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契合、制度优势和实现路径
2020-02-22叶本乾
叶本乾 赵 艳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 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1](P9)新时代如何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开展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推动城市社区有效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一、逻辑契合:人民政协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双向契合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神经末梢”和基本治理单元。人民政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平台,它通过政治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城市社区治理和人民政协制度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逻辑契合性。
(一)人民政协是推动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1](P22-23)。城市社区治理又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因此,要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构建“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成为内在要求。这就要求统筹推进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开展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城市社区治理需要人民政协。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诸多治理问题无法有效及时予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社区产生诸多新的阶层和利益主体,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发展日趋多元化。在此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日趋复杂,诉求愈加多元,表达渠道受限等问题日愈严重[2]。事实上,党和政府针对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突出强调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民主协商,不断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聚力基层社会,较大程度缓和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但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部分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依旧存在民主协商程度低、民主监督不到位、利益协调整合能力不足、治理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别力量,整合城市社区的治理资源,调动新阶层的力量,拓宽城市社区民众的诉求表达渠道,监督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不断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迫切现实需要。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以及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它的性质定位、组织功能、制度优势等独特作用契合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需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契合党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保证城市社区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能够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统合新阶层力量,契合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智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契合解决各种城市社区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落实民主协商等城市社区治理需要,等等。因此,人民政协能够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可以成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机构和力量。
(二)推动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是人民政协自身发展的需要
推动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符合人民政协的价值取向,符合推进人民政协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指出,人民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线分别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和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就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方面,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和力量,发挥人民政协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人民政协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城市基层社区,关注城市基层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切实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另一方面,众多攸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与决策要在基层社区切实得到有效执行。要充分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多形式推进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要让城市社区民众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实践活动,保障城市社区民众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广泛凝聚民心,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大团结大联合的群众基础。
推动城市社区有效治理能够解决人民政协自身的发展问题,推进人民政协向基层纵深化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形成了全国—省—市—县四级组织机构,部分地区在城市街道还设立了人民政协的派出机构。然而,在人员队伍建设和履职方面,部分县级人民政协及其派出机构存在着人员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政治协商被边缘化、统战能力较薄弱、民主监督缺位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基层人民政协的效能发挥。同时,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我们党在治理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对解决基层人民政协组织基础工作和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民政协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健全基层政协组织体系,巩固和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增强基层人民政协的政策执行力,有效地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基层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可以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通过政协协商将社会各界别、各团体、各阶层的力量吸纳进人民政协之中,推进政治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提升其统战能力、履职能力、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制度优势: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支撑点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伟大创造,它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契合决定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优势构成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支撑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统合优势:推动大团结大联合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特征[3](P303)。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其关键是坚持求同存异,实现对社会各阶层的有效统合。“一致性”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广泛凝聚共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巩固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底线。“多样性”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各界别、各团体、各阶层的思想多样性,增强包容性,接纳合理、正确的批评与建议,从而谋求思想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凝聚共识的优势。统一战线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新时代,人民政协整合统战工作中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海外等12 方面对象的诉求和思想,是对人大制度的有力补充,是属于协商形式的民意汇集,是选举形式思想整合和诉求表达的“先手”[4]。人民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动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人民政协通过召开界别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意见诉求,畅通城市社区治理的协商渠道。在积极为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建言献策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影响力,精准密切界别与群众的联系,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凝聚共识,增强各方面群众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制度认同等,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厚植城市社区治理的人心土壤。因此,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优势,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能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各领域的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实现人民政协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和城市社区治理精准契合,切实保障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有序展开。
(二)专业化优势:依托专门协商机构
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强调群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和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功能,实现政府、社会、居民三方的良性互动[1](P21-23)。而要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民主协商成为重点,充分发挥和依托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是着力点。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体现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优势。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具有理顺情绪、畅通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优势。人民政协将协商民主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履职全过程。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典型表现,是人民政协的履职内容,其重要内涵之一是政协协商。政协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具体体现,它是34 个界别委员代表围绕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和国家政策、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协商,是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新时代,一方面,多元社会主体必然形成多元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致使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另一方面,城市社区民众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较少,并且是自下而上的纵向模式,这往往陷入“回应慢”“表达不畅”等困境,在这双重压力下,社区居民的诸多问题一旦不能及时解决,群众的“负面情绪”滋生,城市社区矛盾必然增多。因此,如何通过完善民主协商制度机制,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参与治理,理顺他们的情绪,积极传达或回应他们的诉求,协调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人民政协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就是实现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效能发挥与城市社区治理任务有效衔接,让人民政协成为利益诉求、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能够切实推动政党、政府、民众、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之间的有序沟通与协商,能够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和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网络协商会等,实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以“新路径”回应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通过人民政协的“社会心理服务”消减基层民众的“负面”情绪,调处化解城市社区的矛盾纠纷,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三)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4](P19)。因此,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政治保证。人民政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核心领导力和保证城市社区治理正确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城市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要保证城市社区治理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通过人民政协整合各界别力量,密切党和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强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全面领导力。人民政协有效地搭建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界别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和平台,形成34 个界别的力量整合,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特别是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向基层纵深化发展,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动政协系统党的各项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力。基于此,有效地坚定了人民政协的成立“初心”,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将人民政协各界别吸纳于党的领导下,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能进一步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这就是“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实际体现[5]。基层人民政协及其派出机构能通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入了解城市社区居民的民意,精准反映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人民政协聚力民生领域,通过反映城市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的政治权威和领导力。
(四)人才优势:吸纳人才积极参与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层协商治理的重要力量。城市社区治理中,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协商是重要途径。习近平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1](P23)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发挥着“大智库”“大思想库”作用。同时,人民政协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在人民政协工作开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协商经验、完整的协商体系、健全有序的协商规则和广泛的协商群众基础[6],这构成城市社区治理中人民政协的人才组织优势。
人民政协吸纳了社会各界别的优秀人才,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人才优势。人民政协拥有强大的智力资源,为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城市社区有效治理。人民政协基本覆盖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经济、农业等领域,涉及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同时,政协委员作为各界别的代表,必然是各界别的精英人才,代表各界别参政议政,习近平强调:“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因此,人民政协能通过整合各界别政协委员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针对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城市社区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广泛、精准地形成各项城市社区治理智力成果,服务党和基层政府的城市社区治理活动,保证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从纵向来看,人民政协的四级组织结构和界别设置契合党和政府的组织结构,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自下而上”凝聚民意、汇聚民智、反映民情,协商制定各项城市社区治理政策。从横向来看,各级人民政协与党、政府对口对接,切实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特别是基层人民政协及其派出机构,能借助人民政协的协商经验、体系、规则等,发挥界别优势,深入基层群众,展开多种形式的协商,实现基层协商治理各主体良性互动,使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更加聚焦、作用更加凸显。
三、实现路径:推进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共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治理,要将人民政协的大联合大团结优势转化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共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新阶段。人民政协理应成为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阵地。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教育平台效能。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借助人民政协这个重要的统一战线平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在共同思想政治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一方面,要引导人民政协中的各界别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将社会主义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国家认同、社会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思想领域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需要把握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中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思想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导向,尊重思想的多样性和利益的多元性,在充分尊重多样性中谋求一致性。尤其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出现的尖锐性、敏感性、风险性、关切性问题上,要以政协系统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及时强化统一战线内部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城市社区居民思想认同。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落脚点在于广泛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统一,行动方向一致,才能凝聚更大的治理合力。人民政协要坚持履职为民,助推城市社区居民民生改善和社区发展。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要广泛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共识。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外,更重要的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关爱关照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凝聚民意汲取民智的过程。人民政协应通过深入基层群众一线的协商,倾听群众的心声,充分发挥协商议政反映城市社区民意工作的作用,凝聚城市社区的人民意愿,基于绝大多数人的治理意愿,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达成城市社区治理共识。
(二)实施专门机构协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实效
基层社会治理中,民主协商成为特有治理方式。落地到城市社区治理领域,统筹推进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现基层有效治理,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新时代,应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广泛凝聚正能量,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实效。
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健全协商于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制度机制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前提,只有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促进人民政协专门机构优势更加有效地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一方面,通过健全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安排,从整体上规定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协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做到有章可循。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结合城市社区治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明确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协商的年度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在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中,发挥联系社区居民的界别优势,协助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促进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协商,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决策的动态化调整。
坚持民主集中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协商于民。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开展协商”[4](P297)。因此在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同群众开展广泛商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实施专门机构协商,推进基层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将各界别群众集合起来,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体效能,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平等、有序、真诚地商量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切实让人民群众发声,表达意愿和诉求,谋求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事实上,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政协协商,能够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寓监督于协商之中,让人民群众“有话能讲”,并能得到切实回应,问题能得到切实解决,协调党、政府与居民、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理顺人民群众的情绪,调处化解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实效。
(三)巩固政治领导核心,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
习近平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因此,应坚持和完善党对城市社区治理的领导,将人民政协的政治保障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优势,巩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
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力量是人民政协,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能进一步增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在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作用过程中,巩固党在城市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城市社区治理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协系统党的领导体系和制度机制,推进基层政协党组工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情况定期向党委常委会会议汇报,接受其督促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促进政协系统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实现党对人民政协的有效领导,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通过人民政协在城市社区得到落地落实,在此基础上,就能确保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城市社区治理的方向正确。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人民政协工作大多围绕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展开,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改善民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因此,人民政协委员应充分利用政协的界别优势,广泛有效地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一线,聚焦突出民生问题,建真言、道实情、做实事,将人民群众的真正期盼反映到党和政府,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到人民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巩固党的执政权威,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
(四)优化人才和组织结构,提高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人才和组织优势,对提高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要将人民政协的人才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和组织结构,提高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推进人民政协人才优势转化治理效能,提高现代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为政协委员的智力资源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政协就是各界精英人才的“储备库”,要实现人民政协人才优势向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最大程度激发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就必须加强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建设。一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人民政协的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和合作共事等四种能力。人民政协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精准把握政治主线和方向,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研,切实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在多方合作中持续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政协委员的队伍建设,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5](P6)。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各界别的代表,作为政协委员必须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不断提升自身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能力,切实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协的相关规定,讲政治规矩,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只有在此基础上,人民政协才能形成人才优势,进而可持续地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促进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增强城市社区治理水平。从组织结构本身看,人民政协具有横纵双向组织优势;从组织运行看,人民政协具有完备的协商经验、体系、规则等。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界别设置,实行专业对口衔接,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及其派出机构的组织建设。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变化发展,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复杂化,城市社区治理深入发展。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的作用,就必须不断优化界别设置,持续整合社会力量,统合新的社会阶层,稳定基层社会秩序;促进人民政协与党、政府职能机关专业对口衔接,提高人民政协建言资政的实效性;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及其派出机构的组织建设,增强基层人民政协在民主协商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运行优势,促进社区协商治理深入发展。通过总结人民政协的协商经验,持续完善协商体系和协商规则,从而优化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深度和广度,切实实现基层有效治理。
四、结语:深入推动人民政协融入到城市社区治理中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方面。因此,新时代,基于人民政协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双向逻辑契合,通过发挥人民政协的大团结大联合优势,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政治保证优势和人才组织优势,对增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政治组织,是协商组织,而非政权组织,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是有原则、边界和空间的。因此,立足城市社区治理的新阶段、新要求和新任务,如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从而契合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要求,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保证人民政协事业健康发展。只有更好地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多元治理效能,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广大基层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内容展开协商,真正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基层有效治理。
第二,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各种制度,加强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的前提,只有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人民政协制度,才能源源不断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社区治理注入新动力。同时,履职能力建设决定着制度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高低。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与政协委员队伍创新建设同向发展,从而有效提升人民政协的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优势转化率,深入推动人民政协融入到城市社区治理中,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