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

2020-02-21张晓翠

社会科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张晓翠

(1.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2.朝鲜大学,韩国 光州 6145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关于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及其总要求落实,还需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止满足于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对精神文化、生态文明、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追求养生养老、宜居宜业等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特色小镇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总要求,满足广大人民愿望,催生农村新型产业模式与形态,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就具有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现价值。由于关涉到生态文明、农村发展以及精神建设,在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其文化设计与发展要求就必须以保护青山绿水为目标,以利于民生发展为依据,以传承优秀文化为载体。

一、特色小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向度

根据《广西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和推动新时代“三农”问题及相关工作的总抓手。《规划》同时也对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方向,即积极贯彻落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1],在着手开展工作前,必须放眼全局,关注局部,既要有长远的总体谋划,也要有不同阶段的细致设计。如此,才能在工作进行过程中,真正做到分工明确、政策有利、措施得当,促进重点和难点的完善与解决,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确保战略实施的顺利与有效意义的实现。其中,特色小镇作为结合了农村农业特色和旅游文化特色的新型模式,是在尊重乡村农业产业和保护农村生态自然的基础上,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经济潜力,其规划旨在推动当前乡村物质、文化有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以及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其建设将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

(一)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功用

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核。特别是在乡村场域的特色小镇,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而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序列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文化交融与社会发展中不断变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马利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实体是自成一格的,且一切文化要素都是在变化与活动中发挥作用,因而需要加以特殊的功能研究;文化的真正要素在于社会制度,任何一种物品只有放在整个社会制度中才能了解其功能与意义。而且,文化和人的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个人机体的需要是第一需要,第二需要就是种族的绵续,这些需要又产生文化手段迫力,迫使人们靠着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满足生理需要,进而又出现新的需要,产生新的文化迫力。[2]显然,在乡村场域之中的特色小镇,其本身就是文化实体,且自成一格,并且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就发挥着农业经济、农业旅游、健康养身和民俗文化传承等重要价值。可见,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独一无二的内源性要素。[3]同时,乡村场域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满足的需要而形成新的文化迫力,并在冲突和交融中形成新的文化。因此,基于文化要素的多维度价值挖掘是“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工作,而维系其价值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逻辑则是文化特色的深度和广度。[4]

基于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属性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第一是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特定的文化功用,是基于本土、区域和历史的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文化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地方性,而特色小镇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故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注重文化设计成为必要。第二是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本身就是文化开发利用的过程。费孝通先生指出,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地方文化这些本身即是一种重要文化产业资源,应该得到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享受,也需要高尚的精神享受。[5]第三是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既是乡村本土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现代多元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以文化设计为思路,以文化基因为基础,融合与创新乡村场域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在文化设计上不仅要注重特色小镇文化功能上的传承,还需要注重创新,并以此为契机促成新的文化业态的繁荣。

(二)特色小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

以文化为内核的特色小镇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领价值,更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农业产业兴旺功用。

第一,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农业经济发展与提升,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须突出农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强调产业发展在农业发展中的首要地位。一方面,坚持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相辅相成,双桨齐挥,统筹规划村镇发展布局,合理优化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逐步有效地开展乡村振兴事业,致力于营造山环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特色小镇。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响应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号召,促进农业生产由量到质的转变。特色小镇建设将对整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培育和生成当地特色本土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第二,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小镇农业旅游观光形成可根据自家情况,有序申报和开展乡村旅游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如开设农家旅社、组织采摘活动等。另外可依当地地形地貌、作物集中种植区等特色,开发农业旅游生态工程,将田地、农场、大型农业基地及相关建设工程整合为该特色小镇的旅游观光对象,让游客游赏不一样的农村风光,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当然,这种特色小镇旅游建设会涉及季节性的时间局限问题,但这也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让自然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整和复原,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健康养生业发展。特色小镇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目标人群的需求,结合当地本土文化特色,提供娱乐、运动、养生、商务、餐饮等相关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短期休闲的需求。[6]通过特色小镇所在地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人文环境,外加匹配的完善服务和便利基建,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到此度假休憩。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开展养老院、企业职工休假制定场所等,逐步完善和满足医疗、卫生、保健等条件。

第四,特色小镇助力民俗文化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助力民俗文化文明建设,就是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民俗风情是乡村文化特色的重要展示。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进行小镇建设,主要突出特色之处。对当地乡村文化开发和保护,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利用整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留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另一方面,对于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当地民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当地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风民俗成为旅游主打项目。

二、乡村振兴背下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年出台的《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广西将于2020年根据不同规模分等级培育特色小镇,其中预计包括全国级特色小镇30个左右,自治区级特色小镇100余个,市级特色小镇约200个。[7]此前,广西特色小镇有捷报频传,如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就包括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四个小镇。[8]

至2017年,广西地区又增加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等10个特色小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8]广西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又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凭借着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天然物产资源,少数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催生了特色小镇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建设条件。目前,广西特色小镇正在按计划进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开发重商业,建设轻特色文化

目前部分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一些房地产企业新的开发点,许多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假以冠名之后,虚与委蛇,实则进行房地产开发。比如,位于某市的一小镇本应作为广西本土文旅开发项目,大面积开发为商业住宅、高层及别墅,不顾是否具备相关配套设施和文化产业,只顾商业开发。这样的特色小镇开发,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目的,反而破坏特色小镇原有的文化内核。

(二)规划大众化,本土文化设计少

一些特色小镇因在建设初期经验不足、重量轻质等,在设计、规划、建造期间缺乏科学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一方面,片面追求建设规模与建造数量,造成特色小镇“小而美”的本土特征被忽略,冗余的地方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大批量的建设模式又使得特色小镇之“特”严重缺乏,雷同与模仿之作较多,并没有根据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导致自身优质文化资源浪费,重复性建设使得小镇丧失文化之魂,背离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

(三)定点远距离,发展缺文化影响力

特色小镇建设根据合适的区域,与中心城市有合适的距离,但一些小镇建设只重视项目建设,不重视特色建设,地处偏僻,影响力不足。另外,特色小镇的建设在信息建设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传播渠道短缺,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导致人们很难获取各个特色小镇的信息,存在数据收集率低、可获取率低等问题,没有构建内在的文化吸引力,忽视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思路。因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文化融合力度和广泛影响力,难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策略

文化与设计关系紧密、相辅相成,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设计是文化的缩影与见证,是某种文化现象的反映,设计同时也部分地创造着文化。[9]诚然,文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与区域文化交融,成为新的文化样态。文化设计同时是对“旧文化”的改造过程,具有促成新文化的功用。因此,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涉及的文化因素应包括地域特色文化、外来多元文化、文化符号的功能、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乡村文化生态等。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过程就是文化凝聚、传承、创新的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策略。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因此,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创新原则。

1.地域特色文化创新原则

建设特色小镇要注重地域特色文化创新,重点在于突出当地人文与自然的特点,并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科学结合,在文化传承的多元性中着重凸显独特性,独特性中体现当地精神文明底蕴。这就要求,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中,一方面利用多民族聚集、自然资源优渥等天然优势,归纳总结文化发展要素,致力于提升文化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将当地民族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推陈出新,塑造强大的地域文化品牌,扩展知名度,构建节庆民俗、人文艺术、民居建筑、民族信仰等方面的特色小镇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增强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围绕特色小镇建设的景观环境文化设计,要切实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开发与开辟文旅特色资源的平衡性,要根据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和地貌环境布局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魅力,打造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特征的自然、经济、文化共生的产业链。

2.多功能文化创新原则

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多元、多功能文化创新的原则。要具有特色性、规划性和科学性的眼光,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文化内涵,既要保证小镇经济建设,又要将着力点放在文化资源创新的开发上,推动特色小镇的多功能文化建设,打造小镇文化形象,提升其文化竞争力。[10]一方面,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和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有机融合优势产业、特色资源与文化功能,丰富特色小镇文化创新层面的人文内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文化特性,积极拓展文化创意创新,将其融入文化宣传、文化产业升级转型、文化服务配套措施中,保证让文化的水源活起来、动起来、涨起来,通过科学、有序的可行性分析和实际操作,为特色小镇的产业供给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3.文创产品艺术创新原则

特色小镇要重视文化创新,就应秉持文创产品艺术创新的原则。一方面,文创产品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小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产业。文创产品的艺术创新能带动当地文化市场经济发展、开拓市场规模,也能提升其他产业的效能与发展。另一方面,将当地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并加以保护,增强文化辐射的影响力,突出营构民族特色建筑、工艺、样式的设计再造。再一方面,开发文创产业品牌,对当地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开发、设计,构建具有本土特有的文创产品及旅游纪念品设计。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科技资源,创新观念,运用现代工艺能源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塑造绿色天然、生态环保、特色显著的特色城镇,促进特色小镇文化设计的创新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因此,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走以下几条路径。

1.注重科学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内涵

在进行前期规划时,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协调、因地制宜地突出、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元素,注重特色开发,保证小镇的独特气质,进而树立具有人文底蕴的文化形象,打造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科学规划,首先要确定产业的定位和方向,明确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小镇核心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计划,尽量打造小而精、精且美、美而秀的小镇文化,适当综合当地生态人文景观,使其聚集起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集中力量营造小镇核心区域。推进多规合一,合理融合发展“产、城、人、文”,协调空间运用,根据地方能够承载的确切产业资源和人口规模,明确合理的开发空间,制定特色小镇的规划蓝图。建设特色小镇还可融入当地民俗风情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特色内容,如广西民俗节日三月三歌节、斗马、花炮节等,通过展示广西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推动餐饮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小镇,表现特色小镇“文”的灵魂[8]。在开展节日庆祝、民族村貌参观、民族饮食品尝等大型活动中突出地域文化内涵,增强趣味性与影响力,反映当地的文化风情,使小镇的建设开发更具活力和持久力。所以,建设特色小镇,要注重科学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内涵。

2.丰富产业文化,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永葆活力的保障与核心则是产业文化的开发,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关注文化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文化。首先,要推进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康养等产业文化,打造多元文化综合体,形成“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11]其次,做好特色小镇规划工作,科学、高效地推动地域经济文化健康发展。譬如在文化产业开发时,注意资金投入的可控性、产业开发内容的科学性、文化产业塑造的特色性等。强调产业发展在特色小镇开发中的核心地位,保证特色产业的优先发展,实现产镇融合,以产业建设带动新城发展。产业发展还需要依靠当地的资源特色进行精准定位,突出优势资源的地位,使得优势传统产业得到发展,获得竞争力,形成“产镇”结合的品牌效应。第三,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完善小镇社保、医疗和教育等制度,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注重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智慧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建立在高规划、高起点、高规格的原则上,将生态环保理念和绿色文明原则融入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和未来发展的规划中去,重视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小镇。同时,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现代科技与居民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生产、生活与管理服务智能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吸引和鼓励投资,完善旅游产业必备的餐饮、住宿、交通、休闲的等现代基础设施。[12]综上,要明确生态文明与绿色智慧系统双规并行的策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立数字化小镇生态系统,推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实时了解特色小镇的具体情况,提高管理效率。

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要素聚集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形成的新的产业文化和经济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社会进程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因此,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与建设有着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