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分析
2020-02-22
一、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国家财政体系中,县级预算管理是社会财政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县级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还是存在各种不尽如意的地方。
(一)预算与决算出入较大,数额缺乏准确性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增量预算作为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加减减,其预算金额缺乏准确性,尽管国家已经开始要求地方部门采用零基预算,但是增量预算法已经在地方预算编制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所以大多数地方政府部门仍然以历年的预算、决算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数据基础,特别是在财力明显不足的各级县乡政府更是如此。
(二)政府隐形债务无法体现,增大了政府债务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都对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仅靠中央政府和省级财政拨款无法负担县级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从各种融资机构借贷成为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些债务往往无法在预算数额中进行体现,这就使得人大在审核地方政务时无法全面评估各级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这种隐性债务会给县级政府带来财务风险,特别是当县级政府收入减少明显而财政支出刚性加大时,这种类型的隐性债务会给县级政府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
(三)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监督
目前我国县级政府预算主要是依靠县人大代表的审议进行监督,而县级人大代表由各行各业的人员构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都不是很了解,他们无法对预算报告的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所以人大的预算审核在多数情况下都流于形式。另外,从社会监督上来说,对于预算执行的过程来讲,广大民众从草案到最后决算的过程几乎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不少民众都认为财政预算是政府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民众都不会过多的关注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这就很难对县级政府资金收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进行监督。
(四)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不全面
考核县级政府各部门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就是绩效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政府各部门合理安排财政各项收支,便于监督政府各部门是否按照预算报告进行财政支出的安排。但是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内容还不是很全面,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有待提高,多数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所以对于政府部门的约束作用不是很强,这样的结果不仅难以全面有效的评价政府各部门的财务工作,更不利于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建设。
二、加强县级政府预算管理与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县级政府对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现阶段政府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政府划拨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与控制,但是目前政府预算管理中出现了预算外“小金库”、隐性债务等现象,这些都与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力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作为县级政府的预算管理部门,要从预算管理的流程出发,在预算从制定、执行、监督等不同环节中,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改善县级预算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笔者以预算管理的执行为例,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浪费、采购吃回扣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对采购工作的考核管理,将采购价格、批次等指标进行量化,并且与采购人员工资绩效进行挂钩,从而促进采购部门对采购环节的关注,最终加强政府对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县级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政府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引,如果预算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预算的工作就无法保证顺利开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针对政府财政预算制度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县级预算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对于政府预算更真实有效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在其实践过程中,政府预算显现出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县级政府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来进一步解决预算中出现的新问题。县级政府必须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县级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完善县级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从而有效解决县级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如实的反映县级政府部门的预算情况,从而为实现阳光型政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县级财务预算的社会监督
相比较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而言,我们对于县级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及企业。中国的老百姓的意识当中也认为监督政府财政收支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县级政府部门通过运用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社会公共管理、调配社会公共资源以及解决社会公共事务,而这些财政资金涉及的内容都与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通过多种方式监督政府预算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落实县级人大对于预算的事前监督,加强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审议。县级政府应当在县级人大会开会之前邀请专业能力强的经济学家、政府工作代表、审计部门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预算草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审核,这样将社会监督与人大监督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预算工作的审议效率,也可以加强对预算的事前控制,提升了预算监督职能的控制力度。
(四)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部门
对于县级政府的财务预算的全方位监督,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部门。在目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进行财务执行过程的监督主要依靠县政府的审计部门。县政府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县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反映财务预算的执行全过程,但是我国审计部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县级政府审计内容的不完整和缺乏对审计问题的问责机制,使得县级政府对财政预算资金的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大打折扣。通过县级政府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监督部门,可以使预算监督职能独立于县级政府预算主体之外,同时能够弥补人大对于预算草案审议的不足之处,使得预算监督管理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内部考核制度
评判制度执行的好坏关键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内部考核制度,健全的内部考核制度既可以督促各级政府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支出,又可以让政府各部门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县级政府各个部门引入绩效考核对自身工作进行规范,这种与自身工资绩效挂钩的内部考核制度极大的规范了基层公务人员行为,提升了县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然而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绩效考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主要表现在:县级政府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构,目前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存在缺失,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针对财政预算的内部考核制度的实践,部分县级政府部门财务预算的效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提高。所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既可以加强财务预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不断提升县级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使县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