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实践
——以“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立功竞赛活动为例
2020-02-21上海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
上海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
近年来,上海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国家有关城市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广大职工技能提升,探索构建劳动和技能竞赛新体系,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区、行业、企业特点的创新型、攻关型、增值型、技能型、节约型、服务型竞赛活动。
作为竞赛新体系构成的重要部分,助力科技创新的“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2019年3 月由上海市总工会会同市科创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联合开展,计划历时3 年。竞赛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覆盖本市各级产业园区,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国家、上海及相关行业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个品牌”、落实“三大任务”等中心工作做贡献。
一、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实践的突破与亮点
(一)创新实践的三大突破
立足服务大战略,主动融入大格局。市总工会在本次竞赛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中,坚持服务国家大战略,融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大格局的宗旨。从组织体系上,与有关主管、服务科技发展的政府部门互相协同,依托创新园区与行业发展相向同行;从竞赛领域上,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深入科技创新重地,引入竞赛思维,助力创新进程;从组织发动上,发挥群众性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广大职工的参赛热情;从激励方法上,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各方政策措施相衔接,构建多元激励体系;从人才培育上,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搭建不同层次、连接各方的学习培训交流平台,以赛促学。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建设大战略上,实现了融入科创中心建设大格局的突破。
突出科技引领,主推关键项目。本次竞赛突出科技引领,聚焦重点产业链,集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组织开展创新、创造、创优成果大比拼,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以重大项目研发为载体,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力开展科技研究、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活动,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内涵拓展升维,外延跨界辐射。本次竞赛深入创新链开展岗位创新实践活动,使内涵得以拓展升维。如围绕成果应用,着眼三大产业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园区,贯穿研发、孵化、应用,最终实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强化对首台设备、首套装置、首批产品、首次试验的支持,将职工岗位创新纳入企业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聚焦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职工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活动发挥新作用,以“微创新”助力“大创新”。
(二)创新实践的五大亮点
突出统筹组织领导力。本次竞赛在规模、层次和范围都有大的突破,需要强大的组织领导力。为此由市总工会、市科创中心推进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组成竞赛组委会。市总工会的群众性优势具有强大的组织协调力、市发改委的系统前瞻性具有强大的方向把控力、市科委、经信委、市科创中心推进办的职能具有强大的政策实施力、专业权威力和统筹推进力,为赛事首次在科技创新领域顺利开展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同时竞赛组委会由副市长、市总工会主席担任主任,由市府副秘书长、市总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总分管主席担任副主任,体现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本次竞赛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构建政府搭台、工会主推的劳动竞赛新格局,为竞赛活动的高层次、大范围、多条线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组织领导保障。
聚焦培育科技创新力。竞赛注重科技人员的特点和创新活动的规律,贯彻引领性、全过程和多样化的原则,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力的提升。如在活动内容上,有促进技术研发的、有助力技术攻关的、有推进项目进程的、有加快成果转化的、有培育创新人才的,以对应参与主体的不同组织形态和创新活动各种形式,使竞赛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发展力。在活动方法上,以思想引领激发各类参赛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精神激励增强广大科研人员和技能人才干事业、建功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活动推进中,精心服务协调各方,解决职工在科技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他们全身心投入科研活动,为他们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强化系统精准推进力。本次竞赛活动参与群体有三大产业相关的制造业企业、科研机构;有创业基地、孵化基地、高新技术集聚楼宇、科技开发区等;有重点产业、区域企事业单位项目等,具有覆盖跨度大、参与层级多,赛事过程复杂的特点。市总工会作为赛事的主要组织者,不畏挑战,着力探索系统、精准的管理方法。以“四大目标”为引导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利于不同群体有效参与;以“六个深入”为内容,对应产业链和创新链各个环节特点,激发参赛单位立足自身特点开展竞赛活动的自主意识;以“促进转化”为重点,实现精准发力,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互促协同”为理念,实现区域联动、行业联动、专家(包括院士、教授)与一线工人创新联动,产业(园区)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科学设施装置共同推进。这些举措的实施,探索形成了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系统、精准的管理模式。
体现科学评审公信力。竞赛自2019 年开展以来,在组委会大力推动和参赛单位共同努力下,去年已收到210 家单位报送的294 项创新成果并进行了评选。为体现成果评价的科学、公平、公正,竞赛组委会采取了建立评审专家库和三级评审制度两项措施。一是由市经信委、市科委、电科所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构筑了包括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等知名专家学者在内的百人专家库。二是严格三级评审。一审由市经信委、中科院等单位专家把关,推荐一批受关注度高、有代表性、发展迅速的高新企业和创新项目;二审由上海交通大学31名教授学者从创新性、实用性、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评审,再次慎重筛选;终审由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三位院士领衔三大产业专家组严格审查评价,最后评出特别优秀的创新成果共90 个(集成电路26 个、人工智能29 个、生物医药35 个),其中享有国家级荣誉的创新成果13 个,享有省部级荣誉50 个,充分呈现了竞赛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多元激励彰显贡献力。在本次竞赛中如何实现有效激励也是探索变革的重点。对评选出的优秀发明专利、优秀创新项目择优评选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并优先推荐参加国家和市科技进步奖评选,对优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择优命名上海工匠、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对贡献突出、成绩显著并符合条件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择优评选市劳模(模范集体),或授予市五一奖章(奖状)、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全国劳模(模范集体)的评选等激励措施,还增加了“以协调服务优先助力优秀创新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以及“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中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项目等,推荐参加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成为标准制定者、领跑者”这两项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多元激励的广度和深度,彰显了竞赛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力,将对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产生更大的激励效应。
二、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实践的成果与作用
(一)富有科技含量的标志性成果
本赛事自2019 年3 月在国内著名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生产企业华虹集团召开启动会以来,响应热烈,氛围渐浓,效果初现,富有科技含量的标志性成果多方涌现。如上海广大职工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形成的创新思想、创新成果和创新理论有了展示;生物医药产业立功竞赛发布了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优秀创新成果,医药系统在抗疫过程抗病毒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张江科学城为代表的上海科创核心区域首轮“五个一批”73 个项目,已完工40 个,包括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内的新一轮“五个一批”16 个项目也已开工;总部型、功能型、创新型企业和机构的引入和孵化力度不断加大;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载体,5G、智能驾驶正在展开;安全芯片、光通信等“卡脖子”核心技术正在重点布局,新技术与应用场景不断深度融合,在联合实验和交互体验中实现新技术的交流与创新。去年评出的90 个特别优秀成果中,有时频精度超越GPS 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及北斗全球系统MEO 卫星组批研制”项目,有形成我国汽车行业高端数控加工与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化标杆的“汽车动力总成国产化高端加工装备与智能制造系统验证示范平台”;有推广至31 个国家及地区的412 家医院,在国际上创立了中国消化内镜医师的顶尖技术品牌“隧道内镜技术治疗胃肠道及其腔外病变的新应用”,也是高科技含量的标志性成果。
(二)促进深入变革的引领性作用
“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是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职工新发展、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聚焦上海发展新任务的一项重要赛事。竞赛通过问题导向、项目推进和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实践,取得了“三大突破”和“五大亮点”,变革了传统的劳动竞赛活动模式,发挥了引领性作用。竞赛活动所采取的精准、系统的管理方式,契合了科技人员的特点,反映了科研活动的规律,有效服务、助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厚植了科技创新土壤。长期以来科研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因其自身的运行规则和严格的层级管理,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科技人员,特别是处于一线研发岗位职工的创新激情,其“奇思妙想”很难修成正果。而本次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劳动竞赛,则作为一种补充,于正常运行机制之外另辟蹊径,为科技人员创新激情的迸发提供了“点火器”,营造和构筑了多途径、多方位、渗透式创新渠道,既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充分涌流,又为未来堪当大任的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脱颖而出培植了肥沃的土壤。也为职工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活动在新时期焕发新生机,体现新活力,贡献新成果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一)更高站位认清形势任务
近年来,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在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着力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转型发展,初步构建了新时代劳动竞赛活动新体系,并集中体现于今年“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对服务上海经济,助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技领域的劳动竞赛已呈现出常态化趋势。所以本次竞赛启示我们,工会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自觉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团结凝聚职工,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重要职责。既在预防和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各个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复工复产,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又在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创新精神、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上更好地探索新路、走出新路。必须从企业、产业、行业等多层面、多领域,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创新发展,促进上海高端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挖掘、培育一批优秀技术创新人才,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二)更加积极探索趋势特点
莫负春主席在“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启动仪式上指出,要深入研究把握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特点规律,切实提升竞赛活动对大局工作的贡献度。本次劳动竞赛聚焦三大产业、助推最关键、最核心、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层次高、难度大、辐射广,具有十分典型的示范意义。但在新技术、新管理、新业态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对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科技人员特点的了解还应继续深入,在充分掌握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竞赛活动体系、模式、方法,焕发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新活力。
(三)更为紧迫推动创新发展
“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后续活动依然充满挑战,还需进一步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首先,坚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及相关的现代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区和科研机构,运用好已形成职工科技节、创新成果展评,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各种平台和载体,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内涵。其次,三大产业是当前我国尤其是上海科技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最集中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劳动竞赛要为此坚持探索更合适的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后续竞赛中,要进一步细化对创新活动各个环节成效的科学评估和研究。第三,本次竞赛要坚持构建创新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体系。同时,通过高科技人员技能竞赛活动等形式,为广大一线岗位的科技人员和技能人员,提供展示“奇思妙想”的渠道,打通激发创新潜能的“最前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