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以《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课程为例
2020-02-22袁田
袁 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高校专业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育人功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切实将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优秀的品质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开设《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线上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扩宽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1 课程介绍
《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与制版方向)专业必修的时装制版工艺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该课程通过春夏上装结构基本理论与变化款式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掌握比例法、原型法相结合的春夏上装(女衬衫基本款、变化款女衬衫、针织女衫、正装男衬衫、休闲男衬衫、男式唐装、男T恤衫、旗袍)制版方法,掌握春夏上装(男女衬衫、旗袍等)缝制工艺技巧。熟悉春夏上装款式造型结构变化特点,并能够进行结构设计及结构创新,树立学生与时俱进的学习劲头。了解春夏上装弊病分析及修正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春夏上装的制版与工艺制作能力。课程通过中式传统上装和旗袍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传承非遗的使命感。实训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按时达标的行为习惯。
2 课程思政融入点
2.1 遵守课堂纪律和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课程开始,教师强调课堂纪律,如上课不准玩手机,不准将食物带到教室等,从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讲解打板工作台、缝纫机、熨斗等设备使用注意事项,按时打扫教室卫生,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公物和公用教室环境的意识;有事一定要提前向老师请假,待人真诚友好,尊重老师和同学,养成尊重宽容的意识。
2.2 重点内容做好笔记
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做好笔记的重要性。在制版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将重点知识做好笔记,教师在前面用CAD软件进行春夏上装结构示范时,学生在下面使用比例尺,跟着老师一步步进行1:4纸样的绘制,方便课后复习,同时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养成专注、规范、严谨、细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分组实训,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由于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让学生进行分组,基础好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分在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课程开展小组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4 以人为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男女体型特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体特征和春夏上装结构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为后续春夏上装制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解女衬衫后中低落和胸省大小的关系时,让学生了解结构和人体的关系,讲解样板的弊病修正方法,懂得如何根据客户的体型进行结构细节的调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 发挥榜样力量,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举止得体,努力做好学生在专业学习路程上领路人和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将优秀的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堂上讲述旗袍老艺人的故事,播放他们的工艺制作视频,如旗袍绲边和盘扣的做法,教导学生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努力学好旗袍的制作工艺,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2.6 产教融合,学习行业新技术和新规范
课余时间,带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春夏上装最新的制作工艺和设备,学习行业新技术和新规范,与行业接轨,与时俱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7 传承优秀服饰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唐装和旗袍是中华传统服饰,讲述中式唐装和旗袍的文化渊源和结构创新设计,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8 鼓励原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生对男女衬衫、旗袍、连衣裙等服装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借鉴他人优秀的作品案例,但不能照抄照搬,要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2.9 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课后多加练习,想要提高专业水平,必须多学多练,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潜移默化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3 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课前线上预习
教师提前在超星学习通、云课堂智慧职教、蓝墨云等网络平台建立《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网络课程,将课程PPT、文档、教学视频等上传。教师课前在线发布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即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学习哪几个知识点,观看哪些PPT课件和教学视频,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在线留言,教师观看留言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线下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在课堂上予以重点讲授和答疑。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展开,大大增强了教与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后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辅导。
3.2 课中线下教学
课中线下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在线上学习的颗粒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帮助学生完整的把握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教师将学生没有掌握和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为实训课程,线下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示范,学生观看细节更加清晰。教师示范春夏上装的制版和工艺,示范完成即为学生实训阶段,教师可以提供详细的实训指导,对学生作业可以进行现场修改,针对大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讲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3.3 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让学生在线做随堂测验,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堂测验的形式可以设计的尽量多样化,比如设计闯关小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有所提升。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将所有的内容在课堂完全呈现出来,如旗袍演变的历史进程、旗袍老艺人的事迹介绍、盘扣的制作方法等,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发布资源作为拓展内容,供学生课后学习,进行能力拓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3.4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和总结性评价2个方面。其中平时表现占课程评估总分的30%,采用线下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训过程的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设备保养,陈述实训任务的语言表达、举止表现以及完成实训过程中体现的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实训参与度、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进行综合评判。总结性评价依据包括线下实训作品和线上课程参与度2个方面,其中实训作品考核占比50%,线上课程参与度占比20%。
结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足以体现教师的责任之大。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好线上和线下资源,与时俱进,协同创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守好课堂教学这道渠、种好培育学生的责任田,言传身教,切实将中华传统美德、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优秀的品质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同等育人育德功效,努力实现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