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腹腔引流管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0-02-21刘志超刘文静通信作者
刘志超,刘文静(通信作者)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天津 301800)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由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其危害较大,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临床中多采取急诊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该术式创伤小,患者康复快,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患者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如护理不当易引起其他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延缓其疾病康复周期[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腹腔引流管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术后实施针对性腹腔引流管护理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术后护理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2~71岁,平均(44.5±3.0)岁。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4岁,平均(44.9±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均采取急诊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排除沟通能力差、护理配合度差、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其用药指导和基础疾病护理[3]。
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腹腔引流管护理:(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急性胆囊炎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术后护理方法;(2)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情况,尤其要观察是否存在皮肤出血、巩膜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项护理操作;(3)需限制患者活动,卧床时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并协助患者翻身,在其下床时帮助其调整引流管位置;但术后早期尽量不要下床活动,嘱咐患者在活动时注意观察引流管位置,引流管应高于穿刺孔;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以免引流管出现堵塞现象;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变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定时更换引流袋,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4)每天记录患者的血常规和生活指标,观察其是否出现胆红素上升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不良事件(黄疸、高热、腹痛、腹胀)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术后排气时间 下地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32 1.4±0.3 1.2±0.9 3.8±0.7对照组 32 2.2±0.2 2.8±1.5 4.8±0.9 t 12.551 5.174 4.961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其病因复杂,患者多可见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低热等不良症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一旦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4]。临床中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是常用术式,其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康复周期短,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患者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若护理不当可能加重病情[5-6]。以往传统的护理方法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如何做好急诊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已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7]。
针对性护理是一项现代化的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急诊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中,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体位护理、病情监护、引流护理等诸多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加快病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利斯和冯进[10]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行急诊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腹腔引流管护理,可加快其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