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的融合互促
2020-02-21王晓菊徐利兰
王晓菊,徐利兰
(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作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思想的重要媒介,红色旅游在当代社会发挥中的正确价值观与主旋律道德的构建与导向作用。可以说,在红色旅游中凸显政治思想导向与道德引领,在社会上倡树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道德路标,充分激发红色文旅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是正举。
一、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政德教育是红色旅游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红色旅游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红色旅游文化效能的关键所在。
(一)政德教育是红色旅游题中应有之义
红色旅游本质在于缅怀革命烈士、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关键就在于构建红色旅游场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教育引导游客崇德尚义,牢记使命宗旨。从社会角度来说,德为风之魂,风为德之表。政德高尚,才能民风清淳。对个人发展而言,实现自身和谐发展,既需要强健体魄,也需要高尚政德。红色旅游背景下,政德教育的逻辑基点与实践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德教育彰显了公仆意识。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如果淡化英雄的革命气节与忘我精神,就有可能弱化红色精神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最终导致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而共产党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紧密联系并始终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只有始终不放松政德教育,始终高扬红色革命精神和人民公仆意识,在全社会构建力争上游、争先恐后、崇尚卓越的积极的社会风气,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第二,政德教育体现着公平正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1]红色旅游下的革命仁人志士,为追求人类的公平正义而献身。红色旅游中,旅游者应通过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重视程度和一定的仪式感来深层次把握其意义精要,从而引领自身的综合道德水平提升并融入社会公共实践体系之中,自觉参与到公平正义的社会分工、公序良俗的构建以及健康的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上,将个人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水平融合起来加以提升。第三,政德教育体现了诚实创新意识。红色旅游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产业。在此过程中,诚信经营是润滑剂。在红色旅游的各个阶段都要讲究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是要讲诚信、守诺言。也要看到,诚实守信不是保守僵化。红色旅游的文化创新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面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建设同质化、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唯有强调观念、理念与思路创新,才能破除既有逻辑范式和思维定式,为红色旅游跨越发展夯实思想基石。与此同时,面对红色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管理发展的不良竞争,良性竞争才能为红色旅游创新插上翅膀,才能让全社会创新意愿得到尊重,创新能力得以彰显,创新活力更为充足。
(二)政德教育是完善红色旅游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
制度设计要指导性融入红色旅游的长期稳定持续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构建之中。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是革命传统教育,都离不开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都昭示着红色文化与经济资源的转化。道德本身就有规范化、长效化的刚性属性,因而其制度化建设是内在的,因而承载着革命文化传承与主流道德塑造的红色旅游,其自身的制度化建设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诉求和过程。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凸显并加强红色旅游制度化建设中的道德约束力和评价力,也具有宏观的引领与社会规范作用。以制度的刚性规范融合道德的柔性规范,形成刚柔并济、自律与他律、强制与宽泛并行的综合约束机制,能够确保从深度、广度和有效度等多维度确保红色旅游从业者爱岗敬业、传播正能量,这种综合性、整体性的规范机制能够确保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的普遍使用效应,也能从现实层面真正规范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岗位素养。第一,管理体系是创设制度的底层保障和基础。管理体系的基础仍然是组织,是人。“制度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是由历史经验和原因指导、由能力强或弱的人创制出来的”。[2]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关于红色旅游产业的相关制度设计尤其是资源管理,其功能的发挥和履职则是对应着这一特殊资源如何确定、运用、引导和合理共享这一内容。因此,旅游从业者的道德水平、业务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发展的路向,其作用不容小觑。第二,制度道德离不开道德支撑。西方政治伦理学指出,政治正义无法离开公民美德精神而独立存在。普通民众尚且如此,对于掌握着制度伦理创制与变革权力的管理者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红色旅游从业者的理性及道德水平,影响了制度伦理的基本运行。第三,强化制度保障离不开道德推动。中华传统社会政德建基于儒家人性论,依靠人性而忽略理性,用抽象人性代替普世道德情操,从而弱化了政德问题的认知;而红色旅游中倘若过分重视道德调节,而忽视了制度刚性约束,过分强调内在反省、内心自觉,而对于道德修养之外的实际落实少之又少,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依靠自律而忽视他律的局面,不利于红色旅游整体效能的突破。
(三)政德教育是提升红色旅游效能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3]习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思想表明,红色旅游不仅有情感教育、审美感动特质,也有政治导向、廉政警示作用,更有精神育人、文化熏陶功能。红色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必须将政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第一,政德教育利于凸显红色旅游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定,是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中实现的。失去了这个基础,我们党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点就有可能失去存在的根本依附。政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公职人员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只有具备政德,才算具备了为政资格,也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源泉,也才能思考出科学的思想方法,真正让决策得民心、顺民意,使党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也要看到,现代化建设中也出现了思想滑坡现象,部分党员干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政德缺失是其中不容小觑重要因素。基于此种认知,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由党和国家通过具有宏观指导性和问题针对性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如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的印发,来完善对红色旅游产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性引领与统摄,从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个产业的核心价值以及周边产业链延伸的核心动力,从而实现政治价值、社会公益与文化市场蓬勃的多赢,输出良好的公共形象。红色旅游中传达出的主题意蕴,如忆苦思甜、不忘初心等,也恰是当下提升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所在。落实“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基本要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政德教育利于提升红色旅游文化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德最为集中、最为扎实的体现。为人民服务是党提出并运用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并组织人员依法治理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整体综合能力,也包括个人能力。新时代政德教育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系统继承,也是新时代人民给我们红色旅游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就是保持红色旅游先进性,对于共产党而言就是要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捍卫这一原则,就是要在实践中既保持操守,从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为人民服务事情。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通过自身实践体现出了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原则。政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必备要素,是红色旅游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抓好政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建设好每一个红色景区,组织好每一次高品质的红色旅游文化活动,打造“又红又专”的红色旅游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通过旅游体验实现最大的文明传承效能。
第三,政德教育利于激活红色旅游伦理效能。一方面,政德教育能够有效塑造角色意识。红色旅游中,政德教育强化了从业者、游客的角色意识,明确了各种类型的角色责任,提升了从事自身角色的能力。良好的政德教育,有利于巩固民本的基本理念。“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在不断地表明,只有真正将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自觉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同,凝聚出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同样道理,上述行为也升华了自身的灵魂,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德教育能够培养正确的发展观。当前,红色旅游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走群众道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让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从而使我党能够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让红色旅游执政基础坚若磐石。同时,良好政德教育便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历史表明,无论是革命年代、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红色旅游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执政,进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作为红色旅游相关工作人员,要想的先、行动快,真正谋发展,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这也是政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此外,政德教育还有利于提升伦理功能。伦理功能是站在执政视角立场,用特定价值标准来研究执政红色旅游道德属性,从而促进执政红色旅游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良好的政德教育,能够让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较好贯彻落实,能够让干部起到表率作用,不断推动政风、社风向好转变。对于红色旅游而言,良好的政德教育能够让从业者不懈怠、不懒惰,从而有效地实现任务目标,也能够直接地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红色旅游建设,对于自我能够独善其身,能够慎独慎微慎隐;对于客观事物,能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上级要尊重而不谄媚,对于下级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从而对于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红色旅游长足发展与进步。
二、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的要求和特征
加强新时代政德教育,提升红色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增强红色旅游参与者的政治效能感,才能为有效化解红色旅游困境提供价值支撑和现实保障。
(一)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的本质要求
第一,完善供给结构,提升受众获得感。红色旅游具有强烈的震撼感和即视感。随着文旅融合进程的深化,红色旅游服务的触角不断下沉至每一名游客身边。普通游客对红色旅游所提供的特定的产品及其质量的关注,也要遵从旅游产业、体验经济、文创产业、服务业通行的一般规律,要遵从市场经济原则,从而确保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对应。这也需要各部门之间、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加强政德教育,完善传播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从而确保红色文化特有的政治效能与固有的体验效能充分融合,形成最大化的游客获得感效益。
第二,优化体验机制,提升政治效能感。新时代的红色旅游无论在表层的运行结构上还是深层的文化语境上,都与传统意义有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基于儒家伦理与群众治理功能弱化。红色旅游提供参观学习、原真体验、第二课堂等形式,不仅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具有极强的参与感和体验度,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政治效能感。完善新时代政德教育,盘活红色旅游多形态、多元化、多角度资源类型,并调动政策性、群众性等多方力量打造公共服务的执行与监控体系,为红色文化所凝练的主旋律思想与正确道德价值观赋能。
第三,促进行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新时代政德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程度加深,政德教育不再局限于内部积聚发展势能,而在红色旅游体系架构、内涵发展、外延拓展上有所突破。通过提供丰富平台,借力加速融合,治理步伐加速,作用发挥呈现迥异样态;通过价值引领,塑造了游客全新价值观。后者又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行为,提升了群众的精神品质、制度安排,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新时代政德教育作用发挥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入红色旅游,延伸发展空间,为文旅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和舞台,注入活力与价值。当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语境下的旅游治理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新时代政德教育助力下,聚焦治理问题,聚合治理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近年来,旅游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文旅融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问题形势仍然严峻。新时代政德教育治理内涵增加治理价值含量,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实践动力。总之,新时代政德教育与红色旅游的融合,让红色旅游治理符号价值、经营理念、认知属性融合,既提升治理价值,也丰富了治理内涵,还拓展了融合层次、边际效益。
(二)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的基本特征
政德是国家道德体系的核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主导,影响着社会上其他的道德表现。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制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众所周知,对于不同的游客群体,红色旅游往往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对于企事业单位职工、党员干部而言,红色旅游主要是采用红色体验、红色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在此过程中,红色旅游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爱党意识,帮助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和历史观。红色旅游提供的红色平台,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让广大游客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平台。如果说一般的道德规范是从自律的层面约束党员干部,具有一定的非强制性,那么红色教育则更多是一种道德约束。这种约束不仅要依靠社会的舆论、内心的信念,也要依靠传统的习惯和有效地激发来发挥作用。在此情形下,官员的道德要求往往以法律、规章、制度、法规等形式存在和出现,成为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并存的保障。
二是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政德是基于特定经济关系的道德关系与要求的体现,是历史的、具体的。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政德体系,政德内容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是,政德变动中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内容甚至于比法律规范更具有稳定性。因此,某些特定的政德内容是亘古弥新的价值体系,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全新的色彩。
三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政德既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他律,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他律是个体外部道德约束力,大多运用法制手段实现从道德要求上升到惩戒性法律约束。自律是行为者自身自觉自发的意识和行动,更多源自道德内化,而不需要外在的强制约束。红色旅游领域从业者、参与者数量众多,要求较高,需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他律,主要强调的是行为准则方面的约束,要求明确官员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基本准则是遵循善的原则;红色旅游领域的自律,强调能够按照内在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行为,从而让自身的行为有效地落在实处。强调自律与他律的有机整合,就是要最大程度上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道德力量真正起到作用,从而更具有道德的价值。
四是广泛性与示范性的统一。广泛性体现在政德涉及的是最广泛的红色旅游道德规范,凡是社会上要求公民做到的,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广大党员干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更要追求更高道德标准。示范性体现在党员干部包括社会上一切具有并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这不仅是广大行政人员必须遵循的行政道德,也涉及公共权力行使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可以说,政德所具有的广泛性与示范性,是由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公共权力的掌握者、行使者,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其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具有极强的影响。因此,这也对于政德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三、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坚实根基,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这自然是需要作为国家治理核心领导力量的党委政府机构,要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等的历史高位,将组织建设、政治导向与市场统领融为一体,作为红色文化旅游融入新时代政德教育相得益彰、互动互促的路径建设的指导性思路。
(一)完善政府管理,加速旅游体制转型
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要树立基层导向,突出基层组织基础作用,完善基层队伍支撑和平台建设。
一是树立核心引领的理念。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政治引领是根本。红色文化旅游,关键在于“红色”所凝聚的具有引领地位的政治意向。因此,要融入新时代政治与道德教育的核心精神与关键内容,强化党政机关对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制度、产品、服务等职能的引领作用。
二是夯实组织堡垒。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要以完整完善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功能为奠基和抓手,构建高效能的旅游治理体系框架,尤其是要立足基层党政组织的政治引领、道德示范和价值塑造作用,打造红色旅游基层桥头堡、主渠道、主战场。
总之,作为统领、引领的决策性力量,党政机构要立足旅游治理的高度,处理好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中的多种关系,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统和政治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公益导向,达到旅游治理的效益最大化。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必然要充分发挥党政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进性作用,调动市场、社会、群众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实现精准定位与目标统一。
(二)强化队伍支撑,推动功能优化
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人才是支撑。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原则,培养造就数量充足、质量优异的干部队伍,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精心培育“领头雁”。要坚持好干部标准,聚焦红色旅游融合建设需求,按照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出台相应人才选拔意见,分类分级构建岗位序列,将人品好、素质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到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干部队伍中去。
第二,精准抓好“先锋队”。通过选派、遴选、自荐等方式,组建助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先锋队,开展集中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重点培养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骨干。特别是,要依托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把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种养大户、返乡优秀民工培育成党员干部,切实打造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立志扎根农村、造福群众的能人队伍,实现专业服务能力再提升。
第三,精细用好“后备军”。注重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吸纳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无党派人士、公益人士等进入后备人才库。完善薪酬奖励体系,激发参与治理积极性,提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涵养匠心、培养匠才。
总之,任何工作都由人来推进。政德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与教化,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要人来推进其内涵建设与整体升级。政德教育对当前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入度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绩效。
(三)强化平台搭建,实现资源共享
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融合互促,要有完善的、执行力强的、运行平稳的平台建设作为保障。平台是融合了各类型资源包括人才、政策、信息、文化等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性环境和组织机构,因而平台搭建并运行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产业在确定文化价值观指导下的发展水平。
第一,完善区域化平台。与科研机构、业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技术委员会,举行技术会议,与科研机构、业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研究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推进智库自媒体发展,实现智能化效果。加强技术开发及运用,利用技术赋能,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把控制质量,遵循传播规则,预先评估信息传播范围,形成人、机器一体化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协调整合机制,弥合部门层级冲突,发挥协同合作效应。推动管理流程再造,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确保政府权力下放,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实现职能下沉和扁平化管理。
第二,打造“内容为王”的平台服务品质与体验效果长效机制。在主旋律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的统一领导下,树立用户第一、服务为先的核心理念,将服务品质与用户体验确立为红色旅游文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顶层设计。运用新媒体如党政、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官宣媒体手段,强化党政领导意识与产业服务意识融合的内容设计理念。
第三,强化考核评价体系。平台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障之一在于其高标准的质量考评机制。作为融合了政治导向与市场导向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其考核评价机制必须要兼具政治标准和市场标准,并妥善对待用户的诉求。旅游经济虽然是体验经济,但有着特定政治和道德引领目标的红色文化旅游则不能完全以体验的满足来涵盖,而必须要有对用户基于政治意向构建与道德素养导向的评价标准。因此这种具有双重标准的考核指标体系就应成为当前红色文化旅游用以考量其产业绩效和社会公共价值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在适合的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下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能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
结语
红色文化旅游,既承载着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政治使命,同时又要融合产业发展模式,是政治文化意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向统一。因此,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全社会辐射、深入人心的产业路径,又是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转型、贡献国家“四个自信”和树立大国崛起形象的伟大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