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2020-02-22大连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双循环升级供应链

大连财经学院 刘 辉

新形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增长新模式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化背景下所提出的破题之道。

一、“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背景

首先,从国内形势来看。“双循环”经济增长新模式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客观要求。虽然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稳定增长,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包括:第一,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日益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逐渐衰减;第二,人口红利逐渐弱化,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第三,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可以预见未来出口的扩大是由竞争优势所决定,而非全球市场“蛋糕”的做大。

其次,从全球化背景来看。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使得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阶段,而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主体是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自身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全球经济整合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全球化产业链中,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中下游位置,且面临巨大阻力。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凭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基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突破,推动企业在全球化产业链中不断攀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的新形势,也是“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且成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的“催化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下的全球贸易尤其是维系全球贸易政策运行的供应链、运输行业遭受严重冲击。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大肆鼓吹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导致国际贸易局势更加严峻,给世界贸易格局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世界经济局势增加了不稳定性。

二、构建“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建议

(一)加大民生建设,持续扩大内需

首先,加大民生建设。持续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的基础保障,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第一,针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针对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保、政务协调导等民生相关领域的基建,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人民的获得感。第二,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线上教育、远程办公以及现代物流体系等新领域的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当前新型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功能停滞状态,也为推动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大对互联网、5G技术、物流基地、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借助新型基础设施的稳增长,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持续扩大内需。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消费变革期,消费结构正处于持续升级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长期政策,推动消费升级。第一,保障居民收入预期的稳定性。居民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预期,只有保障居民收入预期的稳定性,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居民的消费行为。鉴于此,未来财政政策应当做到精准发力,在持续保持既有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保障居民收入预期的稳定性。第二,积极就业政策的完善。就业是居民购买力的最主要来源,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切实提高就业水平,方可真正刺激消费。顶层设计宏观经济政策要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维护就业稳定;要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就业预期的稳定性;聚焦就业、养老、医疗等焦点社会问题,加快落实、加大社会保障,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居民消费;加快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深入挖掘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第三,加快消费中长期规划的切实启动,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步伐。具体来说便是通过启动中长期消费转型升级规划,加大中产阶层所占比例,实现居民消费实力的提升。制定相应的财税支持措施来促进居民消费,如个人所得税的变革等,从而降低中等及偏差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持续有序地增加中产阶层的数量。合理增加供给,保持供给侧升级、消费转型升级的动态平衡。

(二)加大国际合作,持续对外开放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我国不断、持续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过程。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化面临着恶劣形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面临着这样的新形势,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对外开放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增长新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但其前提在于必须坚持开放格局,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首先,灵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外贸保持基本稳定,并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争取扩大出口。

其次,加强宏观政策合作、国际供应链。各国要加大力度强化在宏观政策层面的协调,确保全球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在国际供应链方面,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力度,建立有效的国际供应链平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要稳定推进国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复工复产,加快全球经济的恢复。

最后,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对现阶段国际产业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正处于高度融合的状态,仅凭一国之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将全部所需产品完全生产出来的。因此,需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也要主动开拓市场,积极与其他经济体加强合作、交流,避免外贸过度集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对合作模式进行开拓创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科学分工,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

(三)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竞争实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增新模式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必须不断对国内营商环境进行改进、完善,充分发挥我国的内需潜力及超大规模市场的内在优势,与全球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首先,我国应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广阔、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以及在疫情防控领域所取得的傲人成绩、经济率先复苏的优势,保持企业、就业基本盘的稳定,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

其次,应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致力于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转变,切实做到“打开国门搞建设”。立足于国内巨大的增长潜力,应持续不断地为跨境投资、跨境贸易提供便利,实现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的改进,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完美结合,扩大进口、稳定且积极扩大出口,确立中国国际分工合作的新定位,即“世界市场+世界工厂”,保持外资、外贸基本盘的稳定,在与全球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基础上,保障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并实现竞争实力的提升。

(四)积极重构新型全球产业链

首先,补齐短板,推动供应链、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推动高端产业的蓬勃发展、健康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力综合实力的提升。实现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更好地吸引外资,扩大产业结构升级的资金来源渠道,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供积极影响。

其次,着眼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致力于构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新型产业链体系。借助增强内生增长能力、进口替代、出口转内销等途径,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控制由外生事件可能引起的产业链转移给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实现国内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生产配套能力的增强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实现国内中间品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关键零部件,从而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最后,加快科技创新。科技与产业是现代国际竞争的重点。应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完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加大资源、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与重视,致力于占据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前沿水平,争取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实现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提前布局、率先突破。

三、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必然选择。构筑“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要加大民生建设、持续扩大内需,要加大国际合作、持续对外开放,要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竞争实力,要积极重构新型全球产业链,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双循环升级供应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