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中国军旅歌词的主要特征
2020-02-21金鸿为
□ 金鸿为
2019 年7 月10—12 日,由内蒙古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歌词评论研讨会暨军旅歌词研讨会”,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周年军旅歌词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总结,是新中国军旅歌词的大阅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纵观新中国70 年军旅歌词创作的历程,精品很多,如数家珍。例如,20 世纪50 年代有《我是一个兵》《志愿军战歌》《我的小黑马》《人民军队忠于党》《骑马挂枪走天下》《歌唱二郎山》,20 世纪60 年代有《我爱祖国的蓝天》《人民海军向前进》《海岸炮兵之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三八作风是传家宝》《长征组歌》《怀念战友》(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插曲)、《等待出航》(影片《赤锋号》插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革命熔炉火最红》 《真是乐死人》《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20 世纪70 年代有《为伟大祖国站岗》《真像一对亲兄弟》《我为祖国守大桥》《一壶水》《战士饮马走河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这蓝色的海洋》,20 世纪80 年代有《火箭兵的梦》《军港之夜》《我爱老山兰》《再见吧,妈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战士的第二故乡》,20 世纪90 年代有《说句心里话》《小白杨》《咱当兵的人》《军营男子汉》《长剑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长城长》 《血染的风采》;新世纪以来,有《强军战歌》《火箭军进行曲》《战士放歌走高原》等优秀作品,就像夜空闪烁的繁星,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不仅部队官兵喜闻乐听,且在老百姓当中广为传唱。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尽相同,经作曲家谱曲后,旋律的风格也有些差异;但就思想内涵而言,却具有很多共同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地践行着党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
共和国70 年创作的军旅歌曲,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业余作家创作的,无论是军旅作家还是地方作家创作的,无论是广为传唱还是只在报刊上发表的,都是在党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的指引下认真完成的。一是遵循了毛主席当年在古田会议上制定的建军原则,那就是一切服从党的领导,“党指挥枪”。二是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格调,都是与我党制定的“三八”作风相吻合、相呼应的,以音乐作品的形式体现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是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持高度的一致。归结起来,就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在王晓岭创作的《强军战歌》中已经充分体现。同时,这也是军旅歌词歌曲创作遵循的思想原则,是对古田会议精神的继承和传递,是军旅歌曲创作的灵魂。
二、不断地发扬着我军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公木作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唱道:“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军歌》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人民军队,素有“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因而是一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正如新中国最初的军旅歌词《我是一个兵》所写的:“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爱祖国爱人民,听党指挥,英勇顽强,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新中国70 年军旅歌词创作中不断发扬光大。自《我是一个兵》传唱以后,在《志愿军战歌》中也得到充分体现:“雄越越,/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朝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归纳起来,无论是从《我是一个兵》到《强军战歌》,还是从“八一”南昌起义到2019 年的军旅歌曲创作,92 年来都在继承和发扬着我军的光荣传统,传递着“军旗跟着党旗走”和从无畏惧、英勇战斗、摧枯拉朽、所向无敌的革命精神。我军的光荣传统,就是我军文艺创作的宗旨和光荣传统,也是宝贵的文艺创作经验。它的传递像大江的流水,像高天的流云,像永恒的日月,像无垠的时空,像铁流滚滚,像战马萧萧……
三、继承我军传统的创作经验,不断积淀和醇厚军旅音乐文化
从诗人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合作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在内的《八路军大合唱》开始,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很注重革命激情、战斗豪情和艺术抒情的完美融合,思想深度和艺术格调的和谐统一。这一宝贵经验在新中国军旅歌曲创作中体现得更为鲜明,例如《打靶归来》《英雄赞歌》,特别是《长征组歌》堪称经典的音乐史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水乳交融,使作品具有更强大的教化作用、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广泛的受众面。
在和平的年代里,艺术的抒情性早已成为我军歌词创作的常态。例如,晨枫作词的《火箭兵的梦》,马金星作词的《军港之夜》,邬大为作词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梁上泉作词的《小白扬》,以及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以及电影《赤锋号》插曲《等待出航》等精品,其抒情性都是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行云流水般地铺展着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集合着一群无坚不摧的钢铁战士,但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这在石祥的《十五的月亮》和王晓岭的《咱当兵的人》词句中似乎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以军旅歌词传达了一种人性美和亲情乡情美。他们成功的作品告诉读者和观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具备一种大爱,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因为在我们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走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作家,我们的军旅音乐文化才得到不间断积淀和醇厚。
四、鲜明的中国气派、浓郁的民族风格、透彻的军旅情怀,是新中国军旅歌词的灵魂
阎肃、石祥、瞿琮、晨枫、屈塬、王晓岭、苏柳等著名军旅作家的歌词,虽然风格迥异,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感而发,抒情言志,心口如一,诗情画意。他们的语言明白如话,琅琅上口,谱曲能唱,离曲能诵;他们的形象思维超强,想象力和联想丰富,创造语境和意境的能力都很突出;并且都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他们的风也是对我军传统歌词的承接与发展。追溯到我军建军初期,从井冈山根据地到中央苏区,再到陕冈宁边区,我们的军队长期扎根于民歌的故乡,在歌词和曲调上借鉴和吸纳了大量的民歌元素,风格浓郁、个性鲜明、旋律优美、易于传唱,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经验。新中国以来,军旅歌曲作家坚持田野采访,采集民歌素材,经常下连当兵,体验士兵生活。作家们懂得:得生活而得作品,得旋律而得天下,得风格而得成就。
很多民族特色鲜明的军旅歌曲深受全国人民欢迎。例如,反映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军垦战士生活的《边疆处处赛江南》,充满新疆民族特色,歌词也优美动人:“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渠水滚滚流,/红旗翻处麦浪翻……”。反映新疆建设兵团生活的优秀歌曲,还有《送你一束沙枣花》,也曾在全国广为传唱。
五、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一是因为我们的部队和军事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发展,需要创作的内容和题材日益增多,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二是因为兵种的逐渐完善和齐全的客观需要,例如,新中国因建立了海军,而创作了《人民海军向前进》,因建立了空军而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因建立了火箭兵而创作了《火箭兵的梦》等作品;三是缘于军旅词曲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精彩,他们视国家的事业和军队的建设为自己的第一生命,精心创作出大量军旅歌曲精品,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担当,一种责任和使命。同时,他们还创作出许多地方题材的精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我们强大的军旅作家队伍,是阅兵分列式中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他们像戌边的战士一样,建设和守护着军队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作家和战士只有一个祖国,如同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他们的创作领域十分广阔,体现出可敬可佩的家国情怀;他们像雄鹰飞得很高很远,但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总是落在故乡的土地上。就表现形式和艺术品位而言,最为出色的是《长征组歌》和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插曲。内容形式的丰富性,也是对军旅歌词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六、作品为时而著,与时俱进,是军魂,也是国魂
歌诗合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自南昌起义至今,我军的军旅歌曲是因时代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军旅歌曲链接起来,就是一部军史。新中国军旅歌曲唱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全国亿万军民共同的心声和时代的最强音,是一部共和国的发展史。这是时代的同步性使然。这些作品共同诠释着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和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庄严情怀。因此,这些优秀的作品的励志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旅歌曲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推动时空和历史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