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现状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2020-02-22

海峡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福建省营商评估

陈 雯

(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1 概述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在全球扩散蔓延,国际市场大幅震荡,世界经济金融格局面临巨大变化。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不可小觑。疫情对营商环境建设是一次严峻考验,政府部门要在加强疫情防控基础上聚焦企业关切,采取更多适应形势需要的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营造有利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福建省一直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从国内第三方机构的营商环境评估结果看,福建省营商环境居于全球中上游水平,整体水平略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暴发再次凸显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福建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在全面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背景下,缩小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差距,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尤为重要。

2 营商环境的概念及其测评体系

2.1 营商环境的概念及国际测评体系

“营商环境”一词源于2001年世界银行构建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内的企业在开办企业、金融信贷、保护投资者、纳税等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领域内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等的总和。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经济体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吸引企业投资、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营商环境的测评主要是衡量影响投资主体从事商业活动的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等各种环境的便利程度。目前国际上有多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比较权威、被国际社会广为认可的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经济学人》杂志智库(EIU)的《营商环境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以及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世界经济论坛自1979年开始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被认为是最早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但其研究标的“全球竞争力”包含了教育技能等内容,与营商环境评估的相关性较弱。《经济学人》杂志智库(EIU)的《营商环境排名》是研究营商环境的专门报告,针对性较强,但五年才发布一次,频次过低,无法实时掌握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最新动态。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编制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主要衡量各国宏观经济表现、政府公共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与营商环境的评估目的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并且只针对63个国家进行排名,涵盖范围较窄,不能代表全球所有的经济体。世界银行于2001年专门成立了营商(Doing Business)小组,并构建了营商环境指标体系,2003年发布第一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至2019年已经发布了146份评估报告。报告围绕全球190个经济体,针对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10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估,涵盖范围广,指标体系相对成熟、稳定,是世界上较为完善、也被广泛认可的一套衡量标准。

2.2 中国营商环境及测评体系

伴随着中国政府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国内营商环境也有了大幅度改善。根据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截至2019年5月1日,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比上年度上升15位,由46位升至第31位,跻身全球前40,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营商环境国际排名的提升表明了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效被世界广泛认可。

近年来,国内营商环境的评估体系大量涌现。特别是2018年以来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呈现井喷式发展,目前主要有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普华永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等。相对于国际主流营商环境评估体系而言,国内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以市场主体感受和诉求为导向,从更广的维度进行了指标设计。然而,大部分评估体系仅停留在对2018年的营商环境评估,未形成时间序列的分析,无法体现各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情况。并且由于各大体系在数据来源、指标设立、分析手法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可以说目前仍缺少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国际可比性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

2018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试评价。该体系包含23个一级指标,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完整借鉴了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采用国际通用的前沿距离得分法和营商便利度排名。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从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两个维度,综合评估投资贸易便利度和长期投资吸引力,客观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该评价指标体系将在各省以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若干地级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定期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为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营商环境的总体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项、下一步的改进方向,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基于22个代表城市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19年印发《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县级市等41个城市和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评价;2020年将在8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如表1所示。

3 福建省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典型经验做法

3.1 福建省营商环境的现状

世界银行发布的《2008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使用开办企业、登记物权、获取信贷(设立和登记抵押物)和强制执行合同四个关键指标,对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排名,其中福州排名第四,初步显示了作为沿海城市优异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从国内各大机构发布的最新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看,厦门市表现较为突出,福州市仅处在全国的中游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及福建省城市排名

福建省营商环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第三方机构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由于中国营商环境测评起步较晚,评估体系大多为全新建立,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可信度等还缺乏检验。绝大多数评估体系仅对2018年进行评估,未形成时间序列的分析。同时国内各大体系主要针对城市进行评估,福建省一般只有福州、厦门两个城市被列为评估对象。福州、厦门作为福建省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不能代表福建省整体的营商环境。

为更好地掌握福建省营商环境状况,对标国际先进,2019年,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调研组根据来自世界银行《2020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围绕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10项指标,对福建省营商环境进行评估。研究中心调研组在严格遵循世界银行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一对一、背靠背的典型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根据2019年的调研结果,对比全球190个经济体,2018年福建省营商环境模拟排名第61名,2019年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显著,排名跃居第40名,居于上游水平,但仍明显落后于中国排名(第31名)①。

3.2 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

3.2.1 福州市

从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的评估结果看,2019年福州市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第28位,其中登记财产、执行合同等部分单项指标进入世行评价体系前十,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①。在登记财产事项上,福州市实行交易登记一体化,全市不动产登记和房屋交易一个部门经办、一个窗口进出,办理结果与住建(房管)部门实时共享,网签备案全覆盖。为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福州市首创全国家庭住房信息查询、交易管理、计缴税费、不动产登记“四合一”打包上网的财产登记新模式;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所涉及的测绘内容实行“多测合一”,由项目业主自主选择测绘机构统一作业,竣工测量图、不动产宗地图和分层分户图等测绘成果,实现“一次委托、一侧多图、成果共享”;启动金融信贷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直连建设,将13项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延伸至银行窗口,39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开通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即时推送电子证明。同时,建成了全市不动产登记监管平台,对办理登记财产业务的合法性、时效性、安全性进行全流程监管,每月邀请企业、群众代表开展第三方测评。

3.2.2 厦门市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8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厦门排名第二。根据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的评估结果看,2019年福州市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15位,获得电力、登记财产、执行合同等部分单项指标进入世行评价体系前十①。厦门市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出台“多规合一”地方性法规,修改多部政府规章,形成立法约束、规章统筹、制度配套“三管齐下”的机制。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尤其在办理建筑许可和纳税方面的经验做法获得了国家认可,并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推广。在营商环境评估创建中,以排名最靠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办理建筑施工许可”为突破口,首创“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即整合“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搭建“一个系统”进行统一监管,设立“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形成“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实现“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基本建成全流程、全覆盖、时限短、流程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

在纳税方面,全力打造建设功能完善的电子税务局,推出涉税文书网上送达服务,全面覆盖纳税人日常办税。在全国率先推出“掌上办税厅”微信小程序,实现高频次税收业务掌上办理。实现全线上银税互动平台,企业无需在特定银行提前开户,15分钟即可完成从申请到贷款到账全过程,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厦门方案”。

4 福建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营商环境表现较好。福建省建立了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明确事项的流程,压缩办事环节,大幅度减少企业跑腿的次数,为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基础。然而,仍普遍存在审批事项偏多,办事流程复杂,事项办理耗时偏长,成本费用偏高,电子化程度不彻底等问题。从各个评估指标的排名情况看,获得电力、登记财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办理建筑许可、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方面则较为落后。例如,在福建省内办理施工许可平均需要经过21项手续、245天,存在着前置审批事项多、材料繁琐、耗时长、中介服务市场不完善、后续监管制度和工程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对标全国,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两个指标的标准为国家法律法规,福建省数据与全国保持一致,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等事项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登记财产、纳税、办理破产环节,福建省表现优异,较全国前沿水平优势明显。但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执行合同等环节上,福建省较全国大幅落后。福建省内各地市情况差异较大,各城市政府审批的流程和时间不一致,缺少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厦门市的营商环境一枝独秀,各方面的营商环境都较好;由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力度较大,自贸区三个片区信息数据共享更全面,事项改革力度更大、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更明显;福州市加大力度迎头赶上,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福建省人民政府聚焦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制定实施了一大批超常规、临时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缓解了营商环境的恶化。但同时,疫情大考也暴露出了当前福建省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营商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为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融资支持、税费优惠、降低用电用气价格和社保费用等一系列帮扶政策,但因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到位,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申报手续复杂等原因,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5 进一步优化福建营商环境的建议

5.1 盯紧国家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由于全省尚未形成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各地市的营商环境情况无法明晰,更无法进行横向对比。依据最新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家将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议按照国家制定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形成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规范开展全省各设区市的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在采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以省作为统筹协调的主体,以各设区市为对象,细化各个设区市营商环境的量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办法,确保全省营商环境均衡发展。每年发布各设区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情况查找差距和不足,将其作为突破瓶颈的着力点和创新创造的切入点,边评边改、以评促改,推动各级各部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通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树立标杆,让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照着标杆去努力。要借鉴其他先进省市经验,积极通过评价评估查找差距、短板,以刚性指标倒逼改革创新。

5.2 对标国际一流,着力重点优化指标

从营商环境评估数据可以看出,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估标准,福建省各指标间的差异较大,尤其对标国际一流时,办理施工许可、纳税等指标差距尤为突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之际,要以刚性的指标倒逼改革,着力弱项补齐短板。要立足企业、群众需求,多渠道收集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抓住症结要害,力争各指标齐头并进。另外,由于不同营商环境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尽相同,应重点考虑对营商环境优化作用明显、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指标。例如纳税指标的改善可以大幅度增加优化营商环境的企业获得感。可以重点针对纳税,在贯彻执行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税务环境,通过采取“全额抵扣、按实征收”等举措,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

5.3 推广福州、厦门经验,做好复制推广

福州在登记财产方面、厦门在办理建筑许可和纳税方面的经验做法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并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推广。应当加强福州、厦门等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益探索的归纳提炼,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介、工作简报以及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各地区要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必要时可以上升到制度层面予以固化。不同地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同,要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多研究、多探索、多创新,有针对性地推出改善营商环境的更多政策和措施。

5.4 总结疫情防控期间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和经济复苏态势仍不容乐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福建省营商环境的成效和短板,认真总结抗击疫情带来的启示,固化、细化疫情防控期间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推动形成长效机制。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推行不见面审批,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聚焦企业关切,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受理渠道,及时回应企业的诉求,用企业的切实需求倒推营商环境的优化,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企业服务体系。

注释:

①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福建省全域内营商环境整体评估报告总报告(2019)。

猜你喜欢

福建省营商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