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以运城学院为例
2020-02-22赵晶
赵 晶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公众提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商业模式与经营活动的深刻变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智能财务、财务共享以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已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模式、人才机制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产生很大的变化,这就对侧重培养专业实践技术性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1]。如果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实践教学仍维持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势必将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寻求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模式、教学资源等的全新变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既满足了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又是高校转型提质的必然要求。
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是为适应运城市以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于2010年设立的,在各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企业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运城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构建了符合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相继推进内涵式发展方式,要求企业重视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但是目前在大数据、智能财务等信息技术这一背景下,学院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和科云3D会计仿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另外,在信息化较强的课程中也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如计算机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相比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比较多样,灵活度较高,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比例相对较少,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且一些重要的实践实习课程没有具体的考评标准,学生往往对实践课程所学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达到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1.2 实训室功能运行单一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资金或场地所限,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室规模、硬件设备及软件配置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且运行管理功能也不够全面,运行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完全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贯穿实训室教学与管理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训室专业技能培养功能,实验室利用率不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3 教学队伍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经验
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所教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基础理论型教师居多,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欠缺。大部分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在企业一线接受过系统锻炼的教师很少,普遍缺乏财务实际工作经历,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都是由上理论课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虽然具备坚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但是财务管理实践课程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
1.4 实习实践和专业脱节
通过往届学生实习后反馈的信息可知,因企业实习实践岗位人数的限制,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和专业相关度较低,另一部分学生的实习内容即使和专业相关度较大也都是和会计核算有关,如编制各式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装订凭证等等,很难参与诸如企业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日常运营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薄弱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学生缺乏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2]。
1.5 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应用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应以强化社会需求为导向。目前,大数据背景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如财务无纸化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在花大量课时教学生手工凭证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业财融合,推进动态、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而我们的教学主要还停留在传统财务软件和平台的学习和训练等。
2.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不再是专业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算应用,而是需要那些能够掌握新的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并能够从企业产出的海量、动态的业财数据中提取出核心数据进行独立财务分析,进而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人才[2]。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2.1 适当增加数据处理与分析类计算机课程
为了支撑实现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引入Python语言、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分析等计算机课程,突出大数据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为财务管理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2 构建与实践教学相衔接的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体系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延伸专业的实践教学[3]。财务管理选修课程除了目前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以及学校公共选修课以外,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一些实践应用型较强、灵活性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和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选修课体系可以适当减少与专业联系不太紧密课程,补充实践类较强的财务数据建模、财务共享、金融衍生工具等选修课程,逐步构建体现经济技术环境变迁、与实践课程相衔接的选修课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些选修课程可在学校既定若干学分修满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个体的爱好特长、职业生涯规划等差异化的需求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
2.3 搭建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因财务管理专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专业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搭建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践课程。具体来说,首先,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为中心,整合多行业真实数据案例,更新实验内容。可在现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专业实训的基础上,增设独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如设置大数据财务决策实战、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实践教学内容;其次,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为辅助,整合校内资源,打破课程、专业的限制和壁垒,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多方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最后,落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搭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基地,不仅能为师生提供锻炼机会,而且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3.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合,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和各项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1 创设校内实验实训环境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由大众化加速迈向普及化,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正面临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与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匹配、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难题。为了突破这些难题,应用型高校应根据专业实训室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大数据统筹安排现有实训室建设资金,规划专业虚拟实训室的建设投入,构建校内大数据基础实验环境,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4]。同时,鼓励校企合作,通过与财务软件企业、证券金融企业及事务所等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实训环境,共建大数据财务共享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掌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人才的真实需求。
3.2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如教师讲授实践操作步骤,学生机械模仿或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实训小组大作业,其余学生“搭便车”模式。应从整体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资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升级改造、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资料共享,信息互通的教学平台,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增加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来更好地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3.3 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课程授课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际财务工作经历是决定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5]。为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1)内部培养。制定相关激励和培养制度,鼓励校内承担实训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承接校企合作项目或到企业、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在相关岗位上的实践锻炼使财务管理教师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不同行业的大数据财务分析实践知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2)外部引进。聘请一批有实际财务工作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作为兼职导师,如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定期给学生开展专题报告或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
3.4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财务数据分析人才,最大的困难是大数据的获取,没有海量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再多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也无处应用。因此,应用型高校要增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大数据实训教学数据库:(1)可与用友、金蝶、衡信等数据大企业实现数据沟通和共享;(2)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公司进行合作,通过高校VPN通道,远程连接专业实训平台,招聘校内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其提供代理记账、财务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等实际服务,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与企业实时业财数据的对接,最大限度仿真现实中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实践教学老师可将一些单位数据,经过特殊处理和修改后整合成案例形成大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学的数据库。
3.5 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业务以及各样海量、动态的业务数据,如何整合汇集这些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捕获财务资料,挖掘出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这不仅需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其具有强烈的数据敏感性。然而,数据敏感性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数据分析工作中慢慢积累形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学生入校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从这一目的出发,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角。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熟悉真实的财务工作岗位和环境,提高财务分析工作能力,进而成为信息技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结语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财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工作模式、内容、职能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传统少量财务数据的计算分析逐步发展为多维度的实时动态海量财务信息处理,财务关注的重点从核算转向管理和战略制定。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更应该注重培养具有扎实财务实践技能和财务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也应顺势而为,以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动态数据处理分析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性,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