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财政资金安全的“吹哨人”
——新冠肺炎疫情给予财政监督工作的启示
2020-02-22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吹哨人”一时成了网上热词,也一直牵动着备受疫情煎熬的人们的心。我们且不必去探究从已故医生李文亮最早在群内警示疫情,到钟南山院士宣布确认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情况的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仅从这一个多月以来疫情带给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痛楚,就足已深刻体验到“吹哨人”是多么的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终将会过去,工作和生活还要继续,如果我们能从这场灾难中吸取教训,找出些许对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启示,或许便是疫情带给我们唯一的好处了。
一、财政监督与疫情防控
财政监督和疫情防控有着太多的相似,二者的本质其实都是在“医病”。如果说疫情防控医得是公共卫生体制和人体的疾病,那么财政监督其实“医”得就是财政资金运行和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病”。疫情防控和人体疾病的医治需要的是医者仁心、仁心仁术以及规范完善的防控机制,财政监督同样需要真诚的寓监督于服务以及财监干部精湛的业务技能,当然,财政监督的长效机制更需要制度的规范和机制的完善。在武汉抗疫前线,扶危渡难、为国悬壶的逆行白衣天使们用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博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医无私,警无畏,能者竭力,万民同心”,全新的医患关系,乃至警民关系,同样也启迪我们在财政监督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查和被查”这对矛盾体的对立关系,激励我们用仁心换人心,获取被查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共同维护好财经秩序的有序运行。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特别是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们“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用生命和担当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但代价是沉重的,经济下行,生活紊乱,更不要说成百上千宝贵生命的消逝!这些极其惨痛的教训不仅仅折射出我们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的漏洞,更需要包括我们财政监督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从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二、财政监督和财政监督业务转型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我省财政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财政监督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我厅在2017年下发的《关于推进财政监督业务转型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开启了我省财政监督业务的转型之路,随后实施的机构改革进一步对财政监督转型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最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省财政监督干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在财政监督业务转型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比如,组织开展的监督工作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实施的评估、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有效性监督以及更加注重财政系统的内控建设等等,并且也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财政监督工作,特别是在财政监督业务的转型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比如,财政外派监督机构的驻地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各财监处主要精力全部用于完成财政部和省厅安排的专项核查等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行安排日常监督。还有财政监督和审计等部门仍然存在职能交叉,在会计监督和资金核查过程中存在重复检查的情况。再就是监督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对财政核查发现的典型问题和案例缺少综合分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不多。最关键的问题是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的转变还没有真正实现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那么财政监督业务转型乃至财政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必将大打折扣。
武汉疫情的最初肆虐,尽管还没有确切原因,但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的预警机制上存在问题和漏洞是肯定的,也就是在预警机制上正规“哨声”滞后,再加上一线医生的非正规“哨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最终造成了疫情的扩散。财政监督业务转型正是为了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自身建设和监督机制而进行的重要改革,目的就是要让财政监督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和政策执行规范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真正起到“吹哨人"的预警效应。
三、当好财政资金安全的“吹哨人”
一是要重新确定和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能,准确界定和理顺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处室的关系。随着财政监督业务的转型发展,过去的职能定位已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财政监督工作,制度规范是转型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规划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以及外派监督机构工作的职能定位,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监督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辟新时代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积极探索财政特色的监督工作方法,逐步实施“嵌入式”的财政监督。财政监督之所以不同于审计、人大等部门的监督,就是要有财政特色。新预算法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动态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是法律赋予财政监督的职能,也是财政监督不同于其他监督的主要标志。实施"嵌入式”的财政监督,就是要从以前的事后监督(各种专项检查)为主,转到以后的事前监督(预算编制阶段)和事中监督(预算执行阶段)为主,事后监督(绩效评介)为辅,把财政监督融入预算管理主体工作中。只有真正实现了事前、事中监督,财政监督的职能才能得到真正实现,才能真正做到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外派专职监督机构的驻地优势,深入推进财政监督业务转型。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把医护人员的挺身而出和担当作为比作上前线,其实财政外派监督机构同样是身处“听得见炮声”的基层一线,相对于财政业务机构,有着独特的基层优势。财政部门应当把外派监督机构真正融入到财政管理体系中去,让外派机构做到守土有责,真正承担起发现和搜索“零号病人”的职责,切实发挥好财政监督预警纠错和参谋辅政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