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陌生化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20-02-22孟智敏
孟智敏
陌生化策略是对原本熟悉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偏离或者反常式地进行转移,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内容,由此产生探究的兴趣。运用陌生化策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阅读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知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聚焦情感,获得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变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兴趣自然很难激发出来。在陌生化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我们以一种新的角度为阅读目标,聚焦文章的情感,从文章中每一段所体现的情感内涵、特点、联系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感受,找到答案的同时学生也能获得特别的体验。
《林黛玉进贾府》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在教这节课时,我没有让学生去反复阅读,再进行词句分析,感受这段文字的情感。而是先展示了一个片段:“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中公认的经典片段,一首《葬花吟》将课堂的氛围充分渲染出来,学生开始对林黛玉这个角色充满好奇。对黛玉的柔弱、孤寂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借着学生的这种状态,我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以林黛玉的孤寂情感为主线,从黛玉进贾府开始,来感受林黛玉的孤寂是由哪些环境因素造成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林黛玉的情感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探究。应用陌生化策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其他人对黛玉都是怎样的感情。在情感的探索中,学生逐渐理解了她的处境,也对原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传统式的对字、词、句的分析,往往只能从表层进行理解,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这就促使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聚焦文章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更多的情感收获和情感体验。
二、引导生疑,自我解题
引导生疑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的方式,自己提问题,自己寻找和获得答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的过程,恰恰能够将学生引入到深度阅读之中,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随着阅读分析的不断深入,一边探寻到答案,一边理解文章,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也培养了理性阅读思维,在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文章脉络,自我解题,自我理解,自我提升。
如《想北平》中老舍先生将自己对北平的想念融入其中,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通过对老舍先生语言的分析,往往能够在整体上进行情感的体会,但不够具体。摒弃以往的带着设定的问题去阅读的方式,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老舍先生的“想”体现在哪些方面?老舍先生为什么“想”?他“想”的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想法?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开始进行分析,从字词句的含义中寻找答案,也学会了一些新的表达方法,给自己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疑问往往也是好奇心的驱动力之一,给学生以新鲜感和陌生感,学生带着疑问将自己的视角转到了问题所涉及的视域内。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往往会有更多的体会,在自我解答之中,往往能够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互涉文本,关联比较
互涉文本的方法是陌生化策略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文本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等在比较、分析中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提醒他们注意文章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或角度去比较联想,客观分析,灵活运用素材,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文章的字词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其中表达的情感。对于这篇文章,我采取互涉文本的方式,在课堂伊始,播放了《二泉映月》,没有任何的话语,学生先听音乐,从音乐中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随即学生开始阅读,借助《二泉映月》中的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体会这篇文章中“给我三天光明”的渴望。虽然一个是乐曲,一个是文字,但其中的情感关联是清晰的,也是能够给学生以启发的。当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定的情感了解后,我又提供了一篇《盲人看》,同样进行对比联系。这次和与《二泉映月》的比较还有区别,这两篇有共同点,也有不同。教学的最后,我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果给自己三天光明,自己最想看到什么,跳出阅读,应该怎样面对现在的生活。一系列的文本互涉,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对文章有了深层理解。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互涉前,选材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应该将不同的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对比也好、关联也罢,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之中真正有所感受,真实表达,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四、换移比删,咀嚼语言
所谓的换移比删,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灵活的改变,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细节、对不同字词语句进行比较,咀嚼字词句的含义,再分析不同的表达特点,以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近义词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之间的不同内涵,品味肯定、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不同句式的表达特点。通常情况下,我们也引导学生对语法、修辞等更高难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全面咀嚼语言,强化认知。
《我的四季》是一篇体悟人生哲理的文章。课前学生已经预先了解了内容,但对很多词句的体会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我替换了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分析。“细弱的胳膊,锈钝的犁”改成“纤细的胳膊,沉重的犁”。学生分析,“细弱”和“纤细”,前者更突出“弱”的色彩,后者只能表达“细”的重点,而“锈钝”则比“沉重”更多了工具的年久破旧,生活色彩更加浓郁。同样,我还将一些语句的语气进行了改换,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在换移比删中,学生分析的积极性更高了,陌生感给他们以重新审视课文的机会,提升了分析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魅力在于对词语的不同搭配所体现的不同情感,而其内在的独特性也决定了需要阅读者细细品味。高中阶段,对于语言的理解,教师应避免强硬地进行挖掘,可以采取这类换移比删的方式咀嚼语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经常使用陌生化策略,展示不同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对文章进行由浅入深地剖析,进而不断地更新自身的阅读感受,丰富阅读阅历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