一些领域相当程度上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二、山西“工业革命”发展现状

山西作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大省,“工业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工业革命”相对落后,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山西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第二产业占比高于一产,但低于三产

按照国际通用的三次产业划分,在第二产业构成中包括工业和建筑两个行业,也就是说在地区GDP 中,既包括工业增加值也包括建筑业增加值。但是由于建筑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小,为便于研究“工业革命”问题,在此,暂且将“工业”视同为“第二产业”。

从山西产业结构看,2018 年末,第一、二、三次产业各占比重分别为4.4%、42.2%、53.4%。仅从该年份占比看,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八个百分点。但从历史年份看,山西近六十年来,第二产业占比绝大部分年份高于第三产业,有的年份甚至高到两倍之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产业发展,能源领域开展结构侧改革等等,山西以煤电等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等原因,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山西三次产业结构各主要年份变化(见表1)。

表1 山西省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主要年份变化

(二)在全国31 个省市区排位呈下滑趋势

从2000—2018 年主要年份情况看,2000 年山西工业增加值为706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8%,在全国31 个省市区排第18 位。2005 年为2 118 亿元,占全国2.7%,排第14 位。2010 年为4 658 亿元,占全国2.8%,排第15 位。但从2015—2018 年,山西呈现整体下滑趋势①数据来源:2011—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9 年《山西统计年鉴》。。

(三)与周边省及中部六省相比,也相对落后

1.与周边省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相比,处于落后水平。2000 年山西工业增加值与4 个周边省份比较排第3 位;2005 年,依然排第3 位;2010 年,山西排末位;到2018 年山西排末位。

2.在中部“六省”中也排在后三位。2000 年山西工业增加值在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中排第5 位,2005 年排第4 位,但是到2010 年,又退回到第5 位。在2015—2017 四年,均排末位②数据来源:2011—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9 年《山西统计年鉴》。。

三、山西“工业革命”市场占有较低的几点原因

(一)大、中型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

从大、中型企业数量看,2011 年山西大型企业有300 家,从2012—2015 年逐年减少,分别为295家、277 家、246 家、219 家。2016 年和2017 年分别增加到223 家、254 家,到2018 年减少到243 家;中型企业也呈减少走势,2011 年,山西中型企业有924家,2012 年889 家,2013 年回升至913 家,此后的2014—2018 年各年均为下降,分别为898 家、854家、843 家、843 家、843 家③数据来源:2011—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9 年《山西统计年鉴》。。

(二)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从上市公司数量看,截至2019 年6 月,除新三板外,山西有37 家国内上市公司,约占全国3 631 家的1.02%。

山西上市公司数量与全国经济发达省相比差距大,广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为591 家,几乎是山西的二十倍,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市分别为440 家、410 家、324 家,最少的上海287 家,是山西的七倍之多。与周边省相比数量排第4 位,在中部六省中数量则排末位。

(三)企业科技含量低,科研投入少

统计资料显示,2013 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327 家,占全国0.60%,2014 年312家,占全国0.49%,2015 年295 家,占全国0.40%,2016 年348 家,占全国0.40%,2017 年468 家,占全国0.46%,2018 年512 家,占全国0.49%。

RD 经费支出,2013—2018 年山西分别投入123.8 亿 元、124.7 亿 元、100.9 亿 元、97.6 亿 元、112.2 亿元和131.25 亿元。而同期全国投入8 318.4亿元、9 254.3 亿元、10 013.9 亿元、10 944.7 亿元、12 013.0 亿元和12 594.8 亿元。山西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49%、1.35%、1.01%、0.9%、0.9%和1.04%①数据来源:2011—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9 年《山西统计年鉴》。。

(四)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多,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少

山西工业行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2018 年,山西大中小微工业企业有3 875 家,其中,采矿业占1 308 家、制造业2 242 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及供应业325 家。主要产品是原煤、火电、粗钢、钢材、生铁、氧化铝、焦炭、水泥、平板玻璃等,按当前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品等要求,其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而涉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产品却少之又少。与此对标,山西工业34 个行业3 875 家企业中,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范畴的只有两个行业61家企业。一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25 家,主营业务收入138 亿元;二是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36 家,主营业务收入902 亿元。二者合计销售额仅达1 千亿元。对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制造等行业、企业与产品则更少。

四、推进“工业革命”有助于提升山西工业市场竞争力

从前述分析看出,山西工业规模不够大,也缺乏创新、畅销产品,从而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显然,要提升山西工业市场竞争力,加大工业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工业革命”就成为关键。

(一)重视“工业革命”比重视第一、第三产业更具现实意义

“工业革命”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第一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相对于第二产业(工业)小之又小,第三产业不创造财富。目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主要是“蛋糕”不够大,这就需要在工业各个领域全方位推进“工业革命”,来增加社会财富,做大“蛋糕”。

(二)“工业革命”可以提升工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

就三次“工业革命”,其本质,都是高效率、低成本劳动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新的劳动工具可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无一例外的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增加”。因此,只有全力推进山西的“工业革命”,才能不断提升工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只有“工业革命”,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需求大于供给”,转向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就是说,普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比如出现的“洋奶粉、马桶盖现象”等。这不是说国内不能生产奶粉和马桶盖,而是因为消费者对比之下,价值取向性价比高或者说质量更高的产品。针对这种现象,2016 年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年11 月1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11 月17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不难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其核心点就是从生产方着手,即从工业生产体系着手,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发展新型行业,形成新供给、新动力。而要实现这一切,其关键就在于“工业革命”,就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

五、提升山西工业市场竞争力的几点对策

当前,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总量不足与部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就是产品结构需求不对等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推进“工业革命”是首选。

一是要充分认识“工业革命”对工业行业,解决“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实现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供给的重要性。从一般意义而言,经济发展落后,即工业发展落后,“总量不足”即工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工业行业以及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唯有“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新技术的发现发明、新行业的诞生、新产品的推出、生产规模的扩大、总量增加的“缔造者”。

二是要从政策上倾斜于“工业革命”。各级政府决策管理部门要审时度势的尽快出台有利于“工业革命”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有发展前途的工业行业,要制定鼓励优先发展、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如财政、信贷扶持、融资政策、股票上市政策等等。

三是加大对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新型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应用。纵观历史与现实,凡是经济发展又快有好的国家地区,首先是科学技术投入最多的。如发达国家科研投入占GDP 比重达15%~20%,2018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 090.4 亿元,仅占1.2%;同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为1.44%,山西为1.05%,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四是加快引进外资、外商、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人才等,大力推进山西“工业革命”。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利用自身的条件外,大力引进外资、外商、先进技术及人才发展本地区经济也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之一,就是对外开放,一切有利于本国发展的都予以引入。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自由贸易政策”,大量“引入外资、技术与人才政策”等。在我国,之所以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人才、技术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山西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就必须改善政商环境,下大力气引进外资、技术与人才。

五是用行政、经济、法律法规的手段为新型“工业革命”保驾护航。任何经济发展,离不开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保驾护航。新旧产业行业、新旧产品,总是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型产业行业、新型产品初期显然是弱小的,因此,对新型行业、产品、技术,使用行政、经济、甚至法律法规的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给予以帮扶,同时加大对落后产业行业、落后产品的限制甚至惩罚是非常必要的,为新型产业行业、新型产品提供更广阔、更好的市场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其尽快成长。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工业革命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山西叹五更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