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刺绣的传承发展及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
2020-02-22李永慧
李永慧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我国刺绣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虞舜时代我国刺绣工艺开始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用针线在纺织品上穿刺,最终形成各式各样装饰图案的手法便是刺绣[1]。随着刺绣文化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数代优秀的手艺人的共同努力,刺绣工艺进入了相对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出现了苏、湘、蜀、粤四大刺绣流派,还衍生出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绣种[2]。除了刺绣类型多样化,刺绣手法与其应用发展也在不断丰富。2010年界首刺绣正式被列为我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问题,这里对界首刺绣的传承发展及文创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界首刺绣的发展现状
界首刺绣起源于我国安徽省界首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的文艺类型为界首刺绣的发展与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民间刺绣的重要流派。早在唐、宋时期界首刺绣工艺就已成熟,以风格鲜明、样式丰富而受到百姓的喜爱,在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通过充分的宣传与展示活动,界首刺绣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界首刺绣的传承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古往今来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传承者,他们不仅肩负着手艺传承的重要使命,更是扮演着刺绣文化传播者的角色[3]。例如,界首刺绣传承人刘兰英,她的刺绣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同时也远销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受到了国内外刺绣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从其绣品风格来看,她的绣品兼具了南北地方文化特征,既有北方文化豪放、质朴的一面,也有南方文化细腻、婉转的一面。
界首刺绣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界首刺绣来源于民间,绣品内容集合了我国诸多民间文化元素,不仅样式别致、风格多样,还有很深刻的寓意,许多民间故事、民俗文化都通过界首绣品得以重现。对于绣品而言,图案和纹样可以算得上是其灵魂所在,界首绣品的许多图案都直观地展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文化特征,图案样式不仅包揽了花鸟鱼虫等自然生物,也囊括了山川湖海等自然景观,绣功了得的手艺人甚至能将许多生活画面与戏曲元素融汇到绣品当中,因此每一件界首绣品都可看作是地区文化的缩影。
图腾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百姓都或多或少有着图腾崇拜,因此早期的界首刺绣也将这种图腾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龙、凤以及其他动物造型都是绣品图案的重要题材。界首绣品在使用动物纹样时通常还会加入一些植物纹样,例如梅花、菊花以及竹子等,多种题材相结合也能使绣品内容更显丰富,呈现出简洁大方、严谨丰满的视觉冲击力[4]。例如界首刺绣传承人刘兰英所绣的《金鱼戏莲》就是将两类纹样相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视觉观感,灵动自如的金鱼、并蒂莲花就如一帧帧美妙的画卷,使观者的脑中不断浮现出生动有趣的鱼戏莲花画面。这种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一方面将我国民间文化传递给百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界首绣品在内容上的多样性。
界首刺绣不仅在图案纹样上讲求别出心裁,在绣品着色上也十分考究。多以鲜艳明亮的红色、绿色为主色调,其他颜色起辅助作用。此外,在着色时还需仔细斟酌色彩的明暗度、颜色的纯度,以求达到绣品色泽饱满、明暗相称的目的[5]。
例如在孩子的鞋上绣上虎头,表现出孩子健康长大、生龙活虎的美好期望,虎头鞋将红色作为主色调,明黄色与白色搭配着填充虎眼、虎须等位置。张扬艳丽的红色正是蓬勃生命力的最好体现,而明黄色与白色的融入能够调和过于艳丽的红色,帮助绣品达到色泽均匀的效果。再如在荷包或者手帕上绣鸳鸯,预示着两情缱绻、长相厮守。整个绣品的主色调要清新淡雅,体现古时候女儿家细腻的情感与心思,以红色、暗紫色为主,突出鸳鸯本身嘴红、羽毛多色的特质。由此可见,我国早期的绣品在色彩选用上十分讲究,而绣品通常还会被当作是传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 界首刺绣的传承发展问题
在我国,界首刺绣产生及发展成熟的时期虽然很早,但其发展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经典绣品在流传过程中时常出现破坏与遗失的状况,时至今日能完好保存下来的经典绣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从事刺绣事业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口头传教的方式也进一步造成了刺绣传承人锐减的现象。绣品数量的减少导致市面上精品刺绣数量下降,久而久之百姓对于界首刺绣就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对于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的设计造成了严重阻碍。总的来看,当前界首刺绣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是绣品数量的不断减少,第二是界首刺绣传承人的断层。
(一)绣品数量的不断减少
界首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一种,早年间还会被广泛运用于服饰及其他布制品的装饰方面。随着现代工艺品的不断创新及大众审美的进一步提高,界首刺绣所能发挥出的效用就显得极为有限了,大众普遍会选择更为流行的装饰元素,这也意味着界首刺绣的生存价值与发展基础正在逐步丧失,以下现象也加剧了绣品数量的减少。
第一,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与传播渠道。界首刺绣主要在民间流传,在当今各类工艺品竞相发展的形势下,如若没有政府部门的引导与大力扶持,仅仅依靠刺绣文化本身去获得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现实的,也很难保证各类文化在碰撞的过程中是否会引发其他问题。
第二,口手相传的传承方式使得界首刺绣难以规模化发展。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也就说明了界首刺绣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且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只能用于自家使用或者亲友之间以礼品的形式互相赠送,有限的传播空间、有限的绣品数量成了界首刺绣难以实现更好发展的根本原因[6]。
第三,界首刺绣流行于民间,高层次人群无法接触到,因而无法作为高档产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作为民间工艺品的一种,虽然界首刺绣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却无法作为商用,不能发挥出更多的功能,缺乏生产动力,因此绣品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二)传承人的断层
随着新型工艺品的不断涌现,界首刺绣相对较低的商用价值以及无法规模化生产的现状都进一步导致了界首市民对进一步强化本地区工艺品发展的信念下降,愿意主动去学习界首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刺绣文化传承以口手相传为主,需要传承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此当前界首刺绣在传承人方面出现了断层现象[7]。
此外,传承人之所以出现断层现象其实还与老一辈手艺人年龄结构偏大有关。例如著名界首刺绣传承人刘兰英已是75岁高龄,年龄的增长使传承人完成绣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下降,再加上刺绣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过长等特质,都需要选择有悟性、有耐心且有毅力的传承人,因此导致当前界首刺绣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三、 界首刺绣的传承发展途径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刺绣的传承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根据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快速找到应对之策才能帮助界首刺绣重回大众视线,完成传承发展的重任。
(一)借鉴其他地方刺绣发展的经验,为界首刺绣提供参考
界首刺绣想要寻求创新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更应该从多种渠道全方位学习、了解其他刺绣工艺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弥补不足,才能帮助界首刺绣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的刺绣种类多样,大多数刺绣都兴起于民间,大多都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一点与界首刺绣大不相同。虽说当前刺绣工艺品种类众多,但并非所有的传统刺绣文化都逐渐消沉下去了,也有许多刺绣工艺以产业化的形式走上了如火如荼的创新发展道路[8]。究其原因,都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苏州镇湖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区刺绣产业化发展,为打造极具特色的刺绣文化品牌,先后建造了刺绣艺术展览中心、刺绣一条街以及刺绣文化艺术馆,以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为刺绣文化的长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加强了刺绣文化与本地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市民不仅能够在浓厚的刺绣文化氛围中学习与了解相关知识,还能从中获利。
正是由于政府部门懂得将文化与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才促使镇湖刺绣产业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甚至发展为地方支柱产业。界首刺绣想要摆脱发展困境,就必须学习镇湖刺绣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社会资源,为刺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政府也应当树立传承意识与保护意识,推动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界首刺绣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地位虽有所上升,但从后期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去推动界首刺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政府首先就应出台相应的宣传政策,提高界首刺绣的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帮助此类工艺品重回大众视野[9];其次,应加大资金投入,为界首刺绣打造小型博物馆,或者成立专门的技术培训机构,为刺绣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与学习机会,鼓励当地市民积极参与,使界首刺绣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当中;再次还应借助平台优势,快速找到界首刺绣技术的传承人,缓解传承人断层问题,强化老一辈艺术家与新时代年轻人之间的技术交流,使界首刺绣文化更好地传承。
(二)丰富传承人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创新意识
界首刺绣文化历史悠久,老一辈手艺人普遍处于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储备较低的层次。在此种严峻形势下对于新一代的传承人,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要求,更要对其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传承人的创新精神,加速界首刺绣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留文化最传统、最本真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走创新道路,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符合大众审美,真正使刺绣这类小众的传统文化得到大众认可与喜爱。
(三)提高界首刺绣附加价值,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界首刺绣的价值在于传递情感、服饰点缀。但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与地方文化,其价值开发不应止步于此。我们应当以创新为指导,发掘界首刺绣文化更多的附加价值。比如以界首刺绣的起源为着手点,挖掘其地方文化价值。将不同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绣品挑选出来,了解其制作的文化背景、契机,制作过程、手艺人的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将界首刺绣的独特魅力集中展现出来,而且这些更易成为衡量其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尺。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也要强调界首刺绣文化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界首刺绣文化渗透到大众生活当中才能真的实现彰显其文化底蕴、普及文化背景的目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现界首刺绣的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文化回归的目标,也满足了国家、政府以及地方市民利用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刺绣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此外还需有品牌意识与地方特色文化意识,在推动界首刺绣的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加速界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10]。
四、 界首刺绣文创产品的设计
在现代许多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强调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外观,更多的是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界首刺绣是我国重要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未来的传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这类优质的民俗艺术进行创新,还要从当前文创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理性思考如何更好地对界首刺绣等传统工艺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推动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与发展。
(一)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美化以及装饰作用是界首刺绣产生之初的主要用途,当前工艺品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依然是装饰、点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扩大界首刺绣的使用范围,例如将其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与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大众对于室内设计风格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强调室内环境必须是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甚至很多人对室内设计的艺术展现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为界首刺绣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契机。由于刺绣文化本身的工艺价值与艺术表现力都是非常鲜明的,使它依附于实体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特质,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强调传统文化回归的社会环境下,界首刺绣等传统工艺就是优质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
界首刺绣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无论是在室内软装方面还是在室内家具、陈设当中都能很好地融入,成为宝贵的设计素材。棉布、绸缎等纺织品本就是界首刺绣的主要载体,因此界首刺绣元素能够直接应用于室内软装中。同时界首刺绣的许多图案、纹样都有特殊的寓意,能够引发人的想象、传递多种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设计具有特殊寓意的家纺套件,既能给人以简洁大方的视觉观感,还能让人通过特殊的图案纹样感传递美好寓意。
(二)界首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
界首刺绣本身有着非常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在地域文化、审美理念、经济的不断碰撞下界首刺绣才得以系统地呈现,因此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界首地域文化特色。将设计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嵌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成品真正融入了界首地域文化,这一方面能够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能设计出别出心裁且寓意深刻的产品,突破传统绣品单一的装饰功能,体现出绣品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需要强调的是,在产品设计前期需做好大量功课,例如提前学习界首刺绣的文化背景,增加理论知识储备等。查阅国内外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认真了解其成功经验,完善自身不足,这些准备工作对于产品后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当前大众审美的流行趋势,不能使界首刺绣文创产品设计风格背离大众审美,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界首刺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