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助推农业产业扶贫成效的思考
2020-02-22黄魁建边艳辉李明远
黄魁建 边艳辉 李 飞 李明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在贫困地区发展好产业对于实现精准脱贫和稳定脱贫的重要性。通过在一些先进和传统农区发展产业的经验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当地特有的农业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强化农业品牌的培育与建设,通过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同样,在贫困地区也可以通过开发资源特色产品、开展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收益,强化产业发展对脱贫工作的推动作用,可实现有效和稳定的脱贫。近两年来河北省博野县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品牌培育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扶贫成效,为在贫困地区开展品牌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博野县品牌建设经验与成效
博野县是平原小县,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在开展品牌建设之前,全县农业基础薄弱,耕地面积33.4万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其它产业还有苗木、麻山药、梨、柴胡和设施蔬菜等等。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7.75万亩,苗木种植面积7.5万亩,麻山药种植面积1.2万亩,梨种植面积0.86万亩。畜禽养殖以生猪和肉鸡为主,2017年有规模以上养殖场111家,每年出栏生猪9万头,肉鸡650万只,蛋鸡30万只,肉羊3万只,肉牛2000头,奶牛存栏1000头。产业规模都不大,全县农产品中仅有4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生产存在“种类多、规模小、品牌弱”的状况,产业效益偏低。根据这一情况,博野县认真梳理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和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挖掘博野县独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产业扶贫思路,狠抓品牌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左右时间,全县农业产业在质量和效益上都有较大提高。
1、制定规划、选择特色产业、突出品牌建设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博野县在对全县农业生态资源普查基础上,认真梳理具有独特区位资源和历史传承特色农产品产业,经过专家论证确定了具有千年种植历史古梨园的梨产品、河滩沙质土壤环境种植的麻山药、反季节设施水果等十余种产品作为县域特色产业,制定县域特色品牌建设规划,积极打造标准化生产、优质健康的品牌产业。为更好的发挥产业扶贫作用,博野县将品牌建设内容写入博野县产业扶贫工作总体规划,统筹扶贫资金覆盖品牌建设工作,并将品牌建设成果纳入考核指标。
通过科学系统的产业顶层设计,博野县解决了农业产业混乱无序的问题,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种养殖产业布局,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奠定了品牌建设良好基础。
2、创建示范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
品牌建设,产品质量是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按照品牌建设规划,博野县选择具有一定资源环境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生产园区作为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生产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根据示范基地生产管理条件等因素,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际良好农业规范等不同质量要求等级的标准作为示范基地生产标准进行推广和实施。主要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人员培训、生产记录档案、技术规程、可追溯制度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入手,制定和完善示范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定期对基地建设和标准化执行进行辅导和督促。两年来共创建河北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野县金杰蔬菜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2个,博野县林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博野县沃园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博野县盼安林果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10个。
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工作,强化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的管控,示范基地实现了产地环境清洁、投入品管理规范、体系制度健全、生产管理记录完善、产品品质优异等成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3、积极引进创业返乡优秀人才、培育新型主体
品牌建设,需要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的能人带领。博野县一是出台了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尤其是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优秀人才,在项目建设中的土地流转、建设资金、农业贷款和保险等方面均予以倾斜保障,让人才能“安下心、干成事儿、留得住”。二是加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培育,帮助其在制度完善、资金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向市场化、现代企业管理等方向优化,从单纯义务帮助农户组织生产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转变。
通过吸引人才,涌现了韩朝辉、刘士良等一批的致富能人,开展果蔬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体验农业等高品质新兴产业,形成“千亩社”、“翠伟”等自主优质品牌,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参与产业生产,实现稳定脱贫。
4、加强技术引进与培训
根据产业规划,邀请特色产业相关省部级科研院校专家组成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组,定期开展产业品牌建设会商、技术指导等工作。两年来先后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关键技术、营销技巧、品牌创建等内容组织培训14次,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省内知名专家28人次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培训学员760人次;印制和发放相关技术培训明白纸、手册等宣传学习资料1200多份;组织乡镇干部、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业技术人员等30余人次赴省外参加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培训班,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培训班、赴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寿宁县等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休闲观光农业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
通过加强先进生产技术和品牌建设技术培训,使博野县生产经营主体和技术骨干转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观念、提升了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大大增强了发展产业长效脱贫的积极性和信心。
5、强化龙头企业合作和优质项目引进
除加强县域当地龙头企业培育外,积极完善和优化招商政策,通过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提升当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建设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县内苗木基地资源优势,引进林下经济项目,提高产出附加值。福州超大农业现代集团与博野县河北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联网+土鸡散养+精准扶贫”项目,采用可验证的定制化优质禽畜电商模式,直接对接养殖户与消费者,养殖户不需要具备大量专业技术和劳动力,即可实现林下土鸡散养,全程质量监控,以销定产。每只鸡可为贫困户带来收益30-40元,按每户人均饲养200只计算可保证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该模式为解决缺乏专业技术和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也非常适合博野县苗木多、贫困户多为无劳动能力的情况。
6、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要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才能体现优质优价。博野县一是积极组织和推荐示范基地和产地环境好、产品质量高的生产经营主体申请商标注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三品一标”认证,通过外部机构检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认证的产品也可以借助认证品牌的公信力和宣传平台提升产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组织特色品牌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省部级农产品交易会,利用全国知名交易会平台宣传展示特色农产品。三是积极组织电商与特色产业主体对接,利用微信、淘宝等现代网络销售平台推销产品,多方面拓展销售渠道。
两年来,博野县认证产品数量得到快速增长,新成功申报博野县金茹源食用菌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菇、博野县绿康麻山药专业合作社麻山药、博野县东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西红柿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河北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等国际良好农业规范(GAP)一级认证2个,博野县金杰蔬菜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绿甘蓝等绿色食品认证4个,博野县有效认证品牌总数达到了28个,产品销售效益平均增加10%左右。销售渠道的多样也使产品产的出卖得完,没有出现产品滞销和销售困难的情况。
二、博野县开展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扶贫的启示和建议
1、加大政府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和推动力度
品牌建设是个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组织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单纯依靠生产者自身难以完成,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生产经营主体一般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势单力薄,更难以完成品牌建设。需要政府组织扶贫资金、技术等资源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完成标准制定、组织建设、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造。
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因地制宜,制定覆盖全产业链的生产和管理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实施试验示范,确保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操作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且稳定可靠,为品牌建设打牢坚实基础。
3、加强品牌主体培育
品牌建设的载体是生产经营主体,要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贫困地区的主体通常规模小、组织化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需要加强主体自身生产管理能力建设,也可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合作实现管理体系的升级。
4、加强品牌营销能力建设
品牌的打造,要让市场看得见、得到市场的认可,需要创建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把产品推介出去,尤其是借助现代网络科技,积极对接电商,实现产品与品牌的快速传播。目前各类展销平台名目繁多、良莠不齐,要选择影响力大、有实力的知名展销平台来宣传和展示产品和品牌,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5、项目引进注重提升贫困户的参与度
对于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除了参与产业的入股分红外,还应在引进项目时注重考虑这类人群,选择生态放养等劳动力投入低的产业类型,尽可能使更多贫困户参与到产业生产和品牌建设中来,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也是贫困地区品牌建设的一大特色,能够得到社会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赢得“消费扶贫、优先购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