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设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究
2020-02-22
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名著阅读单元”。整本书阅读教学自然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与传统单篇课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同的区别。所以,探索符合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致的阅读教学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结合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来聊一聊整本书阅读课中的活动设计。
一、基于文体特征的导读课活动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是在学生还没有倾力阅读之前的激趣课;是引领学生对全书做基本了解的预览课;是一点切入聊出学生已知之外的惊奇课;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言又止的悬念期待课。介于此,整本书的陌生化导读应追求纵观全局,整体把握的教学效果,如果能紧扣体现全书本质特征的文体特点设计课堂活动,或许可以比较切实地带领学生粗略而有趣地领略整本书的风貌。
大家熟知的部编版教材上册建议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学生对《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经典情节都比较了解,这些了解往往来源于动画片、电视剧、连环画及《西游记》青少版读物等。学生们对《西游记》的内容熟悉,但对《西游记》的文体形式陌生。依据学情,我们可以《西游记》的文体为切入点领着学生们对《西游记》原著的阅读期待,请看这节导读课的活动设计。
活动一:巧借改编版与原著回目的对比,揭开章回体小说文体面纱;
活动二:提炼原文开头与结尾的范式,了解章回体小说文体特征;
活动三:借改编版与原著正文的对比,体味章回体小说语言魅力;
活动四:猜读原著中有关人物的韵文,明了章回体小说穿插的特点;
以上四个环节就是以《西游记》文体特点为主线进行的导读设计,整个设计以章回体小说独有的回目,独具特色的开篇收尾,极富有内涵的正文,穿插于正文中间的诗词韵文,这些语言形式为教学点,在与青少版《西游记》相比照中渐次展开《西游记》原著导读激趣的。
不难发现,这四个课中活动的子目标分别是了解回目、关注开头结尾、品味正文、赏析诗词韵文,它们又都归拢于总目标通过对章回体小说文体特点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对《西游记》原著的阅读期待。这四个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彼此勾连,按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内在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活动群。很好地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在两种版本对比式的框架设计中,四个活动各自不同的展开方式也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中活动设计的丰富性。
二、围绕阶段性内容的推进课活动
推进课是学生依照书的自然顺序阅读部分内容的阶段性交流课;是学生将自己对已读部分的感受思考进行相互碰撞的催化课;是在教师引导下提升对名著魅力欣贯更加投入阅读的助推课;是围绕某一个局部主题深入多元讨论,猜想预测未知的启示课。推进课好似一条扁担,挑起了“已读”与“未读”,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课型承前启后的功能呢?以某位老师执教的《西游记》84-90回推进阅读课“笑中有乾坤”为例。
活动一:添加目,理情节,说故事;
活动二:寻“六笑“,批注内,明事由;
活动三:提取规律,拟写对联,品评人物;
整本书阅读交流话题的选择应该从学生和文本的结合点出发,尽量选择文本与学生体验的交又点相通点,从而为“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作好铺垫。“笑”这个神态表情一提起来就令学生感到熟悉,喜欢又好奇,“笑”又是这部分内容中悟空性格的一个集中聚集点,这个“笑”点既顾及了学生的生活阅读积累,又连结着这部分内容的核心目标。学生不但有话想说,而且能说,说得有热情,说得有创意,说得让自己和他人都有收获围绕“笑”点,三个活动设置呈现阶出的梯性非常明显扎实。对整本书已读内容的回放是典型细节贯析”“典型人物分析”的前提与铺整。所以,师生先借填写目录回忆内容,理顺情节,再现84-90回的四个故事。这活动过程可谓一举两得,学生既梳理了内容,又了解了回目对仗押韵的特点,并在动笔书写中完成了语言的运用训练,更也为课堂最后书写对联埋下了有爆发力的种子。
第二个活动围绕主题“笑中有乾坤”徐徐展开,学生在情节的河流中寻找“笑”的浪花,并选用批注法解读悟空笑的不同。从而实现对悟空性格形象的多次解析。第二个活动是从第一个活动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又高于第一个活动的能力层次,它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孕育性的小专题“悟空的笑”。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围绕专题进行了多角度多个来回的探究,还学到了若干种读书批注法,活动显得完整而饱满,为学生进行更高难度地第三个活动搭好了稳固地脚手架。
在第一、二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满怀激情地展开对“笑”的表现手法的研究,并在欣赏分析语言形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语言来书写对悟空的评价,这就令学生从一个欣赏者转为了创作者,满足了学生自我阅读价值的实现。也丰富了全班学生对84-90回中悟空形象的全面解读。围绕“笑”的读写训练,将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推到了一个他们独自阅读时不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导”读对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目标的确需要通过有效地课中活动才能完成。课中活动是交流主题的若干次分解,实现主题目标的活动群与单篇教学一样,应该呈现严谨的阶梯状逻辑关系,每一个课中活动的完成都应该成为抵达主题的一次逼近与累积。
三、围绕主题探究的分享课活动
主题式分享课的主题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主题式分享课的主题或是整本书的情节、或是人物、或是场景、或是有特色的若干片段,或是手法、或是某种语言风格、或是整本书主旨的某个角度等;主题式分享课的主题最好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主题式分享常常要借助阅读类工具书,以强升深化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举例:《西游记》主题分享课“意味深长的挫折”。
活动一:评说思维导图式内容梳理;
活动二:展示课前在线发表的说说;
活动三:以悟空的口吻说自我成长;
活动四;探究作者反复叙事的手法;
从第一个活动的情节梳理到第二个活动的人物分析,再到第个活动的感悟提炼,最后完成对作者叙事手法的探究讨论,由内容而及人物,由人物而达情感最终上升到对文章形式的探讨。
由此可见,这四个活动设计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语文活动成为前一个语文活动的延伸、深化,自然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相互环扣的链状课堂结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完成了对分享主题地一次次分解。
在活动合理设计地基础上,这个设计也呈现了课中活动的多样性,增添了课堂的情趣,丰富了学生整本书阅读主题分享的方式方法,将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