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共性与个性
2020-02-22雷学文
□ 雷学文
声乐艺术的民族共性与个性,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音乐艺术的共性和个性;二是民族语言艺术的共性和个性。
声乐艺术,是词曲作者与歌唱者共同表达完成同一音乐作品的综合艺术,而歌唱者的演唱是第二度创作。所以,要求歌唱者需将词曲的内涵,音乐的民族风格,民族语音、语言及乐感完美准确地表现给听众。从此角度讲,作为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歌唱演员来说,要掌握文学语言和音乐语汇等知识,也更要掌握民族声乐艺术的技巧和民族音乐的共性和个性的真正内涵。
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因此,语言艺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其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个性,演唱者要如何唱出所表述的具体内容,在词曲第一度创作后,演唱作品是一首歌曲的第二度创作,一般意义上来讲,把字唱清楚,达到一般的“字正腔圆”对于歌唱艺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更要把作品词曲的内涵、情感、形象、性格、民族音乐、民族语言艺术、风格和音乐的声腔、律动、乐感、唱词的语言、韵味、语感,包括演唱发声的基本功、技巧、音色、音质、音量、演唱的创造力,统统集于演唱歌词之中并完整而艺术地表现出来。所以说,声乐艺术是唱词与演唱者的音质、音色、律动、韵味、风格等等力求神融,也是歌唱者的音乐艺术和民族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的表现。
如何分辨我们声乐艺术的民族个性和共性呢?一个歌唱演员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一是要求歌唱者必有一定的文学水平,能真正理解词作者所表达的文学内涵,能真正理解词作者所表达的文学语言的韵味特色和作者表达的情感风格,这是一个歌者的基本素质;二是要理解和获得音乐语汇,了解该作品的音乐语言,民族特色,民族音乐的个性、共性与音乐的旋律、节奏型、调式调性等音乐技巧及其曲作者所抒发的音乐情感;三是要求歌唱者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基本功,朗读歌词、咏唱歌词;四是要求根据歌曲音乐的民族特色和个性,从音乐的共性中找到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个性和语音个性,再在个别有特色的民族语音的吐字咬字上加以民族特色的语音特点,使作品更能体现表达词曲作者的真正意图和特色个性;歌曲《浏阳河》中的“河”字,和几十里水路中的“路”字,如果用湖南长沙方言演唱更能体现作品的风格和地方特色,也使作品更有民族的语言特点和个性,使其更有地方韵味。
我国地域辽阔,有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地方民族语音特色。但除了原生态的音乐用民族语言演唱外大多数歌曲要求我们用普通话去演唱,这也是声乐艺术的共性。也需要我们各民族的歌手要去掌握的基本声乐技巧,要求我们掌握汉语拼音,讲准普通话。要求每位歌者在这个基础上练好吐字咬字的本领和基本功,注意开三腔,注意字头、字腹、字尾,讲究其表现处理与行腔要则。
对于声乐艺术的共性来说,我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会发出声音来,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唱歌,这就是共性。又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自然音乐,即民族的山歌、劳动号子等音乐元素。从民族的音乐基调中又形成了各民族的音乐个性。在我国56 个民族中,在劳动和生活中又产生本民族的音乐和民族语音。于是,便诞生了原生态的音乐,诞生了原生态的民族演唱者。他们有着天生高亢、嘹亮的嗓音,把民族山歌的韵味、特色、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当然,一个真正的歌者,也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声乐技巧,不断探索演唱风格,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技巧之后才能发挥自由,才能唱得动听感人,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在声乐艺术的探究中,个性大体可分为:一是歌唱发声的个性;二是民族音乐的个性;三是民族语言、语音的个性及吐字咬字的个性。而其共性也可分为:一是一个歌者天生的声音条件的共性;二是歌曲情感表达表现的共性;三是要求用汉语拼音普通话演唱法完成作品二度创作之共性。同时,音乐词曲的风格、民族特色的韵味这些在个性中也蕴含着共性,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有时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个性和共性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如我国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和才旦卓玛,我们一听他们的歌就会知道他们是代表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当听到何纪光老师演唱《洞庭鱼米香》,演唱运用湖南城步苗族民歌《贺郎歌》 音乐素材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其音色清淳、情感质朴,民族音乐的特性,尤其是真、假声完美结合,形成了高亢、嘹亮而独特的高腔唱法,将湖南特色的民族风格演绎得十分精妙,成为歌坛一绝;而才旦卓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北京的金山上》 等民族特色的歌曲,一副天生的青藏高原嗓音,她的歌声,神奇地将人们带到了宽广无垠的草原和神奇的雪域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后来进入正规的音乐学院进修深造,均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演唱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在声乐艺术道路上更臻成熟,把民族声乐艺术的个性和共性实现完美融合,把民族风格、民族魂魄、民族气质演绎得更加完美,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民族声乐的著名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