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迎难而上”的宝安治水经验
2020-02-20麦婉华
麦婉华
作为深圳市水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伟中八次调研宝安区水污染治理,并提出“治水是政治工程”“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不分建成区和非建成区,都要全口径落实截污分流”的治水“五大原则”;市长陈如桂强调治水是头号工程,要抓紧推进、特事急办。上级领导的高位推动,转化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水污染治理成为宝安区的“一号工程”,并在治水方面实现了众多突破。
来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洋涌桥大闸上游茅洲河河滩上的燕罗湿地,只见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更有一些候鸟选择在此处过冬。因为风景好、水景佳的缘故,不少游人专门至此拍照留念。谁也没有想到,燕罗湿地是因着茅洲河整治而“大翻身”的河岸公园,如今更成了深圳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之地,堪称深圳市治河造景典范。
茅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全长41.6公里(上游石岩河10.3公里,干流31.3公里)。其中,在宝安境内有18条支流,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近30年来,城中村、小工厂集聚在茅洲河两岸,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水从两岸村民的饮用水源迅速恶化为黑臭水体。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宝安区委区政府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有效举措,经过4年的不懈治理,茅洲河(宝安段)不少干支流河段如今水质清澈。茅洲河也从过去的“广东省污染最严重河流”成为了“深圳河流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
臭气熏天、垃圾遍布,这是从前的茅洲河;水清岸绿、激情赛舟,这是现在的茅洲河。“能有如此之大的改变,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宝安区委、区政府的治水决心。”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说。
茅洲河的成功治理是宝安水务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工业、人口大区,宝安在治水方面实现了众多“大突破”,给其他地区带来了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就此,《小康》记者近日采访了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探讨水务工作的“宝安样本”。
黑臭之殇 短板之痛
《小康》·中国小康网: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茅洲河也是宝安水环境的一个缩影。那么,宝安整体的水环境是怎样的?在水环境治理上难度如何?
李育基:过去在深圳宝安的基层工作时,我也一定程度接触过水务方面的工作,但是并不多。当真正开始宝安的水务工作时,我终于了解到此地的水系是如此发达并复杂。所以说,宝安水环境的治理难度较大,治理力度也要非常强。
从自然原因來讲,宝安地处滨海地带,总体地势低洼,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860毫米。在降雨和潮汐的影响下,宝安形成自然河涌66条,总长271公里。河流都是雨源型河流,意思就是无上游水源补充, 缺乏生态基流,丰水季节水量集中,枯水季节水量少,甚至河床干枯。而且,全区66条河流中有50条为感潮型河流,也就是受潮汐顶托影响大,河水每天要涨退两次,污染物难以扩散。如果遇上台风等极端天气,还会有风暴增水。
从人文原因来讲,宝安是人口大区,也是工业大区,污染负荷大。2019年全区管理人口573万人,常住人口325.8万人,日均产生污水约100万吨。工业企业多,全区共有工业企业4.6万余家,涉水重点污染源企业637家,小废水企业高达2500多家。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沿河建筑侵占、压覆河道及暗渠暗涵现象严重。
宝安水环境治理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08年,宝安才有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末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至2017年污水处理能力仅66.5万吨/日,而当时的供水则超过120万吨/日。深圳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大,按照“十三五”规划,全市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达4260公里,其中宝安为2345公里,占比55%,“十二五”期间,全区仅建市政雨污分流管网399公里。
宝安的排水小区正本清源达标率低,而且大部分没有经过排水许可。2017年以前,全区4681个排水小区,仅88个达到正本清源标准,这是因为很多小区是城中村或者工业小区,过去规划建设不严谨,也没有排水审核。这导致了污水和雨水都是混流的,并且就近入河。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
宝安河道和支汊流暗涵占比大。全区66条河流长271公里,暗涵长达58公里,占比20%;在574个小微水体中,有466条排水渠涵及108个小湖塘库,466条排水渠涵长388.5公里,全暗涵长达185公里,占比56%。暗涵成为非法排污的“天堂”。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黑臭之殇,短板之痛”两大块。
全国首创“隧洞+生态库”水务工程
《小康》·中国小康网:“黑臭之殇,短板之痛”总结得很贴切。针对上述宝安水环境的状况,宝安区水务局的具体工作包括哪一些?
李育基:水务工作比较广泛,首先是河道、河流。如今河流突出的问题是污染严重,黑臭水体。另外,河流还需要防洪潮、排内涝。所以河道的行洪能力要达标,就是河道宣泄洪水流量的能力要达标。过去的河道在没有被侵占之前开口比较大,所以行洪能力可以达标。而且过去很多地方属于开发区,所以对防洪的要求也不高。过去小河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部分是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城市越建越密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防洪标准比过去更高。如今,小河流要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河流要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另外,因为宝安的河流大部分是感潮河流,所以也需要防潮。小河流要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干流和海堤要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而这些100年、200年一遇的标准也叫重现期,是根据多年的历史数据统计出来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水务工作的第二大块是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包括饮用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宝安主要有三大“水缸”,也就是三大水库——铁岗水库9950万m?、石岩水库3154万m?、罗田水库2913.5m?。宝安每年大概消耗引水4.2亿m?,其中有3.5-3.8亿m?是东江引水。所以,宝安人的饮水主要靠东江水,而东江的水又通过铁岗水库、石岩水库中转,供应出去。
但是,铁岗水库、石岩水库都在建成区包围之内,所以有不少入库支流容易造成内源污染。而且东江水先天水质也比较差,只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水的水质,这是饮用水的最低标准。为了改善这些情况,宝安如今制定饮用水源水库物理隔离模式,启动建设铁石水源水质保障工程,将饮用水水源与生态水水源全面隔离,实现水资源总量不变前提下“多水统筹”,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和标准管控饮用水水质。
如何将饮用水水源与生态水水源全面隔离呢?工程采用了“两库两湿地——调蓄兼净化、联通联排线——引洪加补水、一库一主题——营水又筑景”的实施方案,利用应人石河口、九围河口的库尾空间建设两个生态库,并在库里建设两个各具特色的人工湿地;两个生态库之间以隧洞连通,再建一段隧洞连接西乡河。工程完工后,山地的初期雨水和应人石河、九围河的入河雨水将首先进入人工湿地净化,通过隧洞,未达入库标准的雨水将在两个生态库内调蓄,并能进入西乡河进行生态补水。达到入库标准的水就能进入水库,为铁岗-石岩水库达到III类水水质标准提供有力保障,以更高标准保护水库水资源,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饮用水源。
另外,宝安在山体和建成区之间建清水截留沟。因为下雨的时候山区的水其实是清水,但是这些雨水流到建成区之后就会受到污染。因此,宝安用清水截留沟把山区的水直接引到水库里,从而有效增加了饮用水水资源。
水务工作的第三块是水库管理,包括刚才所提到的3座饮用水水库,还有其他9座非饮用水水库。
水务工作的第四块是水土保持,第五块则是排水管理。其中,排水管理和水污染治理是紧密相关的。
过去,宝安的排水是混流系统,不管雨水还是污水都在同一条管。然后,雨水和污水都是就近入河处理。那么,后面进入污水处理厂,也是雨水、污水混流进去。所以整个排水系统的管理,首先要做到雨污分流,源头截污。
其中,管网的梳理、建设和重新组合搭配是一项大而复杂的工程。因为,如今不是在一个全新的地方修建管道,而是要把过去的旧管道也利用起来。有些部分需要新建污水管、有些部分是需要新建雨水管,要重新把管网进行梳理组合。如今,宝安要建成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五大污水收集,做到点状收集、逐级汇流、集中进厂的污水处理。而雨水则是要分散收集、逐级汇流、就近入河。
那么,雨水和污水就是“咫尺天涯,今生不见,来世再会”的关系。什么意思呢?“今生不见”就是雨污分流的意思,不要混流。“来世再会”的意思则是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之后,会被补充到河流的上游,让河流能有清水流淌。这个时候,經过处理的污水就和雨水在河道里再会了。
李育基同志深入河道暗涵一线研究水污染治理工作
管网的梳理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如今宝安的雨污管网长度已经达到14125公里,超过了地球赤道的长度。宝安有这么多的管网,但是都是在地下。因此只有通过打开井盖来观察管网。而宝安就有超过42万个井盖。井盖有多少就代表我们管理管网的工作量有多少。2019年来,每个井盖平均被打开过3-4次,有的更是被打开过10-20次,总的加起来1年要开100多万次井盖来检查。可想而知,这些管理的工作量有多重。
宝安特色“1.3.3.8”工作路线
《小康》·中国小康网:从刚刚的描述中可见,宝安的水务工作可谓是“迎难而上”。在治水的过程中,宝安提出了哪些特别模式?可以给其它地区提供怎样的经验?
李育基:近年来,按照“一个巴掌大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工作要求,宝安首创具有特色的“1.3.3.8”工作路线——即“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的水污染治理“宝安模式”。宝安落实“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全区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在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理模式。打破 “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老路,引进中电建、中交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
“三全治理”则是坚持“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基本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治理目标。在全面截污、雨污分流方面,2019年宝安新建雨污管网3976公里,累计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工程3779项,共改造4681个排水小区,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完整意义的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方面,宝安全面开展环保及防洪清淤、河流二次清淤工作,累计完成河流环保及防洪清淤约281万m?、暗涵及支汊流清淤120万m?。完成126公里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护岸改造,新建湿地公园2座、滨河公园2座,累计打通巡河道54条,重点对“三面光”河流进行生态修复。
“三全达标”是指力争实现“从明渠达标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从干流达标到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从晴天达标到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治理目标。2019年6月,宝安在深圳率先实施“溯源纳污、消灭总口”行动,通过末端排查和精准溯源,全面纠治各种错接乱接、乱排污水、雨污混流问题,彻底消除污水入河(涵/渠),坚决打开各种截污总口,释放上游清洁基流。累计完成干流暗涵整治25公里,完成支汊流暗涵整治146公里,157个截污总口,120个已消除,574个小微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八大举措”是全面实施“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以引导”,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宝安将紧紧围绕“长制久清、水清岸绿”的目标,继续按照“1.3.3.8” 治理模式及策略,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到2020年底,宝安将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全面加强非涉水企业监管,严厉打击偷排、直排、乱排行为;加强排水管网养护改造,排查、纠治错接乱接;持续开展溯源纳污,全面消除截污总口,全面实施“排水管理进小区”,重拳整治农贸市场、餐饮、汽修等面源污染;开工建设40公里碧道,打造航港湿地、铁岗排洪渠碧道、应人石河碧道、蚝乡湖公园等精品项目,重构水岸议题的河流生态廊道,营造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流自净能力和沿河产业生态、人居环境。