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型仪器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
2020-02-21舒晓莲龚福忠刘幽燕农汉发
舒晓莲, 覃 戟, 龚福忠, 刘幽燕, 农汉发
(广西大学实验设备处,南宁530004)
0 引 言
经过“省部共建”“211 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3 个阶段长达14 年的建设和不懈努力,处于西部地区的广西大学成功迈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定位也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区域特色研究向研究型大学转变。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高校投入的不断增加[1-2],学校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长,尤其是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双一流”建设之后,仪器设备数量和原值翻了两倍多,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快速增长,办学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和研究型大学,除了人才这一关键因素之外,大型仪器设备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大型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的同时,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仍面临着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部分精密贵重仪器低水平重复购置[3-7]。近年来我校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放置在各学院或研究中心,由于受场地限制,很多大型仪器设备无法集中管理,缺乏专门的大型仪器操作技术人员,导致大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高,使用效益低,成为制约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研究型大学的一个瓶颈。为更好地管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近几年,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建设实践
1.1 加强规划,将大型仪器实验室按学科区块整合
为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5 年开始,学校在土木工程学院周边先后兴建了三栋教学实验大楼,分别文科楼、物理楼、土木大型结构实验大楼。2017 年,我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土木工程和先进材料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名录。同时,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环境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也作为一流学科的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建设。为此学校将原来的文科楼调整为资源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大楼,化工楼与材料楼毗邻,因此围绕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大楼形成了土木工程和先进材料学科的实验室群,同时建设土木工程、物理学科、材料学科和化学工程学科等4 个大型仪器学科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对外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为把“土木工程和先进材料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1.2 设立大型仪器专职实验技术岗位
全校设置24 个大型仪器专职实验技术岗位,其中土木工程、物理学科、材料学科和化学工程学科4 个大型仪器平台专职实验技术岗位14 个,超过一半的专职岗位数。专职实验技术岗位的设置通过“定人定机,责任到人”的方式对大型仪器,特别是优势特色学科的大型仪器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使用效益,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增添助力。
1.3 利用物联网构建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高校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平台,是推进开放共享的重要途径[8-9]。2015年11 月我校将原有的网页式共享平台更新升级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共享平台,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全方位开放,同时也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和开放测试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新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综合信息查看、网上预约、自动计费、实验数据传输、数据在线统计等功能。
1.4 健全大型仪器管理和运行的相关机制
只有制定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在开放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关系,才能使仪器入网审核、开放运行、测试收费、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环节有据可依[8-13]。2014 年10 月,将“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平台”作为“广西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提升计划全面落实的意见”中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建立全校大型仪器设备面向校内外开放的共享管理制度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及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仪器设备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贡献率。
为推进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4 月学校制定出台了“广西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广西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费办法”“广西大学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办法”和“广西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明确了在仪器开放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关系,使仪器开放共享各项环节有据可依。
2 实施成效
2.1 提升服务体验,推进设备共享
以物联网形式建立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可实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及自动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主页式管理模式,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易操作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大型仪器的对外开放服务体验和使用效率[12,14]。截至2018 年12 月,我校已有12 个二级学院的357 台大型仪器设备加入了共享平台,通用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预约率和使用率大大提高。化学化工学院的600 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进入平台对外开放后,全年24 h 开机运转,送样测试的人数大大增加,2016 全年的开放机时为376 h,2017 全年度的开放机时达到458 h,2018 年的开放机时数升至2 817 h,成为学校大型仪器对外开放服务的典型示范。
2.2 调动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根据“广西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广西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办法”中测试收入的分配方案,所收经费的40%用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30%用于购买实验耗材,20%作为大型仪器所属单位和机组管理人员的劳务费。发放至管理机组的劳务费原则上不低于8%。未纳入共享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费用由所在学院或使用人自行负责。该分配方案一定程度上补助了大型仪器的运行维护费用,消除了仪器管理员的顾虑,同时通过劳务费的按比例发放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
2.3 促进学科交流与建设
近几年通过加强对大型仪器的管理以及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校师生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频率和服务体验。学院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的新型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入平台以后每天的测样预约几乎排满,除了满足本院师生科研需要外,还为来自土木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海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等多个学院以及广西区内的师生进行测样服务。大型仪器的共享服务带动了学科间的互动和交流,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学校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坚实助力。
3 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 机组管理人员开放共享意识不强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用。在对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组的调研和走访中发现,少数机组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意识不强,把置放在自己科研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视为私有财产,“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保守思想成为大型仪器实行开放共享的最主要的障碍。
3.2 技术队伍薄弱
一些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其正常开放使用和有效维护[15-16]。我校近5 年购置了相当数量的这类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球差校正环境透射电镜、300 kV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多光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6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但目前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存在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或技术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欠缺的现象,造成设备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维护不当等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以及停机。实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开放共享。从调研结果来看,那些集中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的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故障率较低,使用率和开放共享率较高;反之,那些没有专人管理和专人操作的大型仪器设备,故障率相对更高,同时使用率和开放共享率也相对较低。
除了大型仪器设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之外,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学历也普遍偏低,大部分为硕士和本科学历。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完成正常的测试工作,但设备功能开发能力、对测试结果的理论分析和跟踪实验技术发展趋势能力都显不足,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3.3 设备运行、维修费用高
大型仪器设备尤其是进口高端大型仪器设备所使用的耗材一般都需要进口,运行成本普遍较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由于受垄断制约,维修费往往比较昂贵。此外,一些设备机组担心仪器开放后容易造成仪器检测器受污染,设备损坏后维修周期较长,影响课题研究。致使一些设备机组不愿意开放共享,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高。个别仪器设备甚至由于长期不使用而导致自然损坏。
3.4 共享平台技术有待升级
我校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过度依赖学校的有线网络,由于很多大型仪器分散放置,网络布线复杂,信号不够稳定;加上学校网络管控严格,一旦个别实验室使用路由器,将造成整个大楼共享同一交换器的网络中断,严重影响开放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各功能的执行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发无线网络模式、监控信号稳定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应是未来趋势。
4 对策与思考
4.1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业务水平
用好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中的作用,除了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之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为此,鼓励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主动承担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和开放共享服务。吸引这部分教师在课余时间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承担设备功能开发和开放测试服务,提升实验技术队伍水平。学校根据设备功能开发情况和服务机时数折算成一定的非教学工作量,构建一支专职和兼职的高学历大型仪器管理队伍,更好地发挥高学历人才和大型仪器的相互作用。
4.2 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的考评机制
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利用率的关键,为此学校制定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考评机制,将责任和利益两者有机结合,实行绩效考核。①明确每一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管理和熟练操作的大型仪器的数量,仪器的最低使用机时数和开放机时数,培训学生人时数等;②参照教师绩效标准,制定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绩效标准,在保证基本的绩效发放标准基础上,继续执行测试费按一定比例提成的奖励制度,体现多劳多得。每年评选一定比例优秀机组给予奖励。
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客观。考核评价数据应作为今后仪器设备购置的重要论证依据,并与相应的奖惩措施挂钩。对考核优秀的仪器设备,在运行和维护资金上给予倾斜,对管理差、使用率低的仪器设备在校内重新调配。对使用率高、使用效益好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采购,对管理差、使用率低的同类设备禁止购置。而对部分专业性强、使用范围窄的特殊大型仪器,即使开放也未必有对外服务的机会,评价这些仪器使用效益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着重考核其科研产出成效。
4.3 升级和完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系统
为了方便师生查阅大型仪器信息,并实行全天候预约使用大型仪器,我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从技术和功能上进行升级。采用基于手机网络的电源控制终端,减少安装中的网络布线,解决使用过程中网络不稳定的问题,提升系统的服务。升级版电源控制器的安装能保障平台的实时通畅运行和在线统计,配备新版控制器后所有共享仪器的预约均可在线完成,满足用户的预约便捷需求,最大限度保证用户有机可约、有时可约。同时,在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中增加一个仪器年度考核的功能模块,方便仪器进行在线填报和考核,保障考核数据的准确和公正。
5 结 语
高校的建设、发展与持续增长的大型仪器设备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加快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的重要环节。为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对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加以总结:①要以学校“双一流”学科为中心,建立布局合理、相互共享的学科大型仪器共享平台。②通用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该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③考核与绩效挂钩,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充分调动大型仪器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④充分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