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探索

2020-02-22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沈云彩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本科生校企学院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沈云彩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双方在科技研发、人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及生产实践等方面互动产生乘法效应的过程, 通过互享资源发挥两大参与者的优势和潜能, 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良好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制定了我国教育的十大改革试点工程,办学机制改革是其中之一:“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校企合作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选择。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学院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在“十三五”(20215-2020)期间,把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多维度协同创新机制,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本文以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案例为对象,总结多年来双方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质量共促的做法与成效,积极探索校企战略性合作的教育服务体系,创新办学新模式,为学校和相关企业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创立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遵循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计算机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成长需求,创立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强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围绕“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专业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复杂问题项目化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闭环体系建设”等项目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1.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运行机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受聘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毕业论文课题审定等环节为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2.请聘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工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受益匪浅;

3.学院与企业共建集学生实践、实习、创业及就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安排带薪实习,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每年学院约有30%的学生通过带薪实习获得企业的预录用通知书,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推动了就业工作。

4.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深度引进企业资源,安排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实践课题研究、毕业设计等,实现了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

5.学院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 通过共同举办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项目等形式,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学院根据学生能力适度调整教学模块,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形成良性互动的科研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校企合作联盟

计算机学院探索企业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校企联合攻关、联合创新、联合科研的新方法,促进校企合作、企业之间行业信息的互通,于2016年12月成立了“苏

州大学IT校企合作联盟”。目前,校企合作联盟包括了微软、同程网、百度、西门子、中科院电子所苏州分中心在内共81家企业,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联盟制定章程,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企业与院校设置专门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体系,每年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实现企业与院校资源共享,企业向学院派送兼职教师,学院为企业职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解决企业在职人员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培训等常态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信息支持;每年招聘季节,企业享受优先招聘实习生和毕业先的权利,而企业必须为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优质服务,优先解决企业对适岗大学毕业生定制培养、高效招聘的基本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文化建设,开设“创新创业企业家论坛”,为高层次应用型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提前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学院与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宗旨,共同签订协议,根据教师的特长和每一学期的课程设置,鼓励和安排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教师应该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科研项目进入企业,围绕解决问题和项目需求,确定实践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进入到企业,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发展趋势;可以熟悉企业的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可以掌握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新技术、新知识。此外,目前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就是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听课,学生学到了实践技术,老师们可以把握新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全面的培养,使专业教师成为兼备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四、探索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学科竞赛机制

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促进学科竞赛。学院先后设立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大学—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苏州市融合通信实验室、苏州大学IT校企合作联盟、苏州大学西门子创新实验室、苏州大学瑞翼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使学生体会企业运行模式,提升创新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竞争力。

推进创新创业活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促进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学院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学院各课题组为依托,举办高水平的科技文化活动、企业冠名的学科竞赛,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完善和实施创新项目管理,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院颁布了相关的科研活动激励机制作为保障,例如,学院制定了《本科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及知识产权申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学院制定了《本科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团队或个人,进一步推进学科竞赛工作。

五、完善过程考核

校企合作过程为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支撑平台,学生在学校听取科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在企业听取实际项目案例并动手操作,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下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院要加强全过程的管理,聚焦学生实习过程、实践成果等方面,做好考核工作。学院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规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里结合假期的时间安排,至少参加二次到三次具有产学结合性质的见习、实习;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进驻合作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实施精心细致的全程化管理;制定适切的考评机制,考核由学院与企业双方联合考核,企业给定的分值占总分的80%,学院给定的分值点总分的20%,着重突出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考核合格可计入相应学分。

学院充分发挥苏州IT相关企业的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产学研用强强联合,跨界融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近五年,学院共有320名本科毕业生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在学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被评为校级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学院并顺利通过验收。根据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绝大部分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其中36%左右的毕业生在工作3-5年后成为专业技术骨干、项目经理,在单位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努力,思维灵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学院已成为长三角区域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将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快速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十四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力美好苏州的城市建设。

猜你喜欢

本科生校企学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